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的旅游,除了为一饱眼福、追求景观美丽外,更注重一种体验和感受,有时甚至是为体验一种极致,追求刺激。
人在景中是一种美妙体验
这不,最近哈尔滨可火了!寒冬腊月专门跑到冰天雪地中去,这除了为欣赏美奂美仑的冰雕艺术外,恐怕也是为感受一下极寒生活。
哈尔滨的冰雪童话世界
笔者由此突发奇想,东北行,西北也可以;黑龙江有魅力,新疆也不差。
当然这并非倡导东施效颦,新疆虽同为高纬度地区,但并不都是天寒地冻。
辽阔的新疆,除了冰天雪地,雪域高原外;也有炎炎烈日,酷暑难耐。如低于海平面154.31米的吐鲁番,是中国地势最低的地方,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冰火两重天都占。
吐鲁番的火焰山景观
本文所介绍的火焰山,并不是位于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的赤石山,那座夏季温度最高可以达到47.8℃的「红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西游记】中虽将其描写为有熊熊大火,其实只是一座假火焰山,那只是赤褐色的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闪光,形态状若熊熊燃烧的火焰,加之炽热的气流翻滚上升,地面温度奇高而已。
现代火焰山与【西游记】的融合
真的火焰山可是真的燃烧着熊熊大火,火焰山不是火山,并非地下的岩浆迸发,而是地层的煤炭在燃烧。
这座火焰山虽然也在新疆,但不在吐鲁番,而乌鲁木齐市以西40公里处,昌吉市的硫磺沟镇,真名叫硫磺沟煤田火区。
这座「火焰山」有多大呢?总面积达到了183万平方米,形状也不是一座山,而是包括了18个子火区,每年烧掉的煤约多达176万吨!每年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7亿元!
这火燃烧了多久呢?整整129年!据了解,这火始燃于清光绪1874年),是因井下采空区域积聚大量煤气,导致矿井发生燃烧,而后地火扩散。
火焰山的地火常年不熄
乌黑的浓烟遮天蔽日,无数火舌在地下蔓延,整个煤矿区都常年都被烈火与浓烟笼罩,煤层燃烧产生大量硫磺,硫磺沟由此而得名。
地火有时也变熊熊大火
为治理这个「火焰山」,历届政府都组织过很多次灭火行动。但由于地质构造复杂,每次行动都以失败告终。
1999年,国家投入近亿元资金,再次发起灭火工程行动。
在认真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出五步灭火方案:
首先,在扑灭地表明火后,用大型推土机对火区进行平整;然后,在平整后的火区进行大规模浇灌,以降低地表温度;接着,利用钻机对地下着火点进行定点打孔,注水降温后再吓特制泥浆将煤层封闭,阻断地下氧气供给广之后,在火区四周挖掘沟渠,阻止地下水源对火区的补给,最后,在整个火区表面覆盖一层厚实的黄土,形成隔热层,将残余热量困住。
灭火行动中往地下矿井注水
灭火行动持续了四年之久,1000多名消防人员奋战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2003年,最后一个着火点被完全扑灭,这场持续了129年的硫磺沟大火才被彻底扑灭。
据统计,整个灭火行动,共动用了钻机27台,封堵对矿井378个,挖掘阻火沟渠13公里,使用水279万吨。
在过去的一百年时间里,火焰山火光通明,烈火滚滚,硫磺气味弥漫,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被释放。
山峰被烤得通红,植被尽失,动物离弃,沟壑中暗河涌动,这火焰山哪里还有什么美丽风景?荒凉惨烈,满目疮痍,简直就是「人间炼狱」。
火热下的荒凉
煤火扑灭后,一切都出现了巨大变化。
时间又过了十年,多年燃烧形成的红色硫磺矿物覆盖周边山体,远远望去,整座山峰仍象大火在燃烧,只是再无浓浓烈烟和炽热高温。
火焰山的硫磺使山体变红
山涧洼地又萌生了绿草与小树,褐色石头和重新生长的绿色植被交织在一起,呈现出新绚丽的色彩。
多么美丽的七彩画卷
清晨,薄雾缭绕,小鸟在空中盘旋,大地回春,百花齐放。劫后余生中的硫磺沟,既有「火焰山」的踪迹,又有鸟语花香的美景。犹如一幅山水画卷悬挂天地间。
如今再去哪里旅游观赏,打卡拍照,必然别有一番感受。
这里曾是我国面积较大、燃烧时间长、煤炭损失严重以及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煤田火区,站在火焰山前,回想昔日的景象,你会被这神奇的地狱火海所震撼。
部分火焰山至今仍寸草不生
如今火焰山从燃烧的洗礼到生机的重生,面对其重回大自然怀抱的崭新面貌,你会恍然大悟,赞叹灭火创造的人间奇迹,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硫磺沟的沧桑变迁,令我们反思: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如何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参观这样的景观,也许比单纯欣赏山清水秀更有意义。
当然,从旅游开发的角度上说,景观仍需进一步打造,尤其是服务必须跟上。今牟哈尔滨的旅游热,除了冰雕景观、北国风情吸引人外,还得益于这里提供的优质服务,得益于当地人民热情好客、真诚善欠的最佳表现。
七月流火的季节,咱们再相约齐聚新疆的火焰山吧,但愿火焰山失去的温度会驻进游客的心灵。
暖人心是最惬意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