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往前推10年是智能电动车的时代,那今年就是 AI的元年。
从去年ChatGPT的爆火,对全球科技行业的洗礼,到眼下手机和PC厂商纷纷宣布转型AI 设备。浪潮滚滚,一个全新的 「大AI」时代正向我们迎面扑来。
但说实话,这些AI硬件能不能成功,属于AI的时代还要多久才会正式到来,我们暂且仍不知道。
我唯一能确定的是: AI 的发展大概率即将盖过智能电动车的风头,全球资本市场的热钱也向着新的AI风口哗啦啦的流去。
这一点从高合的失败就可见一斑,你没听错,我并没有扯远。高合但凡还能融到钱,或者成IPO,割一波「韭菜」续命,都不至于落到如今研发杨总直播卖惨,CEO丁总宣布企业生死存亡只剩最后3个月窗口期的局面。
以小见大的是, 如今整个电动汽车市场的表现似乎都不尽如人意 ,融资环境较数年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首当年,特斯拉超越丰田,成功登顶全球市值第一大车企,令资本为之狂热,疯狂寻找「下一个特斯拉」。初创电动车企站在了时代风口,只要故事讲得好就有钱买账,蔚小理等等,一个个「独角兽」就此诞生,即便当时他们可能总共交付都不到1万台车。
不过,打那之后,就再难出现类似的神话了。
至于原因,比较广泛的 第一种说法 是,如今融资环境逐渐变得严峻,电动车广受追捧,或者像高合这样销量平平,但有一定设计亮点和技术班底的车企能成功IPO,实现高市值的风口已经彻底过去了。投资者不再看重未来的「大饼」,而是更注重企业实际的「造血」及变现能力。这是当前智能电动车企融资日益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之伴随的还有自动驾驶领域。一个个初创企业破产倒闭的消息陆续传出,投资者更加谨慎和理性,都不愿意再给出高估值。
第二种 我们认为较为深层原因则是,目前整个欧美市场,对推动电动车发展的基础正在产生动摇。这一点如果是真的,会更为致命。
说的明白一点, 发展电动车会革了欧美老牌车企的命,而这些老牌车企正是欧美的工业支柱 。所以你可以看到眼下欧美不再愿意花大力气、大价钱再为了讲「碳中和」的故事推动电动车发展。他们的做法,反而是重新提振燃油车的回报收益,资本市场也乐于看到这一点。
当然,表面上,这似乎只是关于汽车是否电动化的方向分歧。实际上,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寻求创新解决方案,能解决竞争力的问题,但跑不过对手, 就必须将电动业务的独立性时间表向后 推。毕竟根据全球分析机构的预测,2024年新能源市场将增长27%,达到1750万辆规模,但这其中最大一块肉,78%的份额很可能被中国品牌侵吞。
对于欧美玩家来说,当前在这条赛道上已经明显落后中国,那确实不如放缓节奏慢慢玩。要么等待对手犯错,这看上去有一定的可行性。因为从国内新势力接连暴雷,传统车企打造的新能源品牌也变本加厉陷入行业性亏损的情况看,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迹象。当然,这也进一步加重了资本市场对于全球电动车行业的悲观情绪。
所以新年前先后不光是中国车企,像极氪、广汽埃安等新能源汽车品牌的IPO节奏宣告放缓,还有大众和雷诺两家跨国车企也暂停了旗下电动汽车业务的首次公开募股IPO计划,原因同样都是因为市场情绪低迷。
大环境使然,即使目前国内电动化转型的节奏没有放缓的迹象,但从全球汽车市场的格局看,电动车是否真的会和原本想象中的一样逐渐替代燃油车,已经出现了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当然,有虎落平川就有云起龙骧。
「对智能电车行业来说,今年或许是过去十年中最差的一年,却是AI时代未来十年兴起的开幕式。」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半年时间,硅谷在人工智能领域拿下全球 超过50% 的筹资金额。热钱从智能电车的头顶飘过,在AI的天空撒下,堆起了新的故事。这也几乎成为了全球资本的共识。
身处大洋彼岸的中国创业者也受到了感染,但中美AI领域虽然同样火热,各自的商业逻辑依然没有改变。中国创业者似乎又在重复当初智能电动车的发展模式,复制头部顶级玩家,copy「特斯拉」的策略。
最明显的区别是, 硅谷这波AI大模型的创业仍然采取少而精的方式 ,OpenAI一家独大,只有谷歌和Meta等大公司向其发起挑战。但在中国却又出现了 「百模大战」的格局。我可以理解还是有人想赌一把,因为最终谁是中国的OpenAI还不确定,造神的这一过程既危险又性感。但两种商业格局的导向,硅谷少而精的公司,更容易集所有的资金埋头解决和重视大模型的技术能力,国内这种百舸争流的局面则更看重商业模式,效率自然比不过人家。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 OpenAI成为了当前AI界当之无愧的主角 ,就像当初电动车时代的特斯拉一样。而中国AI圈用了一年时间,雨后春笋般打造了上百个大模型。但其中能够诞生像chatGPT一样的明星应用,能够推动产品创新,或者能够拥有规模化用户的却寥寥无几。你很难说这不像当年新造车的激流勇进,巅峰期催生出超过400家企业,没能角出一个中国版特斯拉,反倒产业过渡膨胀、过剩,充斥着大量骗钱和搅局者的乱象。
历史会不会重演我们目前仍不知道,让子弹再飞一会。但不管咋说,风向已经变了,未来AI的战场大概率比智能电车更有看头,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