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渴望放假是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常常提起的一个话题,而时至今日,中小学生却很少提起这个话题
中小学生一般都会放寒假和暑假,但是在寒假和暑假通常还保持着和在学校上课期间相同的作息习惯,以至于无法感知假期的存在。
有许多中小学生,假期参加各种补课班,时间从早到晚安排得井井有条,虽然节约了时间,学习了更多的技能,但是不得不说让假期失去了放松和休息的作用。
许多中小学生仍然会利用假期使自己适当放松,但更多的是通过利用补课班晚上下课的间隙和同学去商场吃饭,或者和补课班的同学,利用手机聊天,这些都难以起到和外出旅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相同的放松效果。
当然,假期的概念模糊,也和学生自己的娱乐方式有关。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小学生越来越多地选择通过上网来愉悦身心或者与同学交往。在假期,即使抽出时间去旅游,很多中小学生仍然抱着手机,保持和平日里关系要好的同学的交流,而不愿意花时间了解外界。
互联网让中小学生形成了固定的社交圈子,大家讨论固定的热点明星话题,玩相同的游戏,甚至有相同的作息习惯,交流时候的语言也如出一辙。突如其来的假期,反而让很多中小学生觉得难以适应。
假期概念模糊的背后,最重要的原因依然是老师的要求和父母的期望。虽然假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此重要,但是老师和家长普遍更希望学生在假期期间保持和平时相同的学习、生活节奏,而不是通过旅游等方式放飞自我。
目前,假期概念模糊的中小学生非常普遍,有强烈意愿想要过一个「不一样」或者「有意义」的假期的中小学生,只占非常少的比例,而这其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规划行程,购买车票,外出旅游,并且认真参与、有所收获的,则比例更少。
许多城市都有艺术展览或者文艺演出、话剧,但是参加这些活动的中小学生,大多是因为补课班赠送了相关门票,或者是因为自己本身有相关特长,或者是因为自己的朋友圈里有人喜欢,相约结伴而去,很少有人会自己搜集相关信息,自己选择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假期变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