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推荐

「积分兑换」的骗局该有人管管了

2024-03-01推荐

不久前,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播发【经常收到「积分到期兑换」短信?小心其中有「诈」】,揭露一些商家给手机用户发送短信,称其有大额积分即将到期,诱导用户采用积分加现金的方式兑换高价或劣质商品。近日,「新华视点」记者追踪发现,仍有消费者不时收到类似的「积分到期兑换」短信。为何这一乱象屡禁不止?

眼下,只要你打开手机、电脑,几乎所有的模块、平台及各类APP中,都会出现积分。多数人对此可能只是一笑了之,有的则完全是熟视无睹。不过,随着我国网友数量的不断增加,庞大的基数当中,只要有极小一部分网民动心,这类「积分兑换」游戏,也就大有用武之地。应该说,有些平台的积分兑换还是能够起到一点作用的,虽然这个「作用」很小,但「好歹也是一块肉」,所以其吸引力还是很大的;而另一些积分,则纯粹是闹着玩,但它即使无益也是无害,因而也是「颇有市场」。

这一背景,也使得其他用心不良者看到了可乘之机,于是推出「诱导用户采用积分加现金的方式兑换高价或劣质商品」的下作手段,为了牟取更多的好处,他们还主动出击,「积分兑换」的短信,也就接踵而至。忽悠一个是一个,忽悠两个是一双,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也就因此而上当受骗,尤其是一些老年网友。

对此,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最为有效,也是最为简单的应对之策就是不信、不贪。所谓「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良言,相反,一旦有了贪图之意并付出行动,也就向着上当受骗迈出了可怕的一步。问题是,贪图便宜之心是很难彻底戒除的,这也正是这类骗局难以根治的原因之一。

但是,如果将板子完全打在客户的身上,也失之偏颇。正如一些网民所言,即使没有上当受骗,常常收到这样的短信,也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短信骚扰」。而如果从「短信骚扰」的角度出发,这显然不是客户的问题,相应的职能部门、监管部门必须守土尽责。

为了达到牟利的目的,用心不良者肯定是费尽心思,甚至绞尽脑汁,这是治理的难点,也是事实。但我们却又尴尬地发现,每每发生类似的闹剧,媒体记者总是能够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查得一清二楚。而更为尴尬的则是,职能部门、监管部门一直提醒客户及时举报,而当客户及时举报过后,却又往往不了了之。这样的不了了之,又存在两个原因。一是几乎所有的证据都要求客户提供,维权门槛如此之高,这究竟是鼓励维权还是变相地阻止维权?另一个原因则是慢慢拖。记者了解到,目前有消费者曾向运营商提交投诉,但30天过去仍未收到答复。

因此,面对着「积分兑换」这类骗局的死灰复燃,有必要打一打监管部门、职能部门的板子。记者已经调查得清清楚楚,消费者的投诉已经过了那么长的时间,职能部门与监管部门也该挪挪脚步去探究一番了。(范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