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推荐

华硕新品灵耀14 双屏开售,作为华硕全新形态14英寸双屏轻薄本其实际表现如何,有哪些优缺点?

2024-03-04推荐

如果要问我,只给你增加一个外设的机会,你要怎样最大化的提升你使用电脑的效率时,外接一块新显示器可以说是我第一时间的想法。相对于其他外设的「锦上添花」属性,第二块屏幕给使用效率带来的提升可以说是脱胎换骨的。随着这两年人们差旅生活的逐渐恢复,大部分人的外出办公的次数是增加的。因此这两年在移动场景搭配笔记本使用的便携屏幕也逐渐火热起来。

但外接的终究不如机器自带的,为了最大化的提升笔记本的使用效率,深耕双屏笔记本多年,推出过多代灵耀双屏、冰刃双屏的华硕仍然在继续研究双屏笔记本的解决方案,并在今年CES上发布了自家最新的双屏笔记本——灵耀14 双屏。那么这款双屏笔记本在日常使用中,究竟能不能给我们带来效率上的提升呢?这就是本篇测评试图为大家解答的问题了。

选购建议:

本机在售的有两个配置,CPU都是U9-185H,内存都是32G,屏幕、外观等其他参数也完全一致,配置上唯一的区别就是一款搭载了1T的硬盘,另一款搭载了2T,两者差价是1000,如果只从这里看,那这1000其实不太值,但是考虑到只有2T版本才送下面这四件套,那我觉得这俩里还是16999的高配比较划算...

配置一览+配件展示:

这次我拿到的正好也是本机的顶配,我觉得这机器也有几个地方值得一说:

首先是CPU上了今年轻薄本能上的最高配——U9-185H,相比市面上的同类产品几乎是性能为形态让路,上的是U系列处理器不同,华硕用自己出色的散热设计能力和正确的CPU选型,尽力为消费者提供了更高的性能上限,努力做到了两头兼顾。

其次就是本机与常规笔记本最大的不同了,搭载了两块规格完全一致的2.8k 120hz OLED触摸屏,带来了天生更高的使用效率上限与更多的使用可能性。唯一比较遗憾的就是这两块屏幕也都是E4材质,带网格的,不过经过华硕的优化,观感已经是同类屏幕里不错的了,网格感很轻微。

重量控制也是让我比较惊讶的一点,作为相比常规笔记本多了一块屏幕,多了C面一块玻璃,键盘多了一个外壳,同时还实现了35w高性能释放的14吋机器,裸机居然只有1.38kg,整机也才1.7kg不到,可以说不管是之前我测过的灵耀14 2024还是本机,华硕今年在高端轻薄本的体重控制上还是下了功夫的。

电池是75wh的大电池,容量上没啥槽点,比较惊艳的是本机自带的这个65w的氮化镓电源,可以说不管是体积还是重量上,这个电源都是妥妥可以拿出去单卖的,是我见过最小最便携的原装电源了。

保修上这种机器自然也不会太差,除了两年的国际联保之外,华硕还对自家的OLED屏幕笔记本都提供了保修期内烧屏免费换的保证,看得出还是对现阶段OLED屏幕的烧屏优化比较有自信了。

最后一个我觉得这机器在配置上值得一说的就是这机器在机身上自带了一个支架,后面我们就能看到这个支架对于双屏状态下机器使用带来的体验提升了。

本机标配的65w 氮化镓单元适配器,对原装适配器来说,至少有几个地方是非常惊艳的:体积和重量、可更换插脚的插头设计,2m长,带磁环的原装电源线,头线分离设计。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前面我才说这机器的电源适配器就是可以单独拿出来卖的水平。

设计、外观与使用:

本机的A面延续了这两年灵耀也就是Zenbook系列的一贯特点,磨砂手感的金属A面,边角处理十分细致,右侧有超大字体,艺术化表现的「A」字母,线条用了亮面的表面处理,与其他地方有明显的对比效果,整机看起来质感十分超然。同时,A面的左上角还有ASUS Zenbook的系列名称。展示了自家产品的名称但又不特别抢眼,审美水平十分到位。

B面搭载了四面窄边框的屏幕,相比之前测过的灵耀14,这机器最大的进步在于用翘臀设计做出了四边窄边框的视觉效果,颜值上更进了一步。同时因为支持触摸屏,整个B面都是有玻璃覆盖的,一体性也十分出色。不过玻璃的特性就其在观感上依然是镜面的效果,在光线照射下会有一定的反光问题。

