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景线」
戴国朝:完成了职业生涯最重要的工作
健康报记者 夏莉涓 通讯员 邱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戴国朝常常会比同事们提前1小时抵达医院上班,阅片、审片。
每个月要完成6000余张影像学检查片,他却对此乐此不疲。提起很多人看不懂的片子时,神采飞扬的他语调轻快得像个孩子:「我就喜欢看片子,尤其是看一些没见过的。通过片子判断病灶,再与临床诊断进行印证,判断对了,就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从医38年,这一直都是戴国朝努力的方向。但如今,还有1年就退休的他,即便曾获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等荣誉,仍谦虚地不肯用「良医」来形容自己:「人生无常,医学浩瀚。当医生越久,就越发觉得自己能治的疾病实在有限。成良医者,惟有仁心。」
「戴书虫」 多学总是没错的
年轻时的戴国朝在医院有个外号叫「戴书虫」。几十年前,喀什还没有专门售卖临床医学书籍的书店,他就一遍一遍重温学生时期的临床专业书。厚实的书本,愣是被他翻得磨了边、打了卷。随后,他又「盯」上每一位能够外派学习的亲友、同事,拜托他们返程时能给自己带一两本最新的医学专业书。
不仅如此,他还「瞄」上了即将退休的老专家们,他们攒了一辈子的专业书,在戴国朝眼中都是宝藏。每一位老专家离院前,戴国朝都会主动上门,求着把各类古董书籍打包带走。
在旁人眼中,戴国朝对书的痴迷如同「着了魔」,可他认定「多学总是没错的」,对于各类疾病了解得越多,做起诊断来才能越有底气。
2000年,医院引入第一台CT机,戴国朝也被派往原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进修3个月。返回后,他被任命为CT室负责人。可预期中各类检查纷至沓来的情况并未出现。
「同行不了解,患者不了解,新事物需要一个被接受的过程。」戴国朝没有气馁,他一面和大家梳理流程、病症,审慎对待每一个检查,一面拿着一张张CT片走访临床科室,在保障检查的精准性方面与临床医生达成共识。慢慢地,全院同事和患者逐渐接受CT检查,CT室的工作量也从每日1~2人次,激增到每日200余人次。
「那是段‘痛并快乐着’的日子,我们都充满干劲的。」戴国朝回忆,面对连轴转依然很难完成的检查,他带领大家一起优化流程。鉴于CT机每次都要根据患者身高进行升降,进「舱」前还需根据仪器空间进一步调试,戴国朝带领团队根据CT机高度制作了木质踏板,让患者能踩着踏板直接躺在检查床上。1个人省下两三分钟,10个人就能节省半个小时。
「跑断腿」 审片有质量、阅片有数量
不放过任何外派学习的机会,不放过任何引进援疆专家的机会……在那个人员外派和引进费用均由科室担负的时期,每一次的「请进来,走出去」,医学影像科一直是全院最积极的科室。因为在戴国朝心中,知识是最宝贵的财富。
自引入CT机后,戴国朝便建立了针对临床及病理科室的随访机制,反向验证检查及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开始有意识地积累各类疾病的检查数据,为临床科研打基础。
从早期不典型脑梗CT分析到结节性硬化的CT诊断价值,从进行股骨头坏死放射诊断的效果对比研究到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多层螺旋影像解剖学对比研究……医学影像科的各项科研论文如雨后春笋一般。
「天天给别人提要求,不如你自己先做到、做好。」戴国朝清楚记得科室获批成为自治区放射质量控制喀什中心、国家级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自治区医学影像重点专科和全国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实践技能培训基地的时间,团队的每一点变迁和成长,他都如数家珍。
同时,他并未满足于科室的一枝独秀。线上培训、线下带教、成立专科联盟并在不同片区进行疑难病例读片会……多年来,戴国朝和团队成员的足迹遍布喀什地区12县市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致力于推进各地影像学检查的规范化与同质化。
2016年,新疆全面铺开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这一民生工程获得广泛赞誉。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戴国朝在提升基层影像检查质量上付出了很多心血:「X线片能否帮助临床诊断,要取决于片子拍摄的质量,而片子的质量好坏,一半依赖于设备,一半依赖于拍摄的技师。」
不久,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喀什地区12县市近200家乡镇卫生院统一配置了最新的设备,而培训拍摄技师的重任则落在了属地各级三甲医院的肩上。作为喀什地区放射质控中心主任,戴国朝需对全区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质量负责。
8年里,戴国朝在近200家乡镇卫生院中转了一圈又一圈,手把手教授,点对点指导,让众多「零」基础的工作人员,从会操作机器到会拍片子、看片子。
「一个医生的职业生涯也就几十年,就算你再能干,能看多少患者?如今,在X线片的拍摄、阅片工作中,我们喀什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实现了同质化。」谈起这件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工作,戴国朝高兴得像个孩子。
而在推动喀什地区基层影像学发展的同时,戴国朝的阅片数量已累计达到约300万。审片有质量、阅片有数量,这让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也更加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