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推荐

萝卜快跑投入武汉运营引发的无人驾驶技术争议与思考

2024-07-17推荐

最近几天,严格来说是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正式投入武汉市场运营之后,「人工智能」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人类社会进入了智能机器全面取代人工的时代,人类的饭碗最终会砸在机器人手里」引发了人们的担忧。

有消息称,萝卜快跑在武汉订单数据激增,单日单车峰值超20单。武汉地区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面积已超过3000平方公里,覆盖770万人口。预计2024年将实现武汉全城覆盖,百度计划投入1000辆新一代量产无人车在武汉实现全天候、全无人运营。

未来几年,百度计划在北京、上海、重庆、南京、杭州、合肥、苏州无锡等城市投放「萝卜快跑」。不得不说,在无人驾驶领域,百度这次玩的是大手笔。

其实,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萝卜」之前,杭州、上海、沈阳等城市就已经出现了无人驾驶环卫车,无人快递车、无人送餐车、外卖无人机。人工智能客服在通讯、电商行业早已常态化,人工智能酒店、商场、超市也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但同样是人工智能,为什么「萝卜」之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很少有人质疑,而「萝卜」一经亮相便引发了争议呢?

抛开「萝卜」会挤压出租车市场,从数千万出租车、网约车司机嘴里抢饭吃这个事实不谈,单从技术层面,聊聊「萝卜」的隐患。

相对于其他领域,无人驾驶技术在出租车上的运用,可以说是该技术的天花板。因为无人驾驶出租车不是工厂的流水线,不是特定环境下的A点到B点,出租车所面对的是非常复杂且不确定的交通环境。人工智能毕竟是机器,它的「思想」、「情感」都依靠算力,即便再强大的算力,也不可能做到随机应变,任何一个场景,机器人都需要先有代码,它才能发出指令,机器才会动作。

而出租车面对的是时刻都在变化的交通环境和情绪千奇百怪的客户,人与人、人与车、车与车、人与法、车与法等等,没有一个场景是格式化的,机器人如果不能面面俱到,引发的后果将无法估量。

近几天,武汉人民在享受「萝卜」超低价交通服务的同时,也见识了人工智能的尴尬。

有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在只容一辆车通过的小巷道,「萝卜」遭遇自家「兄弟」,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大眼瞪小眼,彼此都不让步,看来「萝卜」还没有处理这种情况的能力。另外一个视频则显示,「萝卜」在某个路口闪着左转向灯想要左转,但只要左侧车道有车辆通过,它就不敢左转,而那种没有信号灯的路口是需要根据判断抓住时机通过的,这种时机「萝卜」能不能把握得住?还有视频显示,「萝卜」造成交通堵塞,交警都指挥不了它,因为同一句话(或者动作)在不同的语境和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下所表达的意思都不同,「萝卜」是无法理解的。

经常开车出行的人都知道,同一条道路,哪怕一天走100次,都没有一次完全相同的路况的,所以开车出行,哪怕是最熟悉的路段都不能掉以轻心,因为随时都有无法预料的情况发生,高度警惕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比如动物横过马路,你以为它是过马路,其实它只是在马路中间兜一圈,你以为它是在马路上溜达,其实它是在马路上来回戏耍……

走还是不走?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速度走?或许,「萝卜」知道这种情况需要停车等待或者低速通过,但停车等待和低速通过并不等于安全。有朋友开车途中遭遇泥石流,他凭经验判断车后边的山体可能会比前边的山体滑坡的速度更快,所以,他冒险一脚油门轰到底,抢了0.1秒的先机,避免了被泥石流掩埋的灾难,这种情况下,「萝卜」算力只要稍有迟疑,结果就是车毁人亡!

不管是人还是「萝卜」,开车上路,必然会触及路权问题,什么情况下该让,什么情况下不该让?多数情况下,路权是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驾驶人的道德素养和驾驶经验来处理的。比如会车,如果来车是个疯子,侵犯了你的路权,这路权你争还是不争?如果来车是个急性子,早早地靠边停车将路权让出,鸣笛催促你快速通过,这路权你占还是不占?再比如城市拥堵跟车,遇到需要主动让出路权的情况,「萝卜」能判断吗?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喂养」数据来训练、完善它,理论上无人驾驶汽车是可以实现的,但技术门槛很高,尤其是软件程序的稳定性和逻辑完美程度。试想,一个重达一、两吨的「铁盒子」在市区里凭软件控制去移动,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这也是在「萝卜」之前,大量无人驾驶汽车试验和批量应用都在人烟稀少的地区,比如工厂的物料配送,农场的收割活动等,因为这种环境相对简单、工作重复度很高,对人工智能来讲,它们很容易就能适应。

其实BBA等国际品牌汽车一直都在研究无人驾驶系统,而且做出了相当不错的成绩,比如奔驰的L3自动驾驶系统已经交付使用好几年了,但这些车企研发的自动驾驶系统没有一家是用在出租车上的,而且不管哪个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上路的第一前提是车上需要有驾驶员,以便在自动驾驶系统出现异常时人工及时介入。

有报道称,百度投入了数百亿研发自己的无人驾驶系统,但国内的人工智能驾驶技术走的仍然是在摄像头、激光雷达、高清地图和传感器这一堆东西上写代码的路线,在硬件和成本控制上遥遥领先,但在算法和处理方式上能不能超过特斯拉的可以模仿人眼识别的FSD呢?

从武汉「萝卜快跑」的试运行情况来看,「萝卜」技术尚不十分成熟,离完全无人驾驶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更进一步的优化升级,但这样一款尚不十分成熟的产品就匆忙投入运营,不知道「萝卜」的勇气来源于哪里,有人说「萝卜」是为了在特斯拉进入中国之前用本地「萝卜」填满市场,让海外的「胡萝卜」无处生根,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