把磁吸键盘扣上,当作笔记本笔记本使用状态时的C面,其实和常规的机器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把开机键从原来的键盘上挪到了C面最顶端转轴的位置,同时华硕祖传的电池、开机状态指示灯也没有丢,小声的说一句,其实我还觉得这个设计比其他华硕轻薄本的更合理.本图中我们还能看到B面最下方的一些细节,左侧是单独定制的特殊窄条尺寸的Intel EVO贴纸,这个贴纸截至现在我只在本机上见过,中部是ASUS Zenbook的logo。

D面除了四个中等长度的脚垫,中部的进风口之外,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中部占据了大量D面面积的支架。关于这个支架的作用,我会在下面给大家揭晓。

而当我们把键盘取下来后,本机的两块屏幕就会完整的展示在我们眼前,在这个模式下,我们更适合使用这上下两块屏幕做一些分屏操作,比如上方的屏幕看电影/直播,下方的屏幕放聊天窗口用来和群友摸鱼吹牛,两不误。

此时的键盘是用蓝牙与机器连接的,不过也不用担心没电,因为华硕在C面的最下方设置了一排磁吸的触点,用于与键盘进行数据交换/充电,再加上这个机器的转轴设计成了可以带着键盘一起完美闭合,因此闲下来的时候只要把键盘往C面上一放,就可以无感的完成充电的操作。

当然,如果你就想拿这个蓝牙键盘适配别的机器用,这块蓝牙键盘也非常贴心的支持C口充电,可以说不管是当作机器内置的键盘还是当作一个独立的外设使用,这块键盘的表现都是非常不错的。

当然,两块上好的触摸屏怎么会少的了手写笔的支持,本机搭配包装里附赠的4096级压感触控笔,在这个模式下同样可以实现像PS这样软件上面看整体,下面画细节的操作,还是非常方便的。

当然,如果你就是想体验一下整块屏幕当作键盘的感觉,华硕也提供了完备的软件调教。

除了图中的全屏虚拟键盘+控制按键的组合,像虚拟控制旋钮,手写输入板,计算器,甚至是关闭副屏,主副屏亮度统一调节等功能也都是原生集成在华硕屏幕专家这个软件中的。

聊了这么多,我猜很多人估计都开始不耐烦了:D壳上的支架究竟是干什么用的?这里就为大家揭晓了正确答案,这个支架的正确用法实际上就是把电脑整个支撑起来,方便以瀑布流的方式使用双屏的时候,给用户提供更好的可视角度。

上图就是瀑布流式使用的状态:两块屏幕以大角度打开,下方屏幕与桌面有一个角度,上方屏幕基本垂直。键盘置于最下方。这时候,只要将上面屏幕的状态栏隐藏掉,就可以实现一个窗口从上到下的超长范围浏览,对于要进行长文档阅读、代码编辑的用户来说是非常使用的。这个状态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状态,一方面,我在家时笔记本外接大屏就是这样的组合,我个人早已经用习惯了,另一方面,这个方案能够最大方案的解决14吋屏幕纵向视野不足的问题,最后就是这个方案在高铁或者飞机的小桌板这种横向空间受限的环境下也是可以使用的,普适性比较好。

当然,同样借助华硕的多屏管理软件,我们也可以对多窗口进行快速的摆放与组合。

最后其实官方还有个竖屏模式,但个人其实不看好这个使用模式,主要原因是这个电脑的转轴使用的是传统的下沉轴,这导致这机器在完全展开的时候,两块屏幕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这会导致实际的观感比较突兀。

综合来看,本机在外观和使用场景上的创新还是很多的,可以说是几乎颠覆了传统笔记本的使用模式,同时在外观和质感上,也做出了自己的风格与旗舰级应该有的水平,除了转轴的设计还有一点进步空间(当然也可以说是为了给传统笔记本的使用模式让路了),其他地方还是挺不错的。

内设与接口:

虽然上边框已经控制的非常之窄了,但是本机仍然在正常的位置摆下了1080P分辨率的摄像头与支持IR红外人脸识别的辅助摄像头,组成了双摄系统。而两侧的两个开孔则为双麦克风的开孔,

