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福建漳州:文脉久传承 古城育新机

2023-12-07旅游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日前,来自台湾的清华大学博士生陈怡蓁遇见漳州古城后,深有感触。

福建漳州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闽南文化重要发祥地、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漳州市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力度,用好用活丰厚的文化资源,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让千年古城焕发新活力。

海丝文化谱写开放新篇章

在漳州古城芳华里的小巷中,坐落着一家公益性私人侨批展馆——南风侨批馆。展馆创办于2022年5月,馆内展示着清末至20世纪90年代的侨批、货币以及游子从海外寄回国内的物件。

「海洋文化已深深渗透进漳州百姓的日常衣食住行,这种交融是相互的。」侨批馆创办者、漳州文史专家林南中说。

漫步古城的大街小巷,透过老街骑楼、古牌坊、番仔楼,或是通过人们日常使用的瓷器、漳绣、侨批等,都可以追寻到海丝文化的印记。

2023年10月,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为漳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航段和节点再添实证。

海丝绵延,悠悠客来。通过海洋,漳州与世界紧密连在一起。

2023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漳州设立中国-菲律宾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标志着中菲「两国双园」建设进入全面、实质性落实阶段。

2023年正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漳州深度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持续推进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中菲「两国双园」、中沙(福建)产业合作区建设,努力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非遗文化融入新消费场景

2023年10月底,在2023「海丝起点 清新福建」文化旅游推介会暨非遗展示活动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州布袋木偶戏惊艳亮相。漳州布袋木偶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黎晖、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姚文坚为嘉宾呈现特色演出【福偶献瑞】。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演绎,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漳州古迹众多,拥有15处市级以上文保单位、8个文物点和630处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仅国家级非遗项目就有7项。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闽南古厝、漳州古城记忆馆、漳州灯谜艺术博物馆、漳州非遗展示馆等场所好戏连台,成为古城的「引流密码」。

从「活起来」到「火起来」,非遗圩日、游园会、非遗快闪、传统民俗活动等「文旅大餐」,将传统文化融入新消费场景,推动非遗项目「飞」入寻常百姓家。

游走在「漳古文集」小摊间,「真水魁」帆布包、木版年画红包袋、木偶头……从生活用品、办公文具,到潮玩摆件、伴手礼包装,这些特色非遗手工、文创手作,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寻宝,把漳州「符号」带回家。

书院文化实现以文化人

双手互插在宽大的衣袖中,身体略前倾,目光直视前方,眉宇间透着笃定……在古城修文路,漳州文庙大成殿西侧先哲序位上,一代大儒朱熹以人们想象中应该有的样子立于世人眼前。

打开漳州千年文脉图卷,可见座座书院竞秀。据统计,仅明代漳州就有49所书院(讲学处、读书室)。

2023年8月以来,一批批文化人才及爱好者相聚在这里,开展了一系列有思想、有品质、有温度的文化传播活动,以文化人,以文惠民。

古城西侧,千年古龙溪县衙遗址——「百里弦歌」,曾是一处长约500米的城市老旧背街小巷。据介绍,「百里弦歌」起于明代。1531年,龙溪知县俞琏在县衙前左右立二座牌坊,东坊名「一方民社」,西坊名「百里弦歌」。沧海桑田,两座旧牌坊均已不存在,而「百里弦歌」则成为地名流传了下来。为积极响应群众呼声,2023年以来,漳州加快推进百里弦歌片区改造提升项目,盘活片区业态、加快片区更新。今年4月,该项目竣工,千年古县再现芳华,成为市民体验文化、享受生活的好去处。

(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吴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