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云南许愿最灵验的地方,大理鸡足山,让徐霞客探险的美景惊艳你

2024-07-25旅游

三月的大理好风光

阳春三月独自「出逃」。从北京出发,飞往昆明,随后独上宾川,重走徐霞客古道,拜谒灵山仙境,登临鸡足山绝顶,东观日出,南观祥云,西观洱海,北观苍山雪......

云南鸡足山,被誉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与五台山、娥眉山、普陀山、九华山齐名的佛教圣地。

像一位进入永恒寂静的觉悟者,鸡足山跌跏坐在云南大理宾川境内西北,因山势「前列三峰,后拖一岭, 俨然鸡足」而得名。

鸡足山的千年传奇从唐代开始叙写,鼎盛时曾有72庵,36寺,总共108座。其中,佛塔寺、祝圣寺、石钟寺、牟尼庵、虚云禅寺、碧云寺、放光寺、迦叶殿、铜佛殿、金顶寺,这十座寺可谓「镇山古寺」。

踏上先贤走过的朝圣古道,一步一脚印朝圣鸡足山,用十万八千步去丈量,用眼用心去阅读千年名山「起起落落」的一生。

没有设目的地,只是把自己放逐于天际。随心而动,随刃而行,随心而静,把自己静默成一株蒲公英,「漂」到哪里就在哪儿,哪儿都能生长。

鸡足山山门,灵山一会坊

过了「灵山一会坊」,初登云路,朝山就从这里开始了。

入山第一寺:九莲寺

进入鸡足山「灵山一会牌坊」后的第一座寺院就是九莲寺。群山环绕,清溪浅流,花木扶疏,青松掩映。周围山丘如莲花瓣状,寺院正居莲台之上,因莲有九籽,故名「九莲」。

曲径通幽,禅房花木

据山志记载,九莲寺始建于明嘉靖初年,由无为法师创建,初为接待寺僧居静的地方。曲径通幽,禅房花木。「有所云,便是学人疑处;无不可,任随大德拈来」。高僧大德曾在此撰写楹联表述对禅的领悟。

九莲寺中环境雅致,飞檐流角、百卉千葩、光影琉璃。据说,寺中有一棵稀世奇花,名为「子午莲」,花瓣只在每天的子午二时开放。

更为奇特的是,三圣殿前还有一株柏树,与其他花木相比其貌不扬,但在1966年寺毁僧离时,这株柏树随之叶落干枯,十年间任凭春风吹拂,雨露滋润,不吐一片绿叶。

随着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政府拨款修复寺院,此株柏树竟发出了新叶,寺中尼众对它倍加青睐,取其名为「枯木逢春」,如今长得枝繁叶茂,四季郁郁葱葱。

拾阶而上,一步一莲花,步步生莲。

报恩寺

据山志记载,报恩守寺始建于明嘉靖元年。2011年印信法师恢复重建,整体建筑以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为中轴线,两旁有钟楼、鼓楼、观音殿、地藏殿以及客堂、五观堂、讲经楼等建筑。

布局合理、精巧,报恩寺整座寺院建筑古朴大方、精致典雅,是我国传统宫殿建筑艺术和大理白族民居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院内奇花异草,清香幽静,四周古树参天,秀竹晶莹,是修学养心的好地方。

茂密的大树下,小道在形态各异的古树中蜿蜒,树下时有时无的青石板乌黑光滑,「曲径通幽」,行走其中,阵阵清凉。

石梁桥

古道尽头,飞檐翘阁若隐若现,石梁桥在古树绿叶间娇羞的慢慢露出。坐落于葫芦涧上的石梁桥毁于上世纪60年代,现在的桥重建于上世纪80年代,建筑古风遗骨,雕梁画栋,彩绘图文并茂。

「深山长廊留君坐,桥下溪水映心场」。身处石梁桥,眼观两旁参天古树、茅竹野花、嶙峋怪石,耳听流水潺潺和鸟的婉鸣,给人一种妙不可言的感受。

滇西灵鹫

石梁桥的西面有一块巨石摩崖,酷似灵鹫展翅,上面刻有「滇西灵鹫」四字,字大径尺,为清代黄毓崧书题于光绪十年(1884年)。

大士阁

大士阁,旧名三摩寺,坐落于鸡足山象鼻山前,传说是观世音菩萨应化的地方。

据山志记载,大士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上世纪被毁,2008年印信法师发心心于旧址恢复重建,历时八年于2016年建成。殿宇碧瓦朱甍,飞檐斗角,庄严典雅。堂舍融合白族民居建筑特色,照壁天井,粉墙壁画,木刻砖雕清新雅致,置身其间有入仙家琼阁之感。

