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推荐

为什么中国一直造不出单反相机,单反相机研发有多难?

2023-06-19推荐

只有一个原因,技术落后四十年以上,数码单反的技术含量远远超出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二十年内举国之力也无法造出数码单反。

2018年风云四号卫星总师承认:我们的卫星相机技术,根本造不出市面上这种数码相机!那些幻想我们可以用卫星相机技术造数码相机的可以死心了!

凤凰光学自己新闻稿承认用几十年也无法赶超跨国公司掌握的数字相机核心技术! 永诺承认国产镜头远远落后有几十年。

民用数码单反简单改装就能作为高分辨率卫星相机吗?答案是完全可以! 佳能就用5d数码单反简单改装,作为卫星相机,2020年第二颗分辨率0.9米,还将继续发射。2022年佳能单反卫星公司还发文问候中国航天。

我们嫦娥1号的数码相机只有一百多万像素,还是黑白,嫦娥3号的数码相机4百万像素,我们无人机装佳能单反做侦查,潜艇装佳能相机,神舟飞船用佳能,宾得,尼康。直到现在2021最新的天和核心仓用的也是尼康单反。

数码单反的技术含量远远超出了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造不出数码单反唯一原因就是技术落后太多,而不是所谓的市场原因,估计等到数码单反停产的那一天,我们也造不出来。

数码单反是集光,机,电一体的尖端精密仪器,其难度决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得到的。它对电子,机械,材料,光学,加工等技术要求很高,远远超出了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能造数码单反的国家比能造人造卫星上天的国家还要少,包括前苏联时代也造不出自动对焦胶片单反,现在的俄罗斯也造不出数码单反。美国的柯达,原来能出数码单反,但是只能用尼康佳能的机身镜头,结果尼康佳能后来自己干,柯达只有去找日本适马,再后来,就没有然后了。

现在完全靠自己技术,独立造出一架完整数码单反三大部件(自动对焦机身,镜头,感光原件)的国家有几个呢?答案是只有一个,日本! 没有日本技术,那些徕卡,哈苏,飞思,例图等所谓的欧洲贵族牌子已经无法造出一台完整的数码单反。光是那个af多点自动对焦高速连拍系统,就足以让德国在内的所有其他国家喝一壶了。

我们现在单反相机工业是个什么水平呢?至今为止,从技术先进性上,海鸥凤凰只能实现胶片单反,手动对焦,光圈优先和手动曝光,相当于曰本70年代中期的水平;机身质量,比不上德国,日本50-60年代的质量水平。

当年恰恰因为市场巨大,有利可图,诸多国产相机品牌争先恐后进入相机市场,由于技术差距太大,最后几乎全军覆没。

世界上曾经相机品牌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 我国曾有过50多个相机品牌,包括:东风、长城、珠江、百花、甘光、神龙、海鸥、凤凰、红梅、菊花、西湖、风光、幸福、劳动、跃进、孔雀、蓝天、上海、星光、万林、友谊、太湖、熊猫、华蓥、东方、华夏、虎丘、天鹅、曲美、铁光、普乐、神龙、华山、红旗、华光等。

连兵器工业部的几个厂都来分一杯,四川华蓥五厂金光,明光,永光,华光,兴光造过珠江,明佳,华西,河南云光造过华夏等单反。

在数码时代,又有像方正,爱国者,联想,海尔等一大票IT企业进入,但实力不济先后退出。现在又有中一,老蛙,永诺,维卓士等一大批厂家做镜头,但他们没有技术,不敢做数码单反相机机身。镜头市场比机身要小,仍然这么多要做,说明有利可图。

前面谈到的卫星相机,大部分都是固定焦点无限远不用调焦,固定唯一一档光圈,很多是线阵而非面阵传感器,靠调整曝光时间和改变A/D前的增益控制来曝光,甚至卫星本身的运动完成第二维的扫描,对焦和曝光非常简单,完全无法和现在的数码单反相比。

有人猜测我们的工业实力,af系统,传感器,应该都造得出来,但从来没有见过商业化产品,反而是凤凰,海鸥,永诺公开承认落后几十年,最有发言权的就是国内相机厂商,他们说造不出来那就是造不出来。

