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明十三陵·定陵里面地下27米的地宫,阴森森,冷嗖嗖

2024-07-12旅游

离开长陵,导游大哥驾车载着我们去了第二站:定陵

定陵是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1563—1620年)与两位皇后(孝端显皇后、孝靖皇后王氏)的合葬陵墓。

万历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皇帝中在位最久的一位,而他的定陵始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历时6年建成。定陵的地宫也是明十三陵中唯一被打开的,由地宫中出土了各类文物3000多件 (有说4000多件,有说2600件,但以3000件为多,反正就是不少)。

(无字牌,功绩太多,一块方碑刻不下,留于后人自行评说。)

去长陵主要是看祾恩殿里的金丝楠木柱子;而来定陵,则可以进入500年前修建的地下宫殿。

猎奇心理太重了哈,但人啊总有这种好奇,如此神秘的地方肯定要亲眼目睹一番。瞧我看过的盗墓惊悚小说,晓得我为什么有这么大兴趣了吧?

万历皇帝的地宫,于1955年经批准后开始发掘,但由于当时缺乏相关的发掘经验和对文物保护的能力,由地宫中出土的文物受到不同程度且无法修复的损坏。

1959年经修缮后,开始长期对外开放。

地宫位于地下27米的位置,又是阴宅,温度肯定很低,提前备好了小外套,连导游大哥也从车上拿了件外衫搭在手肘上,「我也得带件褂子,下面挺冷。」

跟着大哥一路往前,看到一座圆拱门,大哥说只有拱门是明代遗物,两侧砖墙以及地面的砖道都是当年发掘定陵地宫墓道口后又铺就的,原本这里也是封土堆。

由高高的宝顶封土堆走过时,「那是水泥砌起来的吧?」心想着为了预防沙土流失, 应是近代人又浇铸了一圈水泥护墙。

「不是,那是三合土。」导游大哥纠正了我的错误。

「哦哦,你不过去捡一块带回去做纪念?」一脸坏笑地冲着老唐说。

「还真有人捡这个带回去呢,上回一个江浙那边的游客就捡了一块带回去了。」导游大哥又说道。

「要这个干嘛呀?坟里的东西。。。」我是想不通。

导游大哥边走边介绍着万历皇帝的相关内容,以及定陵建造期间和万历皇帝下葬后,陵园里发生的各种历史故事。我们几个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地点点头响应,而我还会偶尔在导游大哥介绍完后提个问题或者说一点自己了解的明史,在往地宫走的盘旋向下的楼梯上时,导游大哥突然转头问我,「你是老师吧?」----啊哟,太抬举我了,我可不是。连忙摆摆手,解释说自己只是个私企小员工,平日里喜欢看历史书籍罢了。

一层一层又一层,快接近地宫时,忽然冷气袭身而来,刚才地面上的燥热被冷气彻底消散,终于也来到一处敞开的拱券石门前。

两扇厚重的石门被玻璃罩着保护了起来。门上分别刻着一只霸气十足的龙头铺首,怒目瞪视着所有闯入墓中的人,而门后面的墙边立着两条大顶门石----这个咱在书上、视频里都见过,也知道它的原理是什么,但亲眼目睹还是觉得很神奇。

棺床上面被游客撒了好些纸币,导游大哥说,这里原本是停放陪葬人员棺木的,但明英宗朱祁镇废弃了陪葬制度,这里后来也就空置着。

我问导游大哥能拍照吗?他说可以,但镜头里最好不要有人。

再往里又进入了另一座高大的墓室,正中并列摆着三张龙椅宝座,前面说过,定陵里埋葬的是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位皇后,三座汉白玉雕成的宝座自然分属他们三位。只是原本正中摆放的是万历帝的龙座,左右靠墙摆着两位皇后的座位,如今为了便于游客参观,挪了位置。

导游大哥说,除了最前面的一口青花瓷大缸是仿品,后面这些物件全部都是原来的古物。

宝座后面又是一间大墓室,里面则是几口后期仿制的红漆棺椁和十几个金银珠宝衣物等陪葬箱。

导游大哥介绍说,定陵地宫被打开的时候,棺椁都腐蚀散架了,里面只有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骨骸,而且棺椁也都是金丝楠木质地,后来那些破木头板被丢到了附近的山沟里,有附近的村民捡了几块完整点的回家打了箱子柜子,却由此发生了一些离奇的事情,死了好几个人----传说都是传说,但不传怎么会有说?

