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推荐

为什么过了这么多年,我们还在怀念张国荣?

2024-04-01推荐

有一些人,即使已经离开很久很久,却仍然被大众铭记。甚至在他离开之后,还不断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懂他、爱他者的行列中。就像风儿带走了花瓣,却把醉人的芬芳留了下来,恒久相传。张国荣便是这样一个让无数「荣迷」时时重温、不断思忆的人。

二十年前的四月一日,「非典」肆虐神州大地之时,香港突发噩耗,被亲切称为「哥哥」的传奇明星张国荣因为抑郁症病情失控,从24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短促而辉煌的生命。此时正上大学的我和很多人一样,开始只当是一个愚人节玩笑,但随后的消息铺天盖地而来,才确切得知,世间已无那个风华绝代的翩翩佳公子。

摄影/授权:Linda

俗话说「人走茶凉」,按照一般规律,不管明星生前有几多荣耀,去世多年之后都会渐渐归于尘土。然而令人惊奇的是,二十年后的今天,「哥哥」的粉丝人数不但丝毫未减,而且还有无数在他去世之后才认识他的粉丝加入其中,其中不乏「90后」年轻一代,甚至是他去世后才出生的「00后」,这便是令很多人百思不解的 「后荣迷」现象 ,堪称奇迹。

到底张国荣身上有什么奇异的魅力,在生前身后吸引了如此多的「忠粉」?张国荣艺术研究会创始人荣雪烟先生的这本 【随风不逝·张国荣】 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01不断进取的一生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渐渐发展成为亚洲金融、贸易与航运中心,娱乐产业也进入了烈火烹油的盛世。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流行音乐行业都涌现出一大批至今仍耳熟能详的巨星:成龙、周润发、梁朝伟、周星驰、许冠杰、谭咏麟、陈百强、梅艳芳……然而 要说哪一位能在电影和流行音乐领域都堪称巨星的,当属张国荣。

邻家阿伯勉励年轻人时会说一句口头禅: 「连张国荣都要熬八年」 。意思是说,以张国荣这样俊美的外貌、出众的才华天赋,都要坐上八年冷板凳,才有机会一举成名天下知。他并非科班出身,学唱歌、学演戏全凭爱好。21岁时才参加「亚洲歌唱比赛」以业余歌手的身份出道,之后便成为签约艺人,辗转奔波于歌台与录音棚、摄制组之间,却一直不温不火。

1980年是他人生中颇为艰难的时刻,不但上台唱歌被观众狂嘘,好不容易收到一个「歌迷」送的包裹,里面装的竟然是冥币。

如果没有一颗坚强的大心脏,再加上对演艺事业的热爱,大概很难坚持下来。他在早期电影【鼓手】中说的那句 「我愿那苦痛变力量,默默忍泪向上游」 ,便是彼时内心的真实写照。

逆境中的坚守,最终还是等来了命运女神的青睐。以1983年发布的新歌 【风继续吹】 为起点,张国荣的事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他主演的电影【缘分】和电视剧【侬本多情】都颇受欢迎,【Monica】一曲更是奠定了他在香港乐坛的地位。从那以后,他就走上了香港演艺舞台的中央,留下一个个令人心驰神往的传说。20世纪80年代,张国荣与「校长」谭咏麟在乐坛的「谭张争霸」,以及 【英雄本色】【倩女幽魂】【胭脂扣】【阿飞正传】 等经典电影,如今我们仍津津乐道。

【随风不逝·张国荣】中,作者详细考证了张国荣每一段演艺与生活经历的时间点,除了唱片的发布、电影的首映、电视剧集的拍摄之外,还详细记述了他从默默无闻到一举成名的情绪变化,从看别人获奖时忍不住的泪水到自己获奖时的兴奋与自豪,一个真实坦率、个性十足的人物形象尽收眼底。

诚然,上帝给了张国荣足够好的天赋,然而更重要的是,他还拥有一颗不断求新求变的进取之心,一颗对艺术精益求精的虔诚之心。

尤其是在电影领域,他一次又一次勇敢地把自己在观众眼里的形象打得粉碎,然后再重塑一个新的自己。【霸王别姬】中不疯魔不成活的 程蝶衣 ,【东邪西毒】中冷酷无情的 欧阳锋 ,【春光乍泄】中放纵不羁的 何宝荣 ……每一次都会主动探索一些新的方向。他的演技已经远远超出了「偶像派」这个词的范畴。

