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推荐

临终前,刘伯温对儿子说:9代后刘家必出奇才,百余年后预言成真

2024-06-16推荐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虽然在古代,大部分读书人都抱有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想法,希望能够在青史中留名。但更多的文武官臣只是因为一个错误的决定,就可能危及全族性命。

明朝年间,却有这样一位人物,他临死前给后人留下了一个8字遗训,使得子孙后代平安度过整个明朝,他就是一代智囊刘伯温。

那么,刘伯温所留下的8字遗训是什么呢?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

刘伯温是元末明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年少聪颖,在其还是幼童之时,就成功地考上了秀才,当时的族人都称他为「神童」,又因为他出生在青田县,因此当时人们也称他为「刘青田」。

元朝末年、政治动荡、社会黑暗,虽然刘伯温通过科举中了进士,还被元朝政府授予官职。不过,由于刘伯温公正无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因而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持,还不断被陷害。

无奈之下,他最后只能选择退隐归乡,过上了闲云野鹤的生活。一直到公元1360年,刘伯温才被朱元璋专门请到南京,任用他为自己的谋臣。

刘伯温在军事上才能极为出众,帮助朱元璋一路平定大小势力,尤其在对上陈友谅的势力时,因敌军气焰嚣张,朱元璋的手下多认为自己应该投降,或者是先避其锋芒。

可是,刘伯温却认为军中凡是有投降意见的人都应该被诛杀,这样的言论只会扰乱我方的军心。此外,刘伯温还分析到陈友谅虽然势力强大,但因为人过于嚣张,必定会失败。

正所谓骄兵必败,利用敌方性格的弱点,制定相关诱敌的计谋,必能给敌方迎头痛击。刘伯温的谋略被朱元璋所听取,后来他也成功灭掉了陈友谅的势力。

在明朝的诸位开国元勋中,刘伯温可谓是鼎鼎有名,在民间传说中,他更是被塑造成一位如同诸葛亮般的传奇人物,后世人对刘伯温评价到:「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但就是这样一位神奇妙算的人物,却难逃被皇帝猜忌,以及淮西勋贵迫害的命运,为自己悲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着实让人感慨。

一代智囊刘伯温难逃皇帝猜忌,最终殒命

事情是这么回事,在明朝正式建立之前,刘伯温的才能帮助朱元璋一路打天下,但是王朝建立后,功劳过大的刘伯温就威胁到了朱元璋的统治。

按理来说朱元璋是开国皇帝,不应该有如此狭小的胸量,但朱元璋原来不过是一个放牛娃,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面对功高震主的一群臣子们,他没有底蕴镇压,只能采取最直接的方法——先制衡后斩杀。

即使皇帝想要直接杀人也不现实,毕竟这被其他大臣看在眼里后,只会产生出一股唇亡齿寒的感觉。为此,朱元璋选择温水煮青蛙,徐徐图之。

朱元璋先让刘伯温在御史台工作,了解过古代官称职位的都知道,这是一个专门负责给其他大臣挑毛病的工作。这样一来,就使得刘伯温天然与其他朝政大臣处于一个对立的境遇。

而且朱元璋还特意询问刘伯温对于朝政一些大臣的评价,最后再让这些评价流传到这些大臣的耳中,从而再次为刘伯温树立了敌人。刘伯温是何许人物?朱元璋这些谋略在他眼里,早就被看穿了。

可是,皇帝有令莫敢不从,为了不得罪人,刘伯温只能被迫退休。若是自此之后,刘伯温能放下朝堂之事、归隐山水,还能落个好下场。

奈何,刘伯温毕竟是一个儒士、心怀抱负,在他于民间游历之时,在一些地方上看到不平事,便选择向皇帝上奏折,希望在此地建立起一个「官方」机构来管理。

刘伯温初衷虽好,但却反被官员诬告他有野心想要另立为王,朱元璋得知这个消息后很生气。对此,刘伯温急忙进京谢罪,但在半路却因为身体不好,患上了严重的疾病。

早就对刘伯温不满的朱元璋,更是趁其病要他命,他下令让当时的胡惟庸(刘伯温的政敌)拿着药去看望刘伯温,而在丞相看望刘伯温不久,他就病逝,据悉是胡惟庸在他的药里下了「慢性毒药」。

值得一提的是,看着自己的病不见好,刘伯温也猜测到了其中的猫腻。因此,在去世前他叫来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并且还留下了一条遗训:出仕不利,九世再兴。

这8个字有着两层含义,其一告诫自己的儿子千万不要再去朝堂做官,否则会危及生命;其二也不要为自己的家族担忧,因为九代之后,刘家会出现一位大才、奇才,到时候自然会兴盛。

交代完这些事情之后,上晓天文、下知地理的刘伯温便去世了。话说,刘伯温帮助朱元璋一统天下,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可惜君臣可以共患难,但却不能同富贵,最后只能遗憾逝去。

作为一代神算子,刘伯温留下来的遗训如何呢?答案是在后世一一应验了,让人不得不感叹他的才学与智慧!

一个遗训,保子孙后代安稳度过整个明朝

话说,刘伯温去世后,他的大儿子并没有听取刘伯温的告诫,反而是继续在朝为官。但由于刘伯温生前树敌众多,进入朝堂的长子就受到当时丞相胡惟庸的攻击,最后走投无路之下,选择投井自尽。

这时候刘伯温的次子还尚在,朱元璋也犯了恻隐之心,毕竟是跟随着自己打天下的老臣,如今刘伯温和他的长子都已经去世,于是选择重新重用这个次子。

本来入朝为官,就已经违背了刘伯温的训诫,好不容易得到了皇帝的重用,还在下一任皇帝的选择上站错了队。

刘伯温的次子刘璟与燕王朱棣有过争执和矛盾,后来朱棣成为皇帝之后,选择征召刘璟,但他却是万分不同意,最后在牢狱中选择自杀。

刘伯温两个儿子的死亡,也给其余的子孙后代敲响了警钟,本来听从刘伯温留下来的遗训还能保住一条性命,可非是不听,最终留下了血的教训。

随着刘伯温和两个儿子的相连逝去,曾经的功勋世家也逐渐没落,刘伯温的子孙后代更是谨遵刘伯温的遗训,选择老老实实的待在乡野民间,而不是出仕,一直到了百年后才开始入朝为官。

刘伯温的家族沉寂了100多年后,在嘉靖年间再次兴盛起来,他的九世孙刘瑜被提拔为了大官,而且还承袭了之前的爵位。

甚至到了南明小朝廷时期,仍然还有着伯爵的爵位,刘伯温自己也被追封了称号,第二个预言也应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