从CPU的选型,机器的结构设计上,大家其实应该也可以看出,本机与大家对传统的旗舰机型或者整活机型的「刻板印象」不同的是,本机在设计之初就非常考虑最终的实用性。因此在接口上本机做的其实也挺不错,左侧搭载了一个USB-A接口和两个雷电4。仔细观察转轴部分我们还可以发现,本机的小翘跟设计在A壳的下沿处也设计了防止A壳磨损的脚垫,细节处很用心。

机身右侧则搭载了一个3.5mm耳机接口和一个HDMI 2.1 TMDS,想到最近要发布的某走量旗舰机连耳机孔都给干掉了,华硕在最不打算走量的机型上也在提供,不得不说是高下立判。

键盘方面,本机搭载了全尺寸,1.4mm键程的蓝牙/触点双模键盘,支持三档(加上关就是四档)背光。华硕的轻薄本一直以来都是比较在意键盘手感,这块键盘哪怕是外置的超薄方案,在手感上也做的相当不错。

触摸板同样集成在键盘的掌托上,是一块130x75mm的玻璃触摸板,滑动和点按的手感都非常不错,稍微有点遗憾的是因为整个键盘部分太薄,放不下线性马达,因此做不了全域按压。

屏幕:

华硕轻薄本一直以OLED屏幕作为主要的卖点。主要的优点包括广色域,较高的峰值亮度,极高的对比度和非常迅速的响应时间。因此搭载OLED屏幕的笔记本第一观感会非常惊艳。而经过几年的发展,OLED在笔记本上已经逐渐成熟,很多固有的缺陷比如PWM调光,烧屏等都已经被华硕尽量弥补,因此现在看待OLED屏幕的笔记本无需过度恐慌,理性分析优缺点,看看是否适合自己即可。

且前面我已经提到过,华硕还提供了2年的烧屏全保服务,说明他们自己还是有自信的哈哈

在灵耀双屏上,华硕为了保证显示效果的尽可能一致,提供了两块完全一样的面板,都是来自三星的2.8k 120hz E4 OLED屏幕。只不过因为角度的原因,在以笔记本状态使用时,实际观看会有轻微的色差。

灵耀 14 双屏的屏幕子像素排列依然是S-Stripe-RGB的变种。

但同时为了支持前文所展示的手写笔,本机的屏幕被迫采用了高精度触摸方案,因此是有网格效应的。

色域切换作为华硕笔记本的传统优势,我其实已经吹了很多次了,华硕的所有OLED屏幕,均支持出厂校色和色彩管理。不过华硕并没有选择接入Windows的ACM色彩管理,而是依旧选择了使用自家的软件MyASUS进行管理,估计是因为这个软件的可用性比隔壁家的好不少吧(不过这样的话就只能手动调节色域了,稍微麻烦一点。

只不过与其他机型都不同的是,灵耀双屏拥有两块屏幕,所以华硕给每一块屏幕都做了校色和三种色域空间下的色域切换,同时也支持每块屏幕的单独调整,对创意设计用户来说,使用与调节还是非常灵活的。

用Display Cal软件搭配蓝蜘蛛X校色仪对屏幕进行测试,灵耀14双屏上的这块屏幕在SDR场景下的实测最大亮度为400.3尼特,和标称值的400nit非常接近。对比度因为太高,已经超过了校色仪的量程,这也是OLED的传统优势之一,可以带来惊艳的视觉效果。

我也顺便测试了下这块屏幕在HDR下的峰值亮度,可以达到653nit,超过了标称值的600nit。因此这块屏幕在播放高亮度的HDR画面中可以有更好的亮度表现与更惊艳的画面。

色域覆盖方面,这块屏幕拥有100%的sRGB色域覆盖,99.8%的DCI-P3色域覆盖与173.2%的sRGB色域容积和122.7%的DCI-P3色域容积,就连Adobe RGB也是基本盖满。配合华硕轻薄本标配的色域切换与出厂校色,在任何场景下都能实现准确且适宜的颜色覆盖。

首先是标准的sRGB色域,因为色域覆盖高,再加上本机自带出厂校色,因此在没校色前的色准方面表现也很优秀,平均ΔE0.65,最大ΔE1.88的表现在现阶段的笔记本屏幕中算是非常出色的,要知道这是这机器刚到手没做任何调整的表现。