定陵在建成后,万历皇帝非常高兴,竟然带着一众后妃和群臣在地下宫殿大摆筵席,饮酒作乐 -----很奇葩哈,但古时都是皇帝一人说了算,参席之人也只能无奈地来敬贺陵园的圆满竣工。

可是谁又能预料到,几百年后的那个十年,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尸骨被堆到第一张照片的门前广场,一把烈火焚烧了呢?

导游大哥接着说道:「大火燃烧的时候,突然变了天,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雨水转而将焚烧的骨渣冲没了。。。」

----这算是灵异了吧。

安放棺椁的墓室与外面摆放宝座的墓室之间有两扇汉白玉石门,九个门钉,龙头铺首。导游大哥让我们伸手去摸摸门后面,是不是有凸槽?

我们几个依次尝试着把手伸到石门后面,说实话,都不太敢往后面伸手,生怕后面有什么。。。而且石门冰凉,还有薄薄的一层水汽附在上面。

「摸到凸槽了吗?那都是为了顶门石用的。」大哥解释道。

顺着阴凉的墓道往前就到了金刚门跟前,当初专家们就是由此进入墓室的。

其实专家最早是要开启永乐皇帝的长陵,勘探了一年多也没找到地宫入口。后来放弃了发掘长陵,目标转向了朱高炽的献陵,但考古队里有队员偶然发现万历皇帝的定陵有塌陷的地方,于是最终确定了发掘定陵。

有趣的是,挖掘过程中又发现了一块小石碑的指路牌,上书「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按碑文记载,考古人员发现了地宫入口。

「为什么古人要留个指路牌?难道皇帝的墓葬还会有人来参观?」让人疑惑。

「定陵修建的时候,占地很大,而且也不是修好了皇帝正好驾崩下葬,修好后过了几年,万历皇帝才驾崩。指路牌就是给后来再进墓的人指路,怕在里面迷路。」导游大哥解释道。

哦哦,原来如此。

大哥说品相不好看的石材就被砌在了墓道的墙上。

说话间,我们也来到了地面,回到了人间,同时也看到了那个小指路牌所在的位置。

(白色方砖处,指示牌被挪到了博物馆)

地宫出口正对着明楼,十三陵中,唯有万历皇帝和和嘉靖皇帝的永陵,他们二位的明楼是全石结构,就是说,连斗拱也是依照木架梁外形雕成的石料榫卯咬合在一起,甚至连匾额也是用整块石板雕刻而成,整座明楼通体没有任何木料。

明楼是什么:指的是帝王陵墓坟冢正前方的高楼。

明楼上面万历皇帝的圣号碑,碑基下面一层层雕刻的精美图案,由下至上,依然是:江、山、祥云、飞龙,瞧这那龙身上的鳞片和龙爪的指甲,好精细。

楼下面基台上的责任到人的明青砖。

经过棂星门时,大哥抖了抖手里拿的外衫,口中大声喊着:「我回来啦!」说罢迈着大步从门洞里过去。

大哥让我们也跟着他由棂星门过去。我们仨没问为什么,只管跟着大哥从棂星门下面穿行过去,我还特意男左女右的先迈了右脚 ----我们刚刚去过地宫,算是从阴间回来。

今天查资料的时候搜到个视频里说:由定陵的地宫出来,切记一定要走棂星门,因为那座门就是个出口,回到阳间务必要走这里,把身体上面带的不好的东西全留在门里面,留在那个世界。

关于棂星门,建在不同的地方,意义也不同,我们在平阴县学文庙门口也见过一座棂星门,但那是代表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之义。棂星门,为中国传统古建筑名,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古代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星。

而陵园里的棂星门,则为阴阳分界之门。

定陵里的祾恩门,说是让多尔衮一把火烧了,原本这些石柱础上面也是一根根的金丝楠木,唉。。。败家啊。。。

看到这黑糊糊的刻碑了吗?还有黑糊糊的排水的螭首、台阶,都是被大火烧的,暴殄天物啊!让人看得满心遗憾。。。

定陵里有展出的地宫出土的文物,但多数是仿制品,还是真品看着过瘾。

还有一个疑问就是,常年在地宫里值班的保安们,那里环境阴冷潮湿,会不会对身体不好呢?

走啦走啦,去昭陵和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