传说有敌袭大理,见一老妇人背巨石而行,十分惊愕,上前打问,老妇人说,我老且病,不能背重的了。敌人见状,惊惧而退。当地人认为这位老妇人是观音化身,非常感激他退敌之恩,故就石建阁。其前有坊有楼,登上陡峭的台阶,可见主建筑大士阁,上供大士像,左右各有楼。

在遮天蔽日的森林间,沿蜿蜒曲折、路险坡陡的小路上行就是滴水亭,亭建在溪边危崖上,为圆形廊式建筑,亭中有石凳供游人小憩,亭柱上悬挂一副楹联:「云间树色千花满,松里泉声百道飞。」

玉龙瀑布

亭子西面的玉龙瀑布由大龙潭水渡伏龙桥,再汇其他溪流坠崖成瀑自天垂落,远近观之形似苍龙。

「曳练垂珠,溅石作态。」瀑布水大时轰声如雷,奔涌激荡,飞珠溅玉,水雾弥漫。范承勋在【鸡足山志】中记述,「巍巍鸟岩染蓝空,滚滚银瀑盖青峰,细细水星扑人面,徐徐薄雾缠古松。」

玉龙瀑布又称大龙湫,源自天柱峰金顶寺下海拔3100多米的龙王泉,流经仰高峡,纳滴雪崖、兜率庵石洞和真武洞三泉成三献水,穿林破雾,奔流而下,到达落差60米的滴水崖,界破青山,形成玉龙瀑布,这就是鸡足山著名的八景之一飞瀑穿云。

徐霞客曾两次游览玉龙瀑布,认为玉龙瀑布与庐山瀑布同样美,不因其小而逊色。

枯水期的玉龙瀑布

空心树

巡青石板台阶而上,到了葫芦涧尽头黑龙潭,黑龙潭旁边十多米处就是被称为「静禅古树」的鸡足山树王空心树。

空心树是鸡足山奇观之一。该树位于悉檀寺下,龙潭西南边。树高18米,胸径2.98米。中空成巨大树洞,内径有2.7米,洞高3.5米。树洞内曾住过一位广西高僧,支一张床,供一尊佛,置一口灶还有空隙供游人休息小坐,树龄1000多年,为鸡足山树中之长。

古木是鸡足山奇观之一,也是鸡足山自然宝库中最珍贵的历史遗产之一。每一棵古树,都承载过无数的风霜雪雨,见证过历史的兴衰成败和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是不可多得的「宝贝」。

悉檀寺,现仅存遗址

悉檀寺是梵语,译为"成就"或"遍施众生"。明万历,丽江土知府木增为母亲求寿,向朝廷奏准在鸡足山建寺,捐银数万两,延请高僧释禅住持创修,并在寺的大门内建万寿殿,表示祝国诚心。

明代,寺中还设有浴池,「池以砖秋瓦,长丈五,阔八尺,汤深四尺,灶从隔壁釜中,竞日乃温」,徐霞客曾在此沐浴。徐霞客两上鸡足山,大部分时间都借宿在悉檀寺中,这里曾经「宏丽精整,遂为一山之冠」。如今,寺已无存,四顾皆是苍茫丛林 ,人迹罕至,若没人引路,不容易找到。

祝圣寺

祝圣寺原名钵盂庵,又名迎祥寺,初建于明嘉靖年间,因位于山形丰隆圆起、地处两涧之中、登高环视犹如僧人化斋的钵盂山下而得名。

祝圣寺是目前鸡足山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寺院。经虚云法师努力,历十余年修成。寺内最主要的建筑是宏伟的大雄宝殿,正中供奉如来佛,两旁为五百罗汉,全贴有金泊,望之光彩夺目。其他建筑有天王殿、藏经楼、藏珍楼、钟楼、鼓楼、禅堂、僧舍等。藏经楼藏经四十一函,旧刻藏经三十七函。藏珍楼藏有紫衣、钵具、锡杖、如意、缅玉卧佛、碧玉观音、名人字画等。寺内还有一青铜巨鼎,重3000余斤,竖立在月台上。寺内有池塘、石桥、八角亭。天王殿前两株云杉,高达三、四十米,挺拔蓊郁。风景十分幽美。