还有说因为造出来成本高所以不造,这本身就说明技术不行,我们成本本来应该比日本低的。 基础科技差的太远,没有过关的工艺,给你图纸也造不出来 。以前的海鸥,凤凰,珠江,东风,红旗等,全盘测绘仿造,或引进别人生产线。现在的爱国者,小蚁,完全由对岸的台企odm。永诺,仿造别人镜头经典光学结构。大疆,机身镜头和cmos仍然是日本技术,所谓收购的哈苏也是日本富士,日东的技术。

海鸥承认cmos被垄断,以前海鸥最高档单反df300是引进日本美能达淘汰的最低档x300,海鸥后来数码的cf100和松下一模一样的。

珠江单反承认自己当时是中低档相机。

一,【对话】 20180304 我是总师——风云卫星总师

来源:央视网2018年03月05日

视频地址:http:// tv.cctv.com/2018/03/05/ VIDE9QXvDAvcjd6IQXVO4MOn180305.shtml

视频 先是说风云四号卫星相机是最世界最顶尖之一,大概20分钟时,总师承认,我国这种卫星相机技术,根本就造不出现在规格的数码相机,如果他们这帮人去做数码相机,体积将无比巨大,结果主持人只好说,那就别去造了,我们还是希望用小巧一点的数码相机。

某些人臆想的高大上卫星相机,其实对焦和曝光非常简单,完全无法和现在的数码单反相比,大部分都是固定焦点无限远,根本不用调焦,个别有调焦机构,也就入轨后地面看图像发指令一次性调整一下以后就不动了,比如哈勃。台湾上次发的福卫三号就是发现入轨后跑焦却无法调整。卫星相机一般都是折反射式的望远镜头,也没有办法安装可调光圈。再说了卫星拍照离开几百公里,也不需要控制什么景深。所以卫星相机是固定唯一一档光圈,完全靠调整曝光时间和改变A/D前的增益控制来曝光。甚至很多卫星的感光器件都不是面阵,是一条或几条扫描线的线阵CCD,靠卫星本身的运动完成第二维的扫描。

二,凤凰光学自己的新闻稿承认用几十年也无法赶超跨国公司掌握的数字相机核心技术!凤凰前员工,无忌凤凰论坛管理员江西凤鸟承认凤凰没有实质性技术,连傻瓜相机自动对焦也怎么都学不会。

三,海鸥承认cmos被垄断,以前海鸥最高档单反df300是引进日本美能达淘汰的最低档x300,海鸥后来数码的cf100和松下一模一样。

很多人以为三星在80年代造相机的实力一般,不如海鸥凤凰,至少光学方面不如。

事实上,早在80年代三星航空产业株式会社就引进美能达x-700技术相机机身并国产化,功能与日产的X700一致,并购买美能达MD 50/1.4的设计在韩国生产,标为三星。从理论上讲可以认为和原厂是完全一样的,这一点一下就超过了海鸥凤凰,国产至今没有造出X-700这种档次的相机,引进低档的美能达X-300至今20多年了,不能在技术上前进半步,还没有造出实现程序自动曝光的机身和镜头。

三星单反sr4000于1996年推出,除了没有自动对焦,基本接近了当时日本主流中档单反的水平,其自动化程度已经超过了当时莱卡等欧美品牌,仅次于日本,可以说三星sr4000的推出,一下子使韩国成为了世界单反制造的强国,远远地把国产海鸥,凤凰等抛在身后。记得当时国内一片哗然,不少人惊叹:国产相机辛辛苦苦造了几十年,还不如三星的几年!

现在看来,三星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只用了10年左右就在电子,机械,甚至光学领域全面大幅超越了所有国产相机,不知国产海鸥凤凰之流是何感想?

四, 永诺承认国产镜头远远落后几十年。

单反上天!日本佳能小卫星上天,相机是5D3简单改装,轨道600公里,分辨率1米媲美我高分系列卫星,2022年佳能单反卫星公司问候中国航天。

注:高分一号配置了2台2米分辨率全色/8米分辨率多光谱相机,4台16米分辨率多光谱宽幅相机,轨道高度645公里。 高分二号」也是光学遥感卫星,但全色和多光谱分辨率都提高一倍,分别达到了1米全色和4米多光谱;「高分三号」为1米分辨率;「高分四号」为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光学卫星,全色分辨率为50米;「高分五号」不仅装有高光谱相机,而且拥有多部大气环境和成分探测设备,如可以间接测定PM2.5的气溶胶探测仪;「高分六号」的载荷性能与「高分一号」相似;「高分七号」则属于高分辨率空间立体测绘.

