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西行漫记之巩义北庄引水洞和石窟寺

2024-01-25旅游

【大寒出江陵西门】(宋)陆游

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

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

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

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1月20日左右交节。大寒同小寒一样,都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它是一个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

又到周末了,由于降温下雪,很多人都计划去嵩顶滑雪,我们不想去抢了孩子们的乐趣,于是到巩义随便走走,目标北庄引水洞。

「北庄人惜水如惜油,赶集上店才洗头,洗脸水澄清洗衣服,刷碗脏水喂猪牛。」这是流传在巩义市涉村镇北庄村的一首民谣,曾是北庄人惜水如油的真实写照。在退伍老兵、村长杨小周带领下,筹措资金,创新爆破方法,北庄村引水工程创造了安全生产600天无事故、凿洞916米无偏差、农民开山凿洞新速度3个奇迹。2009年9月,引水隧洞全线贯通。如今的北庄村,摇身一变由贫困村、缺水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独一无二的「引水洞」变成了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不少慕名前来的游客。目前的北庄村不仅是省级美丽乡村,还被评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洞里黑乎乎的,没有灯光,幸好带了头灯,于是一路走来,边走边聊,倒也不觉得难走,偶尔有人学一声「鬼叫」,便引来一片笑声。

出了洞口,来到山的南边,忽然有一种进了桃花源的感觉,洞口边上的石壁上挂满了冰凌、冰柱和冰瀑,煞是好看。

【大寒吟】(宋)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

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几个牌子介绍了这里曾经的艰苦抗日历史和现在林场的事实。

出了引水洞有两条路,前面一条小路顺着峡谷往前走,以前在巩义领队今笙、时光等人带领下,当年秋季曾经走过后武当,看红叶漫天,这次再来却是一片雪白的世界。登上右侧观景台,也是以前八路军曾经留下脚印的地方,有幸在时空交错之下,与先烈同台。而前面的户外大部队已经上了水坝,在水坝上翩翩起舞。

我们穿好冰爪,顺着右侧台阶小道,上山。台阶上的积雪应该是上一次下雪的时候有人走过,这一次的雪又掩盖了上次的部分痕迹,走在上面,吱吱作响。

绕过一个小山坳,前面的小路上已经是雪白一片,没有了人走过的痕迹,只有大概是一行野兔或者什么动物的脚印,通往山顶。看看时间已经11点钟,查看轨迹还有十公里才能走完的行程,原计划腐败游,连食物都没带,于是原路返回,去最近的镇里找地方午餐。

中午来到镇上,稳稳地吃了一顿牛肉烩面,然后向巩义石窟寺进发。石窟寺,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区东北的河洛镇寺湾村,坐落在黄河南岸、伊洛河北岸、邙岭之下的大力山。路上忽然看到邙岭山顶有一个寺庙,停车上去看看,原来是祖师庙。

道教文化中,庙宇供奉的多为三清、玉帝和玄武大帝。本处庙宇名为祖师庙,供奉北极玄武大帝,也称祖师。道经有「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耀十都〞神仙大座次,每个主神又有好多神仙部属。三清地位最高,四御位于三清之下、万神之上,协助三清执掌天界、管理天地万物。北极四圣是四御之首紫微大帝座下四位护佑天界的神祇,听命于北极紫微大帝和玉皇大帝,统管天兵天将,镇压三界妖魔。在【西游记】里,玄奘法师在大唐境内没有碰到妖怪,皆是因为有他的存在,佑圣真君坐镇北方,九天荡魔祖师的名号让天下妖魔闻之丧胆。

祖师庙历史上原为道观,现代重建的祖师庙,则具有三教合一、杂糅民间宗教的特点。这种乡土宗教信仰转变,受到河洛地区文化传统、信仰习惯和现代社会发展多重因素影响,具有融合性、功利性、民俗性的特征。

河洛地区泛指黄河和洛水相交汇处。河洛文化源于「河出图、洛出书」的远古传说。河洛文化是以儒学为基础,融合佛教、道教的多元文化。相传,伏羲曾据黄河与洛河汇流的阴阳混淆之自然景象,画出了太极八卦图。西周时期,周公旦在河洛地区制礼作乐,为儒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公元前519年,孔子入洛学周礼。东汉以来,洛阳是儒学发展的重镇,伊川二程为宋明理学奠基人。此外,道教奠基人老子和庄子均出自‬河洛地区。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我国,汉地的官办第一所寺院白马寺位于洛阳。北魏孝文帝崇佛,曾在河洛镇修建希玄寺(今石窟寺)。最终形成了「三教合一」的特点。

祖师庙中间主殿供奉真武祖师,在庙内左侧两个神殿分别供奉观世音菩萨和如来佛祖。在庙内右侧供奉无极老母、灵官、财神。在祖师庙,「儒教」有专门的公共活动场所,其标志是在庙内右侧第一个神殿供奉着孔子像。祖师庙外围另有两个神殿,分别是九龙圣母殿和地母殿,这两个殿是开门于西侧庙门之外的偏殿下层(上层向内开门,是佛祖殿和观音殿)。