祝圣寺大雄宝殿的两边有古朴雅致的钟楼和鼓楼,有各种回廊把寺中每一间屋子连接起来。院中有造型精巧、颜色浓郁的古亭,更有历史感十足的明、清古碑。

唐朝时,这里梵刹林立,静室遍布。清代光绪年间,鸡足山更发展成以祝圣寺为中心的36寺72庵共108座寺院的宏大建筑规模,僧尼多达二三千人。

「退后一步想,能有几回来」。这副玄机内蕴的千古名联,就是祝圣寺的山门联。不仅含有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意思,更有鸡足山旅途迢遥登之不易的感喟。

牟尼庵

牟尼庵位于祝圣寺的右侧,九龙瀑布旁,它的初建是善举,明嘉靖年间有人在此搭茅庵修行,并以茶水布施,人们称其为「茶房」,后来因为大火焚毁,由杨周在原址上建牟尼庵。

如今走进牟尼庵,庵内屋舍俨然,佛像林立,院落小巧玲珑,环境清幽宁静,古柏苍劲有力。蓦然回头,一青衣老尼定坐于廊下,手里捧着一卷厚厚的经书,干净祥和。只此一眼,心便跟着静了下来。

牟尼庵也可接受游客挂单住宿。若还有机会,乘愿再来。

石钟寺

石钟寺为山中古寺,在祝圣寺后面仙鹤山下背靠狮子林望台。寺创于唐代,明朝永乐正统间,敕赐大少林寺,康熙年间重修。此处风景优美,寺东南方有茶房瀑布,北有小龙潭,东有大龙潭。「阁之左有澄潭,上悬岩石,扣之如钟鸣,故名」。还有一说,因寺楼下掘出钟形石而名,这些都已无确凿证据可考,系传说。

虚云禅寺,初名觉云寺,后名大觉寺,位于鸡足山半山腰,四周山势回环、气候温和、苍松古柏、古木参天、竹林环抱,环境十分幽静,建筑有山门殿、大雄宝殿、左右厢房及三层四合院。

明嘉靖年间,在此建小庵,这也是虚云寺的前身,万历三年募资金扩建,取名觉云寺。万历三十年,觉云寺主持募化再次扩建,更名大觉寺。清康熙年间,寺中僧人募化再次建大殿、回廊等。1934年,因火灾被毁。1998年由虚云法师的传承人重建,改名为虚云禅寺。

虚云禅寺,院内古梅茂盛,滴水玉观世音菩萨像脚踏神龟,左手持净水瓶,右手执洒水器以散杖洒香水于坛场使得清净。

现有全寺匾联均为当代著名高僧所题。寺内的「宋朝古梅」风骨依旧,果实累累,梅下有碑刻诗一首:「阅尽千秋兴废事,移根古寺远红尘;花开不怨无人赏,鸡足山中独领春。」

「鸡足山中参礼虚云寺,我心当下境界妙难言」很符合此时的心境。这一路上没有朝山的香客,也没有游客,十分的安静,一进门就心生欢喜。随后多次前往,或捧着一本书,或者就静静坐在廊下听经发呆。

碧云寺位于鸡足山半山腰,西来峰下,初建于明天启年间。碧云寺得名于一对对联「碧云流成任意景,云山幻出自然图」。

现今的碧云寺是在原址上重建而成,碧云寺的风格和其他寺院有所区别,它是仿唐建筑风格,青瓦白墙,高楼庙宇,建筑古朴厚重,简洁大气,非常有韵味。寺内古树参天,建筑华美,主要有天王殿、钟楼、鼓楼、佛教文化综合楼、五观堂、佛塔、客堂、云水楼等殿堂。

寂光寺,倚旃檀岭,明代嘉靖年间定堂禅师创建,处万松林中。

寂光寺在建的客堂

放光寺,于鸡足山天柱峰山脚,华首门正下方,位于绝顶下山壑中,处于鸡足山胸臆之要穴。

放光寺为明代鸡足山八大寺之一,因鸡足山八大奇景——天柱佛光经常出现在此,所以得名。元明时期,山上建成以寂光寺为主的8寺71丛林。此后多次损毁,多次修建,现今看到的建筑都为当代重建。

寂光寺,寺南向,后倚绝壁,前临盘壑。由此上眺华首门,则见一削万仞,雄奇无比。寺门下有石金刚二座,雕刻甚精,翊翊如生,寺内巨石上还建有小亭。万历年间,寺曾毁而复兴。李元阳有碑,「范铜而镌之」。其后建有毗卢阁,藏经一部。