佳能电子在印度成功发射首枚日本民间研发卫星 2017年06月24日 15:09 新浪综合

【共同社6月24日电】日本电子机械制造商佳能电子公司(位于埼玉县秩父市)23日用印度火箭将超小型卫星发射升空。 据悉,这颗卫星的制造成本只有不到十亿日元(相当于不到1000万美元),这仅仅是常规卫星制造成本的零头。 佳能的卫星重量为65公斤,尺寸为85厘米X50厘米X50厘米,将会安装光学成像设备,一些技术也来自其EOS相机产品。 据称,这颗卫星的运行轨道距离地球为600公里,每天绕行地球十五次,拍摄的地面照片精度可以达到一米,这样的精度对于一颗迷你卫星来说已经比较高了。

现在证实了,佳能这颗卫星就是装eos5d3普通单反上太空的。 尺寸 50×50×85cm 重量 65Kg以下 控制 3轴控制 轨道 太阳同期轨道(600Km) Up Link S-Band 64Kbps Down Link X-Band 2Mbps Bus电压 +15V 任务机器 望远镜相机 (狭域) 形式 Catadioptric 主镜径 φ400mm 焦点距離 3,700mm 检出器 EOS 5D mK Ⅲ 扫幅 6Km×4Km GSD 1m 望远镜相机(广域) Power Shot S1104。

注:佳能第二颗卫星2020发射,用的5d3单反,分辨率为0.9米

五,我们嫦娥1号的数码相机只有一百多万像素,还是黑白,嫦娥3号的数码相机4百万像素,我们无人机装佳能单反做侦查,潜艇装佳能相机,神舟飞船用佳能,宾得,尼康。

六,珠江单反承认自己当时是中低档相机。

七,有史以来国产最高档的,举国之力的红旗20远远落后于在其十五年前的日本尼康sp。

即使在50年代,我们相机水平和曰本差距就很远,不要以讹传讹认为当时我们和曰本差距不大!即使某些人所谓的当时我们镜头好,也就是仿制苏联和德国的50mm标准镜头等为数有限的几种中心分辨率较高,但边缘低,镀膜差,色彩还原差,逆光差,镜头种类款式少得可怜,整体水平偏低。以当年举全国之力造的东风,红旗20相机为例,东风是仿哈苏500C,前几台直接用的就是德国蔡司镜头,当时为了所谓赶超哈苏的康盘中心快门五百分之一秒,要实现1千分之一秒,投机取巧利用中心快门特性,只能在镜头小光圈下实现,实用价值大打折扣,而且很容易坏。红旗20完全仿莱卡M3,机身指标一样,和徕卡一样有35,50,90毫米三只镜头。东风红旗20相机,勉强出来了,不但造价惊人,而且不少指标达不到原型机标准,比如镜头分辨力,快门,取景对焦系统寿命和准确性,机械故障很高,以至大部分机器无法正常使用!可参见上照厂厂长孙晶璋回忆录。可以说东风和红旗20就只是哈苏和莱卡不成功的仿制品。 而50年代曰本相机工业就摆脱了仿制开始了对得国相机的超越!请查1957年的尼康SP,有28-135毫米6种镜头适配取景框线,金属钢片快门,快速卷片马达,整体技术先进程度超过了莱卡M3,镜头群款式规模更是莱卡无法相比的,比如50mmF1.1。红旗20当年才生产了300台,生产年代1973-1979,尼康SP生产年代1957,比红旗20早了15-20年,是仅尼康一个公司的行为,生产了2万台,无论从技术先进性,工艺水平,可靠性耐用性,镜头质量款式规模,举国之力的红旗20完全无法和早20年的尼康SP相比,可以说当年我们和日本相机差距至少20年。