02始于颜值 忠于人品

【随风不逝:张国荣】中有段故事令我深受感动:2002年4月,抑郁症已经相当严重的张国荣为梅艳芳纪念入行20周年的演唱会担任演出嘉宾。两人默契配合演唱了【芳华绝代】和【缘分】两首经典歌曲,令观众大饱耳福。结束之后,梅艳芳才知道,「哥哥」演出时强忍着胃痛,却在台上丝毫不露端倪——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在舞台上公开演出,为的是给好朋友撑场。

香港娱乐圈是一个鱼龙混杂的江湖世界,这个江湖中有人兴妖作乱,有人厚黑无耻,有人助纣为虐,有人随波逐流。有情有义的人当然也有,但无论对「大咖」还是「小虾」、无论志得意满还是落魄潦倒,自始至终有情有义的人并不多,张国荣恰好便是其中之一。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最难, 张国荣却是一个最喜欢雪中送炭的人。

张国荣的家国情怀亦令人动容,1997年金融危机后,很多香港艺人纷纷逃离香港,前往美国好莱坞淘金。张国荣却说: 「我是中国人,我要为中国人拍出非常有意义的电影。」 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当时香港电影业风雨飘摇,导演们筹建了「创意联盟」,要演员放弃片酬,把投资放到电影制作上,以制作更多精品,拯救行业。当时片酬全行业前三的张国荣得知后,二话不说便自带干粮参演了电影【流星语】,这也是「创意联盟」唯一拍成功的电影。

摄影/授权:周雁鸣

1998年,他还出演了叶大鹰导演的革命题材电影【红色恋人】,出演一位上世纪30年代的共产党员。这在当时的香港演艺界,算得上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我有时会想,如果「哥哥」今天还在世,他应该也会像刘德华一样,自带投资加入【流浪地球】摄制组,为国产科幻电影的崛起出一份力吧。 03当爱已成往事

我们80后这代人,几乎都有一个「香港情结」。

那时内地还很穷,文化娱乐行业也不发达,伴随我们成长的电视剧和电影、听的流行歌曲以及偶像明星们,一大部分都来自于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文化浸染之下,感觉香港的一切都那么富足、精致而美好。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层叠密集的高架桥、招牌林立的街巷,现代剧里面从吃喝玩乐到衣食住行,看起来都跟我们的生活不是同一个时空。夹杂英文单词的粤语,更是小孩子们模仿的对象。毕竟,那时候谁还没崇拜过几个香港明星呢?

后来,香港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并不是一下子不见了的,而是慢慢不再关注它了。甚至于,这么多年以来香港文化的「急先锋」武侠小说,也在网络小说兴起之后被青年学生群体抛弃,现在还能和我们聊金庸的,几乎都可以归为老派人士。

就在香港偶像明星们逐渐被祛魅的同时,90后、00后们却纷纷成为张国荣的拥趸。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我们这代人认识张国荣是因为少年时流行的电影、电视剧或是流行音乐,所以往往会 「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先把他定位为明星,然后才逐渐了解他善良的内心世界。年轻一代则恰好相反,他们接触到张国荣往往是通过网络上的文章,所以一开始了解到的便是被「崇拜成神」的张国荣,去补他的作品,反而是后来的事。这也让他们认知中的张国荣身上始终漾着一层神秘色彩。

摄影/授权:周雁鸣

某种程度上说,【随风不逝:张国荣】一书正可以用来给这些「后荣迷」补课。被荣迷亲切称为「烟叔」的荣雪烟,使用近乎于白描的手法,精确记载了「哥哥」在人间生活的那些岁月,不夸大、不溢美、不虚饰,每一个点滴往事都有所本。阅读之时,我们就像是跟在他的身边,把这段并不漫长但又绝不平凡的一生重新走过。让我们懂得, 张国荣并不是高坐神坛的偶像,而是有血有肉、有笑有泪、可亲可敬的人。

时光就像一列缓缓驶动的火车,有人早已出站停歇,但他的音容笑貌经过时光的发酵之后历久弥新。今日的香港早已不是我们这代人儿时心目中的圣地,就像儿时崇拜的邻家哥哥也已化作凡人。但因为拥有过风华绝代的张国荣,还会有无数年轻人因为一个人,爱上这座城。在我的心中,如果香港长着一张面孔,会是张国荣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