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推荐

热热热!上海有人突然倒地,体温41.7℃!「器官在温水里煮」,死亡率高达80%……

2024-07-07推荐

这几天

上海的朋友们

是不是感受到了

「大火收汁」的热度?

上海中心气象台2024年7月6日8时35分

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预计本市大部地区今天的最高气温将超过37℃

自从出梅的那天(7月4日)起

「小橙」每天早晨都准时报到

已连续三天了……

正值暑期

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上海游玩

但与此同时

「战高温」也是一大考验

来沪旅游儿童中暑

7月4日傍晚

黄浦交警潘警官就接到

一位母亲的报警求助

原来,这位母亲带着孩子从外省市来沪游玩,但由于天气炎热,小孩子游玩过程中突然昏厥,「脸色很难看,浑身都是汗,感觉可能有中暑的迹象」。

在指挥中心的保障下

沿线道路都开启了绿波模式

潘警官仅用了6分多钟

就将出租车平安护送到长征医院

经诊断

孩子是因为中暑和急性肠胃炎

才导致的昏迷

所幸送医及时

目前孩子的病情已无大碍

转院至新华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老人得热射病体温达41.7度

相当于把器官放到温水里煮

在嘉定

有一位六旬老人

因为重度中暑——热射病

被送进了抢救室

在嘉定区安亭医院重症监护室里,66岁的林老伯经过治疗,已经恢复了意识,生命体征指标也恢复正常。然而,他刚进医院时,情况十分糟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

也接诊了今年夏天的

第一例热射病患者

该患者64岁,在某市场做户外保洁工作。当天下午4点多,他突然倒地,周围的工友连忙拨打120送至松江医院。入院时,患者已昏迷,体温达到40.9℃,被诊断为重度中暑——热射病。

医护人员接诊后立即开展抢救,采取冰水擦浴加风扇吹的蒸发降温方案。经过一个小时的紧张抢救,患者的体温终于下降到37℃左右。化验显示,患者心脏、凝血、肝脏等多项指标都有异常,且当时仍未完全脱离生命危险。随即,患者被送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经过一夜救治,终于转危为安。

急诊科主任医师王学敏提醒市民朋友,高温天最易引起热射病,病情严重时可能对脏器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其中,户外作业者、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防护,减少户外活动时间,或者避开酷暑时段作业。「有些人由于怕太阳晒,会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其实这样也容易中暑。」王学敏介绍说,日常应保持透气、通风,身体有异常时须及时休息或就诊。

热射病的常见症状

体温升高、嗜睡、昏迷

热射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体温升高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其他症状

↓↓↓

体温升高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早期即可出现严重损害,表现为谵妄、嗜睡、癫痫发作、昏迷等,还可出现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包括行为怪异、幻觉、角弓反张、去大脑强直等。

此外,热射病的症状还包括头痛、恶心、皮肤发红、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肌肉痉挛或无力等。

部分患者后期可遗留长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共济失调等。

热射病并非室外专属

温度高、通风差的室内小环境

也可能引起热射病

↓↓↓

像长时间待在封闭空间内的装修工人、车间工人就属于热射病高危人群;

一些老人居住在通风不良、没有安装空调的老旧房屋,也容易出现热射病。

散热、通风等仅是体外降温

对于热射病的救治远远不够

因此,当患者出现高热、

无汗、意识模糊、惊厥

甚至无反应等热射病症状时

不要犹豫,及时拨打120尽快送医

需要提醒的是

最新研究表明

上海地区存在两类容易被忽视的高风险天气

常炉予表示,根据过去十年上海市民的中暑情况,可以发现,上海地区存在两类容易被忽视的高风险天气。

一种情况是,当出梅以后出现首个连续3天及以上的高温天气时,中暑的风险系数非常高。这可能和社会和家庭层面预防不充分,以及身体机能尚未完全适应有关。

还有一种情况是,当白天和夜晚的气温都比较高的时候,即最高气温超过35℃、最低气温超过27℃,中暑的风险要远远高于单单是白天出现高温的时候。

高温天防暑降温

这几点要注意

吃冷饮并不是预防热射病的好办法,要预防热射病最重要的是多喝水,包括白水、盐水、含有钾、钠、氯等电解质的饮料。

酒精性饮料和高糖饮料会让身体失去水分,并不建议喝。大量进食冷饮还会加重肠胃负担,因此不是预防热射病的首选。

中暑了该怎么办?

一图了解

↓↓↓

据上海市气象局今天(6日)最新预报

这波热浪还将持续

周日天气:晴热高温连续播放,多云到晴,午后局部地区阴有短时阵雨或雷雨,气温29~38℃,偏南风4~5级。

天气趋势:一连串的高温天气持续到下周二,下周三起有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登场,高温得到暂缓,总算能稍稍松口气。

温馨提示:刚出梅气温骤升,人体一时无法适应,会增加中暑风险,大家一定要小心防暑防晒,多补水,尽量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哦~

综合新闻坊、@上海市天气、上观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