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什么是「虚不受补」?有哪些表现和影响?中医:一个药方或能帮忙

2024-01-01养生

什么是虚不受补?患者体虚,受不得食物滋补,药物助补,进食后上火、流鼻血、口干、烦躁、溃疡、腹胀、腹泻、乏力、便秘、水肿等。虚不受补是冬季常见现象。

冬季,是藏精的「应季」,俗话说:冬不藏精,春必病瘟。也是进补的「旺季」,老话说:冬天进补,来年打虎。

藏精本质是减少元阳损耗,进补本质是增加阳气摄入,两个方法都是给阳气「做加法」,用养生打牢健康根基。 但如果遇到虚不受补,「喝鸡汤都上火」、「吃进去多少,原样排出来多少」。

中医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虚则实之」的治法,面对虚不受补,如同钥匙在手,却找不到匙孔,空有一身武艺。虚不受补要从患者个体、补药成分、进补形式三个方面分析,只分析其中某个方面都会出现偏差。

虚不受补,是明清时期才出现的中医概念,雏形见于明代【理虚元鉴】,最早整理于清代陈士铎【本草新编】,认为「愈补愈虚,乃虚不受补」

虚不受补的探讨,目前比较散乱,较多集中在「脾胃虚弱引起」。这个不太全面。仅是从患者个体去考虑,补药合不合适、进补方法对不对,并没有考虑在内。

1、从患者看,有4条

原本就是健康的,根本不虚,乱用补药反而打破了平衡,没事找事。

虚证没分气血阴阳之虚,没有辨证就乱补,效果南辕北辙。

体内有虚实夹杂之证,没有除实邪就补,或未清肝就补。

脾胃运化不好,中焦堵住了,很难补进来。

所以,5类人是最容易虚不受补的:肝郁之人——补了会肝郁克脾;阴阳气血出现虚证的人——补不对会上火;体弱之人——肾虚或脾虚,或者两者都虚;痰湿阻滞之人——气阻伤阳,没有将痰阻清理;瘀血阻滞之人——多见于有慢病的中老年人。

2、从补药看, 通常是温补的药,有的是凉补,尽量避免大补、峻补,国人吃补药通常错综复杂,力争一大锅熬在一起,结果药物内部先相互作用,相互抵消,大大减弱了补药功用。

3、从进补方法看 ,通常是补阴、补阳、补气、补血,每一种都不一样不能狂补、呆补、滥补。实践中因为辩证错了,或者忽视个体差异,补药用多了,引起问题。

所以,患者、补药、补的方式三个理一下,基本就知道虚不受补的出处了。只要有一个因素不对,补益就没达到目的。问题是很多人三条都做错了,虚不受补是大概率会发生的事。

找到问题所在,就要解决问题,目前对付虚不受补,中医多采取「联合用药」方式,比如:

一是先清后补,治肝郁一种药,调脾虚一种药,促消化一种药,分阶段几个药方下去,坚持一段时间,会有效果。

二是短平快的方式,一天之中吃几个中成药,如:早上用健脾胃和促气血的,中午用除食积的,晚上用补气养血和宁心安神的。

这些方法在辨证准确时,都能见效,但缺点是费用较高,其实可以用一个药打通所有「虚不受补」的关节。

这个药就是还少丹。

从名字可知,还少丹是补益剂,出自宋代【杨氏家藏方】,后世进行优化,现在多用【医方集解】的方子,配伍为

君药4味,巴戟天、肉苁蓉、熟地、枸杞子,温补肾阴肾阳,阴阳双补。

臣药4味,楮实、小茴香、牛膝、杜仲,补火祛寒,强筋壮骨。

佐药7味,茯苓、山药、山茱萸、五味子、大枣、远志、菖蒲,安神、健脾、益气、固摄。

使药1味(兼),大枣,益气补血。

还少丹含有肾气丸的影子,分5步调养

1、补肝疏肝先行 ,杜仲、牛膝、楮实、枸杞。

2、养阴生津, 山药和熟地经典组合,还能补肾阴、气阴。

3、交通心肾,疏通中焦,疏肝益脾 ,远志、菖蒲、茯苓、小茴香。

4、补肾助阳,温肾健脾,补肝祛湿 ,巴戟天、肉苁蓉、小茴香。

5、收敛固摄 ,五味子、山萸肉、大枣。

还少丹用的是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的路子,只不过药方是「三补一泻」,以温阳补肾为主,另外进行疏肝、健脾、安神、壮骨,是温补的良药。通过综合调理,解决虚不受补各方面问题。

总之,辨对证,用准药,才能解决虚不受补。一旦出现虚不受补,注意遵医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