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推荐

清朝人还记得明朝衣冠吗?

2023-09-22推荐

记得,分时间,分人。

清末的秋瑾看着自己身上的旗化服装,曾经感慨,「 低头异族胡衣冠,腥膻污人祖宗耻 。」

秋瑾明确知道身上这种厂襟单侧闭合的衣服是胡服。

时间回转到清初,汉族各阶层都记得。

看见朝鲜人穿着汉衣冠,痛彻心扉。

「尚书曹姓汉人押宴,见吾冠带,凝泪满框。」

「有感于汉衣冠,至有垂泪者,此必汉人,诚可惨怜。」

「华人见东方衣冠,无不含泪,其情甚戚,相对惨怜。」

「垂泣者曰,吾之祖先亦曾着如此衣冠。」

———————————

清中期,读书人有些记得。此时距离剃发易服已有百年多的时光,中国百姓对汉服的印象已经变成了戏服。

朝鲜使者记录过有中国知县借他的衣服观赏,与妻子默默流泪。

——————

中华文化圈的其他国家人还记得。

1831年越南使者李文馥,曾经出使满清时写了一篇【夷辩】,讨论到底谁是蛮夷。

「(越南)博带峨冠,宋明之衣服也… 夫是而谓之夷则吾正不知其何以为华也 」宋明的衣服是华?还是你满清的衣服是华?我这宋明的衣冠要是蛮夷那什么是华夏?

朝鲜人看见中国的古树,会忍不住想宋明时的人曾经穿着华夏衣冠站在这棵松树下。树仍在而华夏衣冠不在。

——————————

清晚期,依然有人记得汉服。但已经不清楚衣服细节。

洪门的入门誓言:脱下清衣换明衣,三十六誓我尽知。这里的明衣,是一件交领右衽的汉服,胸前有一个图案装饰。

太平天国也知道清装不是汉服,但是已经不清楚明朝的具体形制,经常穿戏班服装。满清绘画的太平天国,士兵穿汉族交领。

有人不但记得,还想唤醒同胞。

「(清装)为我中国文物之冠裳乎?抑打牲游牧满人之恶衣服乎?」

—————

还有家族世代冒险留着明衣冠。

先祖嘱托,「子孙世保藏,光复时着以祭告。」

辛亥革命后,这家最后一代人已经是老人。老人说「 吾虽无子,眼见汉族光复而死,我的祖宗也可以无遗憾了。

—————————————

还有一些人,不记得,但直觉清装不对。

比如章士钊提到过:「吾少时喜看京剧,古衣古貌,入眼成悦,自到上海,一见小连生之铁公鸡,以满洲翎顶上场,立时发指而无能自制。此真革命思想,二百年来,潜藏于累代国民之脑海中,无人自觉者也。」

跟网上很多人爱上汉服的原因一样。单纯看就觉得清装丑陋的让人不舒服。喜欢汉服风格。

———————————

除此之外,亡国后很多明遗民出家或为道或为僧。

因此道教佛教都有人明确知道交领是汉服。到了新中国依然有相关记载。

「前年中国佛教协会开成立大会,大家议论佛法之灭是佛弟子自己灭的。。。 又说大领衣服是汉人俗服,不是僧服,现在僧人应当要改革,不准穿,如其再穿,就是保守封建制度 。」

「我当时在大会上和他们争论,戒律、年号、 汉服不准毁 。」

一九五九年,虚云老和尚临圆寂前,对身边的随侍弟子嘱咐:此一领大衣,我是拼命争回的,你各人今日皆为我入室弟子,是知道经过的。你们此后如有把茅盖头,或应住四方,须坚持保守此一领大衣,但如何能够永久保守呢,只有一字,曰:「戒」。

————————————

陈嘉庚先生(1874年—1961年)经历过满清民国新中国。

他不但记得,还数次要求废除满清的服装「长袍马褂 」。让中国人欲西装则西装,欲汉服则汉服。

「满制长衣马褂,……虏服仍存,丑态依旧。」

长袍又叫长衣或长衫。就是鲁迅他们穿的那种衣服。很多人以为是民国服装,其实是清装,延续到了民国。这种厂襟衣服是清代晚期旗女的旗袍(平面剪裁不收腰)。说相声的管这叫大褂。

辛亥光复之后,中国来不及休养生息,日军侵华。热爱国家民族的人,把一切都献给了民族。

1939年国民政府军费18亿元,华侨汇款达11亿元,南洋华侨占总华侨捐款的70%。

陈嘉庚致电国民政府,提出了被邹韬奋誉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提案,「敌未退出国土前,言和既然汉奸。」就在这同一封电报上,陈嘉庚先生又一次提出,废除长衣马褂。

————————

毛主席为陈嘉庚先生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