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赏花热」背后的风雅

2024-03-20旅游

潮新闻 记者 姜晓蓉

人潮涌动的太子湾公园,导航上「红」到发紫的杭州植物园,赏花的游客不是在路上,就是在公园里。眼下的杭州,春日盛宴已经开启,一波赏花热潮正在席卷而来。

不仅仅是杭州,全国不少城市都有自己的「赏花地图」——武汉的樱花、南京的梅花、林芝的桃花、广州的木棉花、洛阳的牡丹花等等,热烈奔放地为春色「代言」,争相上演春日里的「繁花」。

太子湾公园郁金香花展,记者 董旭明 摄

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出,「赏花游」热度正在持续飙升。在同程平台,「赏花」相关关键词热度环比上涨272%,国内赏花景区的门票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近10倍;携程的「五一」假日旅游前瞻发现,国内游订单已追平2019年,同比增长超7倍。

当你在赏花时,你在赏什么?「赏花热」背后,又藏着什么样的风雅?

01

赏花的「人」

最近,有风君的朋友圈被各种花刷屏。

顶流大概要数玉兰花了。说起杭州的玉兰花,不得不提法喜寺那棵500年的广玉兰,洁白的花瓣与一串串红色小灯笼交相辉映,显得古朴雅致。开放那些天里,早上不到7点,这棵玉兰树前已经挤满了前来打卡拍照的游客和市民,各种「长枪短炮」团团将它围住。

由于法喜寺的这株古玉兰花期只有10天左右,人气尤其旺。古玉兰整株树高超过12米,平均冠幅达7.5米,树干宽近1米。粗壮的树干爬满青苔,宽阔的树冠如同一把张开的巨型伞盖,在空中向四周生长,把整个庭院包覆其中。有网友评论:500多岁的她,尽情绽放,在这个美好的春日里开得太应景了!

杭州法喜寺五观堂前500岁高龄古玉兰,记者 徐彦 摄

位于西湖国宾馆的网红粉玉兰花也吸引了不少游客。这株玉兰花,在上世纪50年代西湖国宾馆重新设计时便栽种了。它大概是西湖周边最出片的玉兰花——背靠西湖苏堤,远远能看见雷峰塔、保俶塔、城隍阁等一众西湖地标,花朵盛放的时候粉灿若云霞,每年花期都会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拍照。

除了玉兰花,另一个花界顶流必属于郁金香。上周末,太子湾公园全是看花的人。「郁金香已经开放,早樱也有几棵开得很美,但还不是盛花期。」摄影师小西说,天还没亮他就来了,拍照都得赶早,一早起来他已经拍了200多张照片。

有风君的95后好朋友,最近也把赏花排进了周末日程,要知道,平常的周末她们基本都宅在家。「上周六天气不错,本来想去太子湾,但想了想人肯定很多。看到小红书上说超山也有不少花,几个人就约好一起赏花。」女生小羽说,虽然超山的梅花声名在外,让她们意外的是,成片的桃花也很好看。「平时工作节奏有些快,周末和朋友一起赏花挺惬意的,心情也很不错。」

秋天叶落,冬日飞雪,在数月的草木萧瑟之后,春天的回归显得尤为美好。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自己做起了「赏花地图」,大家分享着赏花的经验。通过赏花,一起享受春天。

网友分享的「赏花地图」,图源 小红书

02

赏花的「风雅」

500岁的古玉兰树为何让人心动?有网友这么形容,一想到和几百年前的古人看的是同一棵树、同一种花,就有种跨越时空的浪漫感觉。

中国的赏花文化,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进一步发展,隋唐五代时期得到普及,到了宋代,发展至全盛。

实际上,古人并不仅在春天赏花,宋代以后,随着人工栽培花木的高度发达,一年四季都有「花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夏季为荷花,秋季为桂花,冬季则为梅花、腊梅、水仙。关于赏花这件事,古人是有风雅的,对他们来说,看花并不是简单看看花而已,可以延伸出丰盈的形式与内容。

古人看花「戏份」颇多。粗放点的,可以走马观花、一日看遍长安花。讲究点的,那就多了,可以琴、棋、书、画、诗、酒、花、茶、香、瓷「十雅」共享,是谓赏花。

图源 视觉中国

赏花饮酒源自唐代,所谓「花下铺毡把一杯,缓饮春风酒」,想象一下,边赏花边小酌,的确让人神往,一度被唐人奉为赏花最高境界。赏花咏歌,以新编的曲子与脱俗的诗词对花吟咏,视觉与听觉都尽情享受。而「踏雪寻梅」,自南宋起就是士大夫文人最幽雅的韵事,他们折下梅枝,挂到睡帐中,在梅花香气的陪伴里入眠。

不过,古人赏花也有一些趣事,在古籍中可以找到些许细节。

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时京城长安,每逢春天,仕女即联袂郊游踏青,路上遇到好花,就在花前铺席藉草,围坐一圈,并插杆结索,解下身上的红裙递相垂挂,权当作野餐的帷幄。我们出去春游往往带上便当美食,那么古人赏花出游吃什么?清代沈复写过一本书叫【浮生六记】记载,当时苏城有想赏花的文人,想出了一个完美的点子来解决远游饮食问题:他们请一个卖馄饨的一起春游。

总之,不管怎么赏花、去哪儿赏花,「看」固然是目的之一,其中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心愿。多少与之有关的诗句美文流传至今,令人回味无穷——

图源 视觉中国

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令牡丹国色天香的绝代风华跃然纸上。北宋诗人林逋一生写了许多咏梅诗,其中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品格形态写到了极致。

除了写花,更是借花言事、咏花抒怀。屈原以兰蕙自喻、陶潜以菊自况、周敦颐以莲明志、郑板桥以竹寄情……因为融入到诗人的生活之中,变得意蕴丰厚。

看来,如论是我们还是古人,赏花之外找寻的,也许是一份悠然的心境,也许是一份新的变化与生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