放光寺中还有三座塔和石头,三座塔造型相同,颜色不同,分别为罗汉塔、菩萨塔和佛塔,罗汉塔为白色,菩萨塔为红色,佛塔为青色。

三座塔之间的两块石头为金刚石和无相石,据记载是因为两块石头曾经发光被当作神迹,所以把石头放置在此。

从放光寺抬头观看,天柱峰上的楞严塔和华首门清晰可见,悬崖壁立千仞,高耸入云,异常壮观。

华严寺,在鸡足山中峰,背倚熊罴岗,面向九重岩,明代嘉靖年间月堂禅师创建。华严寺现已荡然无存,仅在旧址附近遗有两株古茶花,树龄400多年。

一株名为九心十八瓣大红狮子头,树高6.9米,树径34.7厘米;另一株名为菊瓣绯红通草片,树高8米,树径37.6厘米。这两株名花都植于明代,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虽经数世纪霜雪,仍奇花怒放。

此时为三月初的早春时节,鸡足山刚下过雪,万物枯荣,唯有两珠百年山茶独占春风。历经沧桑,在最衰败处灿烂盛放,着实令人感动。

透过灿若云霞的花朵空隙,高耸入云的金顶楞严塔映入眼帘,如映在画中一般,形成一幅「茶映宝顶」的美景,甚为壮观。

迦叶(jiā shè)殿

迦叶(jiā shè)殿,初名袈裟殿又名金襕寺,坐落在鸡足山插屏山麓,天柱峰悬崖半腰。奉迦叶为尊者,据传唐天宝时,迎供阿难亲手雕刻的檀香木迦叶像于此,于是更名为迦叶殿,被称为「山中第一寺"和"山中诸寺之祖庭",后屡遭焚毁。殿中藏有书板经数十函。寺古有铜塔,后毁。所倚插屏峰,壁立千仞,其东罗汉壁也是悬崖万仞。古碣载:「周灵王七年(公元前565年)牟尼佛出世,其传衣在此」故名。

就这么静坐廊下,晒着三月暖阳,发呆。

迦叶殿,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殿宇金碧辉煌,气势恢宏,雄伟壮丽。迦叶殿山门悬孙太初先生书写的横匾「福在灵山」,楹联为高僧担当撰写:「同见钵萝花开,阿谁解饮光微笑;幸有金襕衣在,何时无弥勒下生。」诠释了「拈花微笑,待佛降生」的典故。

铜瓦殿,三月的鸡足山刚下过雪

铜瓦殿,位于猢狲梯下,原名迦叶寺、铜佛殿、传灯寺。明正德年,僧人圆成与永胜土知州高世懋创建,建寺时因所在位置山高风烈,三秋干燥,严冬积雪,泥瓦易裂。为抵御风雪,保护殿堂建筑,于是冶铜为瓦,覆盖屋顶,因此又名铜瓦殿。上世纪被毁。1979年重建,198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铜瓦殿虽地处危崖,庭院狭小,可是坐在殿堂的台阶上,就能赏千山秀色,观万壑松涛。

华首门

华首门

华首门是鸡足山顶峰天柱峰西南的天然绝壁,笔直如削,下临万丈深渊,宛若崖壁上镶嵌着一道大石门。华首门高40米,宽20米,中间有一道垂直下裂的石缝,把石壁分为两扇,「门」的中缝悬挂着距离大致相等的石,这就是「石锁」,檐口、门楣清晰可辨,酷似一道石门。游人至此,仰观峭壁危崖直摩苍穹,猿猱难攀,摇摇欲坠;俯瞰幽谷深涧,云雾缥缈,深不见底,若置九霄。

不但因为独特的奇、险而闻名国内外,还因为相传它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迦叶入定(即打坐参禅)的地方,所以它在整个鸡足山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佛教称为「中华第一门」。

金顶寺

金顶寺是鸡足山最高的寺院,也是鸡足山最出名的寺院。据记载,金顶寺是先有塔,后在塔的四周建寺,明朝以前鸡足山上就建有方塔。到了弘治年间,有僧人在此建庵修行,嘉靖年间,建普光寺;万历年间,建观风阁;天启年间,建天长阁;崇祯年间,建善雨亭,并在四周修罗长阁,城上修建四观楼,用来观云、日、海、雪。

崇祯年间,黔国公沐天波,把昆明鹦鹉山太和宫(今昆明金殿)的铜铸搬到这里,后又经过多次扩建,但不幸的是原来的金顶寺第一次历经的风雨便是清康熙年间的火灾,除了金殿外其他殿阁全部消失在尘埃中。

坐落在海拔3248米的天柱峰顶,金顶寺主要建筑有:三官殿、睹光台、钟楼、鼓楼、金殿、楞严塔、饮光殿、大雄宝殿等。金顶寺山门由白族艺人精心设计施工,风格独特,色彩艳丽,充分体现白族民间建筑艺术风格。金顶寺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建筑,更在于风景,因为这里四方视眼开阔,能看到名声在外的「四观」,即东观日出、南观祥云、西观苍洱、北观玉龙。