色温的表现也非常不错,在5%以上亮度基本没有出现大的色温偏移,并且基本全程保持在标准稍微偏冷一点点,靠近7000K的水平,比较符合亚洲人的观感取向。

伽马值的表现相对一般,主要是25%以上的亮度时才能达到标准的2.2附近,且亮度到80%以后又向上偏了一些,稍显遗憾。

除了sRGB,我也在DCI-P3色域下测试了灵耀14双屏校色前的色准,这次的表现倒是上佳水平了。

亮度的均匀度方面,由于OLED的自发光特性,全部9个区块的亮度差都控制在了3%以内,属于非常不错的表现,这也是OLED相对于IPS屏幕的一个传统优势了。

可以说,灵耀14 双屏上的这两块屏幕都拥有极佳的颜色表现,流畅度与观感,且不存在漏光问题。只要你不介意轻微的网格或OLED寿命稍短问题,那这块屏幕对本机来说都是相得益彰的存在。

性能与散热:

CPU性能:

我手中的这台灵耀14 双屏搭载了酷睿Ultra9-185H处理器,性能相比马上要上的使用U系列的竞品可以说是遥遥领先。185H本身的规格依然是6P 8E 2LPE,16核22线程的规格,但耐不住隔壁U系列只有俩P核啊...

首先是CineBench的理论性能测试,首先要说明的是,虽然本机已经为性能释放做了很多努力,但本身的结构性质决定了本机的性能释放不会有那么顶尖。开启高效模式后,R23中的单/多核得分分别为1818/15013分,而到了R20中,则分别为702/5904分,性能仍然相比本代的U5有肉眼可见的优势。

而在持续的性能释放方面,同样由于机身设计的原因而导致散热模组的热容偏小,因此本机的30轮R15成绩在第一轮的2650分后就基本稳定在2100分附近了。

显卡性能:

除了CPU,这次酷睿Ultra处理器实质上升级最大的部分,个人认为其实是这颗Arc核显。采用的Xe-LPG架构和Intel Arc独显上的Xe-HPG基本同源,只不过因为MTL本身有单独的NPU单元,因此取消了用于AI加速的XMX单元。除了架构,这代核显在规格方面亦有提升,Ultra 5的核显从之前i5的80EU升级到了112EU,Ultra 7则相应的从96EU涨到了128EU。

同时,这里也是H系列处理器今年大幅度拉开U系列的一个地方,因为Intel不知道哪里吃错了药,今年把所有酷睿 Ultra U系列处理器的核显全部从上代H的同规格阉割到了48EU...

实际性能表现也还不错,TS 3546分,FS 9116分,NR39136分,在同规格核显中算是中规中矩的表现,主要原因还是虽然内存的规格已经基本拉满到了32G的7467MHz的高频,但是本身的功耗还是限制了核显的极限表现。

好在这个机器的核显,最重的负载应该也就是在PS这样的创意设计软件中,进行导出的加速,因此与图形性能其实并没有特别直接的联系。

内存硬盘性能:

内存方面,我手里的这台灵耀14双屏搭载了32G的LPDDR5X内存,板载双通道,不可拓展。今年的MTL在内存控制器上同样有进步,因此这代轻薄本在不使用HDI主板的情况下,就能够有最高7467MHz的内存频率,本机自然也不例外。因此本机的内存读速已经上到了超过86G/S,可以说是非常恐怖了,但是延迟偏高,测试可能没有正确的运行在5600G2模式下,其他的缓存测试看起来也有点异常,仅供参考。

硬盘方面,本机使用了一块来自西数的SN740,是一块高端的PCIe 4.0硬盘,TLC颗粒,主要罕见的还是2TB的超大容量,可以说在这个机器的生命周期中,基本不用折腾硬盘了。

读写速度方面,这块硬盘的顺序读速可以达到5.2G/S,而顺序写入的速度则在4.4G/S,算是高端硬盘的入门水平。不过因为是TLC颗粒的,因此其实在体验上并不会构成短板,只是数字看着不那么好而已。

缓存部分使用HD Tune进行测试,在连续写入300G后,这块盘仍然没有发生掉速问题,连续写入速度一直保持在4000MB/S左右,因此,个人认为这块盘的性能还是很不错的。

烤机性能测试:

