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地门户剑门关

2024-08-02旅游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以这句脍炙人口的诗词向我们充分展示了古代时候四川地区交通条件的艰难。

从这张卫星地图我们可以看出,四川地区四面环山。 古代时候中国的政治中心全都在四川的北面或者东面,所以入川的方向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北面,从陕西到汉中,再由汉中走金牛道从广元、绵阳方向,或者从汉中走米仓道经巴中方向入四川。 这两条道路中,通行条件较好的是广元、绵阳方向的金牛道,古代时候大多数军事行动都是走这条道路,比如历史上著名的秦灭蜀国、诸葛亮北伐、钟会伐蜀等。 另一个方向是东面,从湖北出发,逆长江西进,从重庆入四川,刘备应刘璋之约入蜀便是走的这条路线 . 古代时候,外部的军事力量进攻四川时,大多不愿意沿长江逆流而上,因为这在军事上较为不利,所以从北面走金牛道入川便成为首选。

我们继续看卫星地图,金牛道从成都出发后,起初是平原,但从绵阳开始一直到汉中都是山地,而广元一带则位于山地腹心。 如果从军事角度来看,要控制金牛道的交通,在广元地区布置防守是最佳选择。 古人自然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广元地区建立了两座著名的关城,一座是广元市昭化区的葭萌关,这里就是三国演义中张飞挑灯夜战马超的地方。 另一座则更为重要,也更有名气,这便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位于广元市剑阁县的剑门关。

剑门关所在的金牛道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秦灭蜀国。 相传当时秦惠文王想吞并蜀国,但又苦于道路难行,于是便欺骗蜀王要赠送五头金牛、五位美女给他。 蜀王信以为真,派出身边的五丁力士,劈山开道,修通了这条蜀道,从此以后这条道路被称为 金牛道 秦惠文王的大将司马错便从金牛道进军灭亡了蜀国,秦军将末代蜀王射死在今天四川省彭山县境内。

剑门关的建立则始于三国时期,它是由蜀汉丞相诸葛亮建造。 诸葛亮率军北伐曹魏时,见大剑山一带地势险峻,便令军士在断崖之中的峡谷隘口以石头砌筑关城,并驻兵防守。 从此以后,剑门关便成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川北第一门户,古时的金牛道、民国时期的川陕公路都途经此处。

历史上为了攻取四川,外来的军事力量与四川地区的军队在剑门关爆发过多次战争,但因为剑门关绝无仅有的险要地形,从古至今没有哪只军队从正面攻破过剑门关。

今天,剑门关景区的大门外有一排仿古风格的餐馆和客栈,这些餐馆大多主营剑阁豆腐宴。 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剑阁豆腐宴的背后有着一段凄惨感人的历史故事。

三国蜀汉末期,魏国镇西将军 钟会 率领 10 万大军进攻蜀汉,兵峰直抵剑门关。 此时,诸葛亮早已故去多年,指挥蜀军阻挡魏军的是继承诸葛亮遗志的蜀汉名将姜维。 当时 姜维 率领着 3 万军队退守剑门关,凭借剑门关天险与钟会 10 万大军对峙。 但因为连续作战,姜维手下的将士们个个营养不良,疲惫不堪,马匹也没有力量,不能骑乘,如果照此下去,恐怕难以抵挡魏军。 这时当地的地方官向姜维献计,让当地百姓家家磨豆浆,制作豆腐宴犒赏将士,又用豆渣喂养战马。 这样军队才渐渐恢复了体力,在剑门关成功阻挡住钟会的大军。 然而,没过多久,邓艾偷渡阴平小道,从今天的青川、江油方向偷袭蜀汉,成都投降的消息传来。 无奈之下,姜维也只能率军向钟会投降。 姜维手下的将士们个个心有不甘,纷纷「以刀斫石」。 姜维虽然降了,但却并没有放弃对蜀汉的忠诚,他故意向钟会示好,鼓动钟会割据蜀地,实则是想借钟会之手光复蜀汉。 但最终他和钟会功亏一篑,二人皆死于乱军之中。 姜维对蜀汉的忠诚感天动地,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剑阁豆腐宴一代代传承至今。 姜维死于乱军之中,究竟葬于何处我们不得而知,但剑门关建有一座姜维的衣冠冢,这也是人们对他的怀念。 了解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剑门关的灵魂源于姜维——姜伯约,所以大家都说是姜伯约的剑门关。

剑门关姜维衣冠冢

说完了故事,我们再来看看剑门关的地形。 剑门关北面是陡峭的悬崖,笔者游玩时曾用测距仪做过简单测量,从位于山坡中部的悬崖底部到山顶,高度约有 100 米,这 100 全是垂直的峭壁。 很难想象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进攻的军队要用怎样的手段才能攻上山顶,不论是云梯还是别的攻城武器,似乎都够不着。 勉强可行的方法大概只有两种: 一是让善于攀援的战士借助绳索爬上山顶偷袭守军,但这在山顶有大量守军防守时很难成功。 二是从正面强攻隘口之间的关城门楼,可隘口较为狭窄,不利于进攻方施展兵力优势,并且进攻部队还会遭到隘口两侧山顶守军的夹击,进攻难度也非常大。 大概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古代从正面强攻剑门关的军队都没能取得成功。

剑门关北坡悬崖

但与北坡相反,剑门关南侧的山坡较为和缓,可以徒步攀登。 历史上仅有的几次攻陷剑门关的战例都是进攻方迂回到剑门关南侧发起进攻才取得成功。 其中最著名的战斗莫过于红四方面军攻打剑门关。

红四方面军攻打剑门关的战斗是由后来成为开国大将的王树声指挥的。 王树声仔细察看地形后,根据剑门关北陡南缓的地形,制定了奇兵突袭,从南坡攻打剑门关的作战方针。 先派出一路军队快速截断剑门关东面 广元 昭化 方向的援军。 另外分别派出两路军队主攻和辅攻剑门关,并亲临指挥。 守卫剑门关的川军也绝非软弱之辈,关口失守后,一位有血性的川军团长直接从北坡的悬崖跳了下去。 所以战斗异常的惨烈,担任主攻任务的红军第九十二师第二七四团第二营鲍政委在作战中牺牲,安葬他的墓就在今天的剑门关景区内。 最终,红军血战后击败川军,成功攻取剑门关。

红军鲍政委墓

如今,京昆高速不再从剑门关经过,从东部入川的道路也容易许多,艰险蜀道早已成为通途,剑门关便不再具有曾经的军事价值。现在的剑门关更像是一位孤独的老人,静静的矗立在川北的群山之间,向游客无言的诉说着自身所承载的厚重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