东观日出

东看日出,是四观中最为壮丽的一观。在天气晴朗的清晨,站在天柱峰向东眺望,只见东方泛出鱼肚白之后,天空渐渐出现一片红色,又经过云海之上艰难的跳几跳,一轮红日终于跃上天宇,把整个山川大地照得分外妖娆。

徐霞客在【日观】中写道:「天门遥与海门通,夜半车轮透影红。不信下方犹梦寐,反疑忘打五更钟。」诗句描绘的意境是,站在鸡足山天柱峰向东眺望,半夜就能看到太阳从东海升起,光华灿烂,仪表端庄,温馨娇媚,把山川河流照得翠色如流,分外娇娆;而鸡足山的下面,人们还在睡梦之中,让人怀疑是不是拂晓时分忘了敲钟?

鸡足山金顶云海

伫立在金顶寺大门前睹光台,可眺望南现彩云奇观。这时,只见南天云涛滚滚,有的像金鸡长鸣,有的像骏马奔腾,有的像猛虎下山,瞬息万变,千姿百态,形态各异。

【云观】中写道:「白云本是山中物,南极祥光五色偏。蓦地兜罗成世界,一身却在玉毫巅。」诗句描绘的意境是,站在金顶寺眺望南现彩云,百里之外,山峦起伏,云篜霞蔚,气象万千。鸡足山经常被云雾笼罩,云雾弥漫时,自己仿佛是在天上游玩;而瞬间云开雾散,却发现自己站在山巅。

南观祥云

西观苍山洱海,可目睹苍山十九峰的雄壮,可俯视西面的大理「洱海回岚」的奇丽美景。

【海观】中写道:「万壑同归一壑沤,银河遥点九天秋。沧桑下界何须问,直已乘槎到斗牛。」诗句描绘的意境是,千万条溪流汇注成为洱海,洱海静卧在万山群壑之间,波光粼粼,碧绿如玉,在秋天夕阳的辉映下,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这时湖水澄澈透明,能看到天上的星星倒映湖中,山水相衬,山水相连,风光无限,尽收眼底。

登临北望,可见玉龙雪山银光闪闪,仿佛一片白银。【雪观】中写道:「北辰咫尺玉龙眠,粉碎虚空雪万年。华表不惊辽海鹤,崆峒只对藐姑仙。」诗句描绘的意境是,在鸡足山对面的玉龙雪山,绵延数十里,雪贯四时,莹洁如玉,长舞似龙仿,佛只有近在咫尺的距离,伸手就可以触摸。若是在酷暑,则使人神清气爽,如若在冬季,则使人有一种「高处不胜寒」之感。

「不仅首云南,实首海内矣」,其意不仅是云南第一,而且是全国第一。徐霞客登临鸡足山绝顶,东观日出,南观祥云,西观洱海,北观雪山,被其美景所震撼,并赋【绝顶四观】诗。从此,「绝顶四观」就成了鸡足山具有代表性的景观。

佛塔寺

佛塔寺中有一奇景,和尊胜白塔有关,这一奇景是鸡足山著名的八景之一「塔月秋月」。

佛塔寺前山有一处静闻墓。徐霞客千里埋葬静闻遗骨的事,在几百年间早已成为一段关于友谊的美谈与见证。鸡足山是徐霞客考察时间最长的名山,他曾前后两次攀游鸡足山,洞其幽奇,停留近半年时间,写下大量诗文。这里是徐霞客晚年西南万里遐征最重要的一站,也是他一生旅行考察的终点。

几百年后,沿着陡峭山路一路弯弯曲曲抵达高台时,清冷的山中,石塔孤独矗立,旁边石碑上刻写的徐霞客【哭静闻禅侣】诗六首:「疲津此子心惟佛,移谷愚公骨作男。幻聚幻离俱幻相,好将生死梦同参」,仍旧向有缘人讲述着这段往日传说。

千百年时光荏苒,透过这一寺一塔、一木一石,不仅看到一门宗教的历史,也看到王权的更迭,看到文化的演变,看到生命的盛衰。看到鸡足山起起落落的一生。

如同照镜子一般,将自己投射到时光的长流,投射到法界,照见自心。不增不减、不悲不喜。山一程,水一程。一程又一程,慢慢走出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一个人的徒步是一场修行。山就在那里,路在脚下,一步,两步......有答无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