室温25度,用FN+F将机器调整到高效模式,Windows电源选项调整为最佳性能。

单烤CPU,灵耀 14 双屏的CPU功耗最高可以上升到64w并保持10s左右,随后就会下降到40w并保持2分30s,随后功耗会再次下降到35w并保持到烤机结束。

而在温度方面,最开始时,CPU温度会快速上升到100度,随后因为CPU的功耗下降到了40w,因此温度也对应下降到了88度左右,最后当CPU功耗下降到35w后,CPU温度也对应下降到了84度并保持到烤机结束。

而在表面温度方面,我这次分成了三种情况来统计。首先是C面无键盘,屏幕不开的情况下单烤20分钟,可以看到整个屏幕面的最高温度为42度,出现在了C面上部稍微偏左的地方。考虑到OLED屏幕并不能耐受长时间的高温烘烤,因此这机器肯定也想到了这一点,提前对CPU的温度进行了限制,防止影响屏幕寿命。

而如果把键盘盖上再单烤,因为中间隔了一层键盘,那表面温度肯定是好的不得了。WASD区域的温度只有32.6度,右侧的回车区域则更低,只有30.2度。键帽最高温出现在键盘中上的功能键区,35.4度,还不到体温水平。整个键盘区域的平均温度32.6度,表现也非常不错。

如果是最极限的情况,C面屏幕开着的情况下单烤20分钟,那C面的最高温度会来到42.6度,其实也不是很高了,看得出华硕是尽可能的在性能和屏幕的寿命之间找一个平衡点了。

噪音方面,单烤时的人位噪音表现也不大,只有46.1分贝,也没啥杂音,是华硕轻薄本里风扇噪音表现很不错的一款。

续航&充电:

续航方面,出于全面展示本机续航水平的需求,除了常规的PC Mark10之外,这次我也特别测试了实际续航时间更接近真实使用的PC Mark8的续航成绩,并且在单屏/双屏的情况下都测试了一轮,可以说是覆盖了大家日常使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场景了。

个人觉得这个续航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就算是最不利的全亮度双屏同开状态下,PCM8也有接近5h的续航,如果开单屏的话就超过6h了,只要屏幕亮度不开满,续航还能够继续往上,华硕的续航调教还是比较给力的。

除了续航,我们再来看看充电的表现。经过实测,在使用原装65w充电器的条件下,灵耀14 双屏使用了一小时35分钟从2%充到了96%,其中前1小时充入了65%。这个速度和普通版的灵耀14基本一致。

拆解&拓展性:

因为本机结构的复杂性,我在小试了一下之后发现可能有难度,就没敢继续往下拆,用官方的图示来给大家展示一下本机的散热吧,本机采用了双风扇双热管+大尺寸VC+石墨烯片的散热模组,这样的复合式散热方案好处是除了在极限状态下可以放出尽可能高的性能+控制机身的温度之外,也能在风扇不启动的情况下通过分散热量到机身表面再散出去的形式,提供尽可能好的使用体验。代价当然就是成本太高。

其他的地方因为也没啥能动的,所以也就没啥好说的了,毕竟就连硬盘这机器都是直接拉满的...

总结:

作为深耕双屏笔记本和其他各种形态创新产品的大户,华硕总能在笔记本的形态上给我们带来惊喜,并且不满足于只造出原型机成为新闻稿上的照片或者少数收藏家手中的玩物,而是坚持推动大量的形态创新产品进入量产,从丰富市场和消费者选择范围的角度看,这本身就是非常值得鼓励与称赞的。

回到这次的灵耀双屏本身,可以看的出华硕对于人们使用双屏笔记本的场景还是做了很多研究的,推出了上下的双屏方案。同时在机器的设计上也尽可能的力求使用,满足形态的基础上几乎没有牺牲性能,续航,接口这些地方。也就是说,抛开双屏不谈,这机器也是一台有竞争力的旗舰级轻薄本。我能想到的能改进的地方只有转轴设计与键盘的支架这两点了。如果你是预算充足的用户,喜欢为创新的设计买单,那灵耀双屏是你不可错过的一台笔记本。

优点:

  • 纵向双屏方案带来的独特外观与更高使用效率
  • 同类产品中绝对的高性能
  • 出色的OLED屏幕(硬件+调教)
  • 比较齐全的接口
  • 大全套的配件,从包到笔到氮化镓全包了
  • 续航表现很好
  • 缺点:

  • 受限于结构原因,整体偏重一些
  • 测出风有吹手感
  • 转轴设计使得当作书本展开时,屏幕不处在一个平面上
  • 价格较高(我的问题,不是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