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推荐

为啥西方备受欢迎的火鸡,中国却很少有人吃?还没什么人养

2023-12-31推荐

美国人的感恩节盘中餐,少不了一只金黄油亮的烤全鸡——火鸡。美国每年要消耗上千万只火鸡,可以说是老外的「国宝级」食材。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我国可是被称为「美食大国」,这种受美国人热爱的大鸟,反而在我国无人问津,更没有人喂养。

为何中国人的「钢铁胃」会对火鸡不感冒,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缘故?

一、为何中国人不喜欢火鸡?

汉堡、薯条、麦当劳,这些风靡于国外餐桌的美食在我们国内也十分受欢迎,可唯独火鸡这一道菜鲜少有人尝试。

这种大型鸟类体重可达10多公斤,需要依靠人工饲养。可在中国,这种异域鸟类却很少登上餐桌,这究竟为何?

其实火鸡的肉质根本不符合中国人的口味。我们吃鸡肉讲究的就是鲜嫩,喜欢肉质细腻的感觉。而火鸡日复一日奔波活动,长期锻炼使其肌肉发达、肉质老硬。

这种肌肉紧实的老鸡肉,吃起来又干又涩,令许多中国人难以下咽。但我国的鸡种,由于活动有限,肉质鲜嫩,好比如各地的土鸡、花鸡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而且火鸡的体型十分过大,难以融入我国的烹饪传统。一只成年火鸡肥壮庞大,可重达15公斤以上,需要大型烤箱来烹调。

但我国家庭的炊事环境无法适应这种大块头。因为我们习惯以锅碗瓢盆烹调,普通的锅碗根本无法容纳如此庞大的食材。

最重要的是这玩意儿极其不易饲养,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差,个性还十分凶猛,并且兄弟姐妹之间还爱争斗,这要养起来还不够费尽的功夫。

它们的活动范围还特别广,养它们的场地都抵上普通肉鸡的数倍。想必也不适合我们相对密集的养殖模式。

一来没人愿意吃,二来没人愿意养,这些因素叠加,使得火鸡的本土饲养几无可能。

这种鸟类目前与中国的烹调用具、饮食习惯都格格不入。如果要让火鸡在中国流行起来,可能还需要进行定制化培育,使其更符合中国百姓的口味才行。

二、火鸡为何被美国人捧上天?

17世纪,一群求新求变的英国清教徒,为了追求宗教信仰自由,踏上了漫长千里的旅程,来到了当时荒无人烟的北美洲。

他们坐上一艘名叫「五月花号」的简陋木船,在北大西洋的冬季漂泊了两个多月,风餐露宿,终于抵达一块新的土地。

尽管双方语言不通,但仍然慷慨地拿出自己的冬季储备与他们分享。其中就有火鸡。他们还是第一次见这种个头大,长得又快的鸟类,对于劳动力短缺的殖民地居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及时雨。

据说如果当初没有印第安人的帮助,这批欧洲人很可能无法在严酷的环境下生存。

从那以后,「感恩节」就成为了欧洲人为了他们举办的节日,他们会特意举办盛大的宴会,请来帮助过他们的印第安人族群,共享丰收的硕果,表达感激之情。

当然火鸡就成为了最主要的食物,时至今日,每年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美国几乎所有家庭都会举行感恩聚餐,它们成为桌上必不可少的经典烤肉。

那么,火鸡之所以能在美国广受欢迎,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

众所周知,感恩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而火鸡对他们来说也是渊源颇深。每年感恩节期间,光是鸡肉的消耗量就高达3亿公斤,相当于提供每位美国人2公斤的鸡肉。

这一数据足以说明它们在节日中的地位。就好比我国大大小小的节日都要吃「饺子」一样。

就火鸡本身而言,它生长迅速,个头较大,5-6个月就可达到10多磅,是普通肉鸡的数倍。这为农民提供了可观而稳定的蛋白供给来源。

况且现今商业化养殖的火鸡成长速度更加惊人,短短6个月就可长到25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11公斤,所以说,丰富而稳定的食物来源,让它们成为节日及日常主菜理所应当。

很多人都认为这种肉质的口感有点差,但这种鸡肉从营养结构上看仍属健康选择。它含有高质量蛋白质,脂肪酸构成以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这种鸡肉中也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人体必需营养素。所以从营养和健康的角度,它们不仅是节日首选,平日里也常被制作成各类美食,深受民众喜爱。比如火鸡汉堡,既美味又营养均衡。

三、野生火鸡的征服之旅

其实早在公元前3000年,墨西哥的原住民们就开始驯养体型巨大的野生火鸡。

它们的体重高达10斤和张开的翅膀足足有2米长,飞行距离也长达1000米。

它们性格高傲,会发出「咯咯」的叫声。当它们遇到对手时,会展开双翅装腔作势地吓唬对方,然后迅速逃开。

16世纪初,欧洲人闯入了美洲大陆,在这里他们与当地人进行了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当地人为了回礼,把已经驯养好的火鸡作为礼物送给了他们。

这是欧洲的人民第一次见到这种样子奇特、体型巨大的鸟类,他们感到十分惊讶。由于不知道这种「大体型」种类鸡的来历,便称之为Turkey。

法国和俄罗斯人则误认为它们来自遥远的印度,所以在自己的语言中给它们起了「印度鸟」的外号。

从那时起,欧洲人就将活的火鸡当做「贵重的礼物」送给要好的朋友,谁知这些大鸟在马车或轿车上大声鸣叫、拍打翅膀,把车厢内弄得一团糟。慢慢地,火鸡的形象在人们的心中变得又笨拙又好笑。

不过,聪明的厨师们发现了火鸡肉的美味。于是烹饪火鸡的食谱在欧洲各国迅速流传开来。

但不同国家的人喜欢的烹饪方式并不相同,比如:德国人喜欢将火鸡大腿肉做成凉拌肉食;而法国人偏爱将整只火鸡烤制后,蘸取芥末酱直接食用;但英国厨师最拿手的却是将烤火鸡做成馅饼,外皮酥脆,配上火鸡果酱,是上好的甜点。

从那之后它们就完全征服了欧洲各国人的味蕾,成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后来跟随殖民者来到北美的欧洲移民们,也将这一饮食习惯带到了新大陆。

火鸡在北美繁衍生息,并很快回到了它们起源的家乡。如今每年美国的感恩节,烤全鸡已经是这个节日最重要的象征。

笔者认为

每个地区都有专属于它们的饮食习惯,或许在别人看来并不好吃,但都是他们传统文化流传下来印记。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是否应该保护传统,还是鼓励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