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推荐

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矛盾怎么破

2024-06-03推荐

进入毕业季,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成为社会普遍关切。统计显示,2024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就业压力处于较高水平。但另一方面,一些行业又出现明显用工缺口。「就业难」与「招工难」两难并存,「有活没人干」与「有人没活干」现象共生,这种结构性矛盾是如何产生的,又该怎样化解?

得益于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激励,各地在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对相关人力资源的需求快速扩张。但我国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不到30%,相较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相关人才70%至80%的占比差距甚远。因此,我国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长期在1.5以上,高技能人才则达2以上。

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经济形态,大量数字化、智能化的岗位涌现。特别是今年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需求激增,新发布职位数量同比增长了六倍多。但据预测,我国当前数字人才总体缺口为2500万至3000万,这也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服务业人力资源需求也十分旺盛。目前我国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约为3000万,但实际市场需求超过5000万。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数字化生产、智慧农业工程实施、智能农机操作、农业规划、上下游销售和农产品电商等人才短缺现象十分突出。据农业部门测算,全国农村电商人才缺口达350万,运营推广、美工设计等技术类人才缺口较大。

明明这些领域求贤若渴,但为何「有人没活干」?原因纵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上是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对称所致。我国虽然已初步建成了全国性的就业服务体系,但信息庞杂、搜寻成本高等问题,降低了就业服务的效率。教育的相对滞后以及与市场的脱节,又导致「所学无所用」,使供需之间产生了错配。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各种制度性障碍,也降低了供需之间的匹配效率。此外,求职人员的就业观念偏差,特别是求稳心态的强化,进一步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中的供需不平衡。

在笔者看来,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要建立以公共服务就业机构为主,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覆盖面广、服务内容全、服务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体系。就业服务信息发布尽量做到分类明确,招聘活动尽量根据求职者特点、专业方向等分类进行,降低就业搜寻成本。

其次,加快高校培养模式的变革。坚持市场化人才培养的目标,高校专业的设置与调整要正确处理好当前人才市场需求与未来需求之间的关系,提高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搭建校企供需对接的平台和渠道,鼓励「订单式」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上向高校适当放权,调动它们专业调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后,改变就业观念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校正一味求稳、求大(城市)、求高(薪资)的择业心态,鼓励更多就业者主动到基层去,到生产第一线去,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企业需要改变用工观念,努力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当然,相关部门也要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就业,一头连着发展大局,一头牵着千万家庭。就业的「饭碗」端稳了,人们才能安定,发展才能繁荣。全社会一起努力,供需错位的矛盾就能得到缓解,形成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强大合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