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行走美丽乡村——东堡李家

2024-03-23旅游

出青阳县城沿 103 省道南行约十三公里,翻越青石岭便到了东堡。青石岭是青阳至陵阳之间的两大高岭之一,居陵阳一侧的叫分流岭,临青阳一侧的是青石岭。分流岭顾名思义,水流沿此山脉分流南北。向北汇聚青通河由大通入长江;南向太平湖,经泾溪注青弋江。青石岭山岭峻峭多青石,「旁出石坡,彼此牙错,突怒偃蹇,争为奇状」(语出清光绪版【青阳县志·艺文志】东堡人士徐权【游九曲口记】)。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凿通公路,数十年间的多次降坡拓整到今天的样子,也依然巍然。青石岭是青阳县境内丘岭与山区的分界线,过了青石岭以南入东堡境就算是进了山重水叠的皖南山区的画屏了。东堡,南北有青石与分流两岭夹峙,东西有马鞍山、竹溪岭与九华山余脉两翼围堵,四面环山,形成东堡独立的小世界。所谓「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十里东堡就是一个物侯、人文、语言乃至自然小气候都有着鲜明地域特色的地方,仿佛它生就就是为那 则民谚作注脚的。东堡方言说的是陵阳片的白话,但又有泾县人的音腔,听起来总有一股「咬」劲,颇有山里人执着的个性。东堡的自然气侯也自成一家,阴晴雨雪好与众不同。比如,一面的陵阳、杨田正风和日丽,而行脚至此却偏遭大雨滂沱;也或许四周临近雨雪霏霏,东堡境内却又是另一番晴空朗朗。这就是区域小气候的玄处,似淘气的孩子,让你摸不透,猜不着,天气预报遇到这样的地方也会常常犯迷糊。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东堡境内植被茂密,水脉丰沛,是浑然天成的氧吧。

狭狭窄窄的东堡就像一挂葡萄,安稳地平置在一连群山挤出的空隙处,挂头是青石岭,挂尾在分流岭。103 省道是这挂葡萄的葡萄柄,两侧的村庄如凤形、和平、九甲、六甲、瓦园里、井田、华家、平桥……自然就是一颗颗缀结在葡萄柄上的葡萄粒了,李家就是那葡萄粒中最大的一颗。

从 103 省道常福桥附近东望,透过 G3 高架桥和两侧山嘴,你便会看到一遛古木和几栋白墙红瓦,那身后便是东堡的李家。一条清亮欢腾的小河从山嘴划过,与徐村奔腾而下的南河在不远处交汇。清光绪版【青阳县志·艺文志】【游九曲溪口记】中写道:「……村有二水,发源各数十里许,奔腾委折,汇合于黄沙桥下。其波流溶漾,与嶙峋怪石相吞吐,而新篁老树、萝带时花,复掩映于月潭凫渚间……」它描述的正是当前眼下。也许江南处处得风景,这些平常动人处最易为我们忽视。相比之下,古人比我们更懂得生活的情趣。跨过河流便是李家村口。村口的文化广场和壁立的文化墙很夺目,「小桥流水,敦厚李家」。李家村舆形风貌与李氏文化传承由此也一目了然。在文化广场的一端,还有一遛长廊,这里差不多是村中人休闲、健身的活动场所。村头和村中都设有整洁的停车场,公共厕所是一座玲珑别致的徽派建筑,这超出了我对一般农村村庄的印象。 村道宽绰,能容两辆小车并行。村道两边是一色白墙红瓦的小洋楼。楼下有花有院,有路标。城市的规整与农村自然村庄的天然情趣在这里得到了恰好体现。村南是一爿田畈,田畈与村的交集处有一洼田田的碧荷,时值初夏,叶间已绽出婷婷的荷花,默然成碧天流红,一朵一朵的在风中浮动。李家现居人口约三、四百人,和很多别处的农村一样,青年人一拨一拨地从这里走了出去,村中留下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和妇幼居多。但这似乎没有妨碍小村的建设与美丽。一条两百来米长的村道上有两家超市,一家一应百货俱全,集聚着一应留守的老年男女小孩,打牌闲扯,热闹的很。另一家似乎更懂得差异化竞争,具有鲜明的时代经济特色——「赶街·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经营代买百货,代卖农特,代充话费,农村快递。广告语也很「潮」:「赶街,让农村更美好。」村东丁字路口百年大叶柳树旁建有一亭,六角翼然。两股清澈的溪流由曹村与方墩潺湲而来,合于亭下。亭内有几个老妪带着孩童在嘻戏、念古;亭下有妇人捣衣浣洗。这时在村子的中央传来几个女子的歌声,这使我产生了好奇。原来是几个留守的中年妇女在手机「卡啦 OK」。好安然的村庄,好安逸的生活。说实话,李家让我很惊讶,它就在我身边,不夸张地说,这些年,我千百次地从它身边擦身而过,却总把它忽略。也许是它的隐逸,让人容易忽略它的存在,若不是这次杨田镇政府组织的「美丽乡村」采风活动,恐怕我是不会无端地想到走进这个让我为之一亮的村庄的,或许我将为之遗憾。

现在的李家是由石溪、溪田、长龙三个自然村落连缀在一起构成,沿溪而居自然弯成一段弧形「7」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年我高中毕业,曾随一帮同学来此串门,但老村子的模样早已在记忆中漫漶,隐约的也只有两个同学家的门楣:皖南徽式格局,结构简单的小户人家。若说尚能保有深刻印象的,也就人家的石门槛和石台阶了,光滑滑的,像时光的镜子,那是屋主人无数次的踩踏和一茬茬光屁股小孩在上面蹭出来的包浆。

李家为李姓族居地,从那些发黄发脆的义门李氏谱碟中可远追东堡李家至陇西李氏。李家一脉为唐李世民四子李泰十一世孙伯陵于唐宣宗大中八年(公元 854 年)避乱南迁,至宣州太平弦歌乡田叚里(即今黄山区郭村、贤村一带)。弦歌乡是古称,是黄帝修炼飞升之地,空中有彩云弦歌得名。李氏落户太平,敦奉孝友,七代义居不分,皇帝敕赐田免役旌表。自此散居于宣、池之地的义门李氏后裔均以「田」为号,如石台七都启田、陵阳上章官田、太平美溪赐田等,东堡李氏为李氏七田之一的徽田李氏。按【义门李氏宗谱·明嘉靖丙寅裔孙应凤序】推测,东堡李氏一脉应于宋以后「由太平而泾徙于蓉城过竹岭而卜延和乡晒谷之居焉」古人晒谷常用竹簟,遂号「竹塔」,竹塔也是现东堡竹溪的坊称。可见东堡李氏落户青阳的最初居住地为竹溪,之后才衍至李家、方墩一带。

从李氏族谱中绘画的居住示图看,东堡李家人烟遍布,一派昌盛。旧时村中有李氏宗祠、庵堂、拜经书屋、灵官殿等,传统文化的培植和宗亲文化的传承一应俱全。但历史的烟云终归已渐褪渐尽,现在唯一能找到它们之间可贯通的气脉,恐怕也只有村中两处尚存的明代旧居和村北那口长龙古井了,但就是这点气脉也说不定哪天就断了。今天的李家与历史中的李家已完全判若两种个性鲜明的人,一个是耕读自勤的笃实男子,一个是明艳轻俏的少年女子,哪个都美,都是时代赋予的特定美质。要说李家唯一没有改变的,当是义门李氏世代尊崇的「敦亲友爱,睦邻乡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