逛完庙内,出门时候发现大门两侧有【魁星图诗】和【关帝诗竹】两幅诗画,很是精美,却是儒家思想的产物。

出了庙门顺台阶向后走,有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台阶下南侧有地藏殿,供奉有地藏王和十殿阎罗。祖师庙后面则是金顶寺,寺门紧闭,从乱树丛中望过去,后面的崖壁已经坍塌了好多,成为危房了(邙岭以黄土丘陵为主,黄土具有干燥性、直立性和湿陷性,遇水容易坍塌),旁边是一个废弃的地藏殿(现在的地藏殿已经迁往祖师庙门外侧东南方向下层的殿内),而金顶寺左前方是一个废弃的地坑院,砖砌的拱门,依稀可见当年的富庶和辉煌。

至此祖师庙已经游览完毕,其正门有一副石刻对联,「善来此处心无愧,恶过此门胆自寒。」祖师庙劝人向善。儒、释、道三教以其深刻持久的稳定性为祖师庙植入了向善的价值元素。

从祖师庙出来,跟随导航来到巩义石窟寺。石窟寺建于北魏熙平二年(517),一说景明年间(500~503),原名希玄寺,宋代改称「十方净土寺」,清代改名石窟寺,是中原地区重要的佛教石窟。唐玄奘(【西游记】中玄奘法师)出家之地,唐太宗李世民等不少皇帝在此礼佛的圣地。

进入寺院,山门两侧是钟楼鼓楼,院内正面是大雄宝殿,左右两侧的厢房都没有开门。

石窟外面的雕像风化的很严重,有的还保留着大致的原貌,有的风化加上人为破坏,已经面目全非,看不清楚了。

石窟寺是北魏皇帝、皇后举办礼佛的场所,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及北宋皇室曾在此举行佛事活动,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造像、碑刻等。寺后有120米长的石窟群落,有上万尊佛龛佛像,而第一窟中的「帝后礼佛图」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孤品,构图完美、保存完整,充分表现了北魏皇室前往石窟寺礼佛的宏大场面,是北魏石刻艺术的代表作,堪称国家之珍宝,艺术之绝品。

历经1500多年的风雨,石窟寺现存洞窟5个,千佛龛1个,摩崖大像3尊,佛像7743尊,造像题记及其它碑刻186篇。石窟造像雕刻细致,内涵丰富,翩翩飞天,自然生动,超凡脱俗。

有的石窟因为石质疏松,已被封闭洞口,以保证游客的安全。有些洞窟内佛像被盗损严重,一副破败景象。门口一块石碑「河洛神迹」,为国民党统治时期陆军某营长所立,大概也是为了保护文物而做的努力。

一般人所理解的邙岭,是一条黄土堆积的土山,而在黄河边上的石窟寺后山,居然是黄土下面埋藏着的石头山。石窟北侧小院内杂草丛生,有一排旧时石碑和经幢,很多已经看不清字迹了,抬头仰望,寺后面山顶隐隐可见有一座砖塔,于是绕行寺外小路上山。

上山是一条土路,两边是开垦出来的土地,种着一片片的木瓜树,不知道什么原因,地上落了一地的果子,却没有采收,偶尔还有一两个在树上,黄澄澄的,十分诱人。

上到山顶,原来是隐藏在山顶小树林后面的一座唐代密檐砖塔,历经沧桑,有的砖已经风化了,塔檐应该是维修过,看着还比较新,最下面三层砖厚度和风化程度说明了岁月的久远。

离开石窟寺,开始返程,顺便到虎牢关遗址看看。在伊洛河汇入黄河的入口处,远处河面上似乎正在建一座大桥,黄河水明显比郑州北的水大多了,甚至可以用水流湍急来形容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

本次出行,主打休闲,以探幽访胜为主,先到巩义北庄实地查看了凿穿山体的引水洞工程,是建国以来「人定胜天」的一项壮举;后又游览了祖师庙,了解了儒、道、佛三教合一,劝人向善的理念,历朝历代,兵祸战争,三教居然有了相融相通,和平共处的模样;石窟寺居然是北魏南迁之后的皇家寺院,和龙门石窟开凿时间接近,规模略小,否则就是「五大石窟」了。龙门石窟在石刻的艺术性方面,尤其卢舍那大佛达到了历史的顶峰,而就皇家寺院的传承来说,石窟寺更好地继承了云冈石窟的精髓。帝后礼佛图的石刻,成为此地仅存的国宝级文物。

大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数九」是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习俗之一,即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从冬至算起的),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所谓「热在三伏,冷在四九」,一年中当最寒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四九天"。数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天气暖和了。

已经到了「数九寒天」的季节了,过去年就该「春暖花开」了,您准备好迎接春天‬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