现在哈苏h系机身hcd镜头由日本富士设计生产, 哈苏官网称,hcd镜头超过了原来哈苏的德国卡尔蔡司镜头。莱卡等欧州相机牌子与曰本厂家实力差距太大,电子技术就不谈,现在也只有部分光学和机械技术值得骄傲了。机械上,钢片快门是曰本考派发明的,1/4000秒,1/8000秒,1/12000秒都是曰本最先实现,快门寿命,尼康F3八十年代初快门达到了十五万次,现在D4达到40万次,而莱卡80年代的R3,R4用的是美能达电子快门,寿命10万次。高速连拍,尼康佳能很早就达到10张/秒以上,莱卡现在都没有超过5张/秒,即使是光学上,多层镀膜技术,CRC浮动镜片技术,IF内对焦,RF后对焦,非球面镜片技术,等等,恰恰是日本人首先发明的。80年代莱卡和哈苏就用美能达的对焦屏。飞思由日本日本玛米亚设计制造。德国莱卡可造镜头,造不出自动对焦机身和感光元件;柯达,三星,以色列例图,丹麦飞思,造不出镜头和自动对焦机身,可造感光元件;瑞典哈苏,现在只能出牌子,机身和镜头由富士造,CCD由索尼和欧美厂家造。

九,结论:

估计我们二十年也造不出数码单反。

数码单反最难点不在于cmos,最难在于那套自动对焦-自动曝光-反光镜高速连拍系统,佳能最新的1dx3,在自动对焦自动曝光,反光镜上下翻飞情况下,能以每秒16张保证寿命连续运行50万次,可以说是叹为观止,其他国家只能望洋兴叹。

数码单反是集光,机,电一体的尖端精密仪器,某种意义比神舟,比航母难度还要大,其难度决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得到的。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能造数码单反的国家比能造人造卫星上天的国家还要少!它对电子,机械,材料,光学,加工等技术要求很高,而且发展很快,很多技术至今只有曰本掌握(如自动对焦)造这种反复使用的精密仪器恰是我们的弱项,就象我们能造免洗的火箭,导弹,飞船,却一直搞不好发动机一样!

别的不说,当你按下一次快门,单反就将完成以下一系列动作,(以自动对焦胶片单反为例,设定为程序自动曝光模式,连拍,连续自动对焦模式) 1.镜头光圈从最大收缩到预定光圈,这个预定光圈是根据测光情况,主体距离远近,主体运动情况等并参考相机内储存的大量摄影师的实际拍摄数据,由相机智能程序自动选定的

2.根据检测模块反馈,相机驱动镜头自动对焦,自动对焦要考虑主体距离远近,主体运动情况连续进行,反光镜上翻后检测模块失效,相机还将根据检测模块失效前最后记录的主体运动加速度等情况进行三维焦点预测,在快门打开前将继续驱动镜头到预测的位置上.

3.反光镜上翻,切断取景光路,

4.快门打开,按照相机智能程序自动选定的快门间曝光,这个快门时间和光圈一样,是根据测光情况,主体距离远近,主体运动情况等并参考相机内储存的大量摄影师的实际拍摄数据,由相机智能程序自动选定的.

5.快门关闭,

6.反光镜回落复位,恢复取景光路,

7.镜头光圈重新开到最大,保证取景亮度, 这个过程任何一步出现偏差,都会导致故障!

以佳能eos1DX3每秒连拍16张为例(1DX3是数码单反,上述过程中还要加入数据处理,对焦系统和测光系统互相反馈信息等过程),快门寿命50万次,就是说上述一组动作要在每秒16次下连续保证精度无故障运行最少50万回!

单就一个快门,要能实现1/8000秒的精度和耐用性就很难,八十年代我国国家标准快门寿命为三千次,自拍机构更是150次就合格,而当时尼康 F3为十五万次,现在D4有40万次,后来凤凰引进曰本精工技术,快门寿命才达到了几万次.海鸥,凤凰八十年代引进美能达和雅西卡最低档的单反X-300和FX-3后,苦苦挣扎二十余年,至今仍不能在技术上前进半步,现在水平还停留在人家七十年代的水平上,自动对焦等不能实现,工艺粗糙,快门,反光镜,光圈,对焦等动作故障率明显偏高,这是材料,设计,加工,装配落后等综合因素造成的。 再谈谈看似最简单的机身工艺,佳能2000年的EOS1V就采用了一种叫喷射铸造镁合金技术,可以将镁合金加工成曲面流线型,这项技术估计国内也没掌握。

数码单反的技术含量远远超出了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我觉得除非引进生产线,单凭自己,即使举全国之力,也很难造出来,造出来也难以保证质量!典型例子就是当年举全国之力造出东风,红旗相机,结果勉强出来了,但不少指标达不到原型机标准,故障率很高,以至大部分机器无法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