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推荐

为什么婴儿明明很困却拼命反抗哄睡?

2019-05-29推荐

幼童抗拒睡眠,就像老人畏惧死亡,同样是担忧自我的消失,并不相信明日或来世,我的生命还存续。

1

这种恐惧,根源于对未知的深深忧虑和对自我存在的紧握。然而,这正是生命的本质所在——一个不断发现、接受、放手、再次接纳的旅程。生命之美,不仅仅在于我们能够体验和感受的那一刻,而是在于这一连串过程中,我们如何学会信任、放下和重新开始。

对幼童而言,夜晚的睡眠是一次小小的练习,练习对未知的信任。如同禅宗中的一滴露水,暂时消失在大海之中,终将以另一种形式再现。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生理需要的过程,更是一个关于心灵成长的过程。

黑夜是对未知死亡的练习,对孩子而言,是一次对「结束」的体验——一种暂时与世界隔绝的状态。而每一次黎明,则是对生命无尽可能性的肯定和回响。

2

在当今社会,小孩闹觉的现象不仅是对未知的恐惧,更是现代生活方式病态的一种反映。我们的社会被消费主义的巨轮碾压,连带着把我们的夜晚也变成了商品。小孩的睡眠问题,不仅仅是心理层面的恐惧,更是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共同的悲哀。

我们的生活被技术和媒体所绑架。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了新一代的「安慰奶嘴」,孩子们在被屏幕光芒所吸引的同时,也逐渐丧失了与夜晚和平共处的能力。我们对技术的依赖,不仅剥夺了孩子们面对内心恐惧的机会,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下一代对即时满足的渴望和对深层次人类经验的漠视。

然后,家长的焦虑和过度保护也在无形中加剧了问题。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许多家长将自己对未来的恐惧无形中转嫁给了孩子,这种过度的担忧和控制,不仅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探索环境,反而让孩子们更加害怕独处和面对未知。

而这一切,正是消费主义社会的缩影。我们被告知,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可以购买的解决方案。孩子睡不好?买个更高级的婴儿床,下载一个睡前故事APP,购买最新的睡眠辅助玩具。我们被灌输着一种思想:幸福和安全感是可以买到的。而这,正是现代社会病态的根源之一。

3

当我们再次面对孩子晚上不愿意入睡的情况时,也许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这不仅是一个关于睡眠的挑战,而是一个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理解生命、接受变化、并勇于面对未来的机会。通过这一过程,我们不仅帮助他们建立起对生活的信心,也在无形中加深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共同成长。

如果将生命的每一个结束视作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对未知的恐惧会不会减少?如何在不断的结束与开始之间,找到那份宁静与勇气,信任生命的流转?

如何教育下一代,让他们学会在生活的起伏中找到平衡,而不是在商业化的波浪中迷失方向?

或许,通过重新连接自然的节奏,面对而非逃避内心的恐惧,我们才能教会孩子们如何信任生命的流转。毕竟,黑夜和黎明,都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