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苏州:春申君与黄埭

2023-12-07旅游

黄埭镇是一座千年古镇,位于苏州城西北部,东与蠡口、渭塘两镇为邻,南与黄桥镇相连,西与东桥镇、无锡后宅镇接壤,北隔漕湖与北桥镇相望。

黄埭名称的由来,与春秋战国时「四君子」之一春申君有关。春申君本名黄歇(?—前238年),他是楚国大臣,顷襄王时,曾去秦国说退秦兵,又用巧计使入质的太子完脱险回国。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黄歇受封为相,封淮北十二县,不久改封江东,以吴(今苏州)为都邑。他在苏州期间,修城池,治水利,为苏州人民办了不少好事。尤其是兴修水利。那时,上海还是个小渔村,苏州至上海的河道泥沙淤积,河床过高,经常泛滥,百姓常受水涝之苦。春申君实地勘察后,带领百姓开浚、疏通江河,直通上海,后称「黄浦江」。沿堤筑堰,时称「春申堰」,或称「春申埭」。其处有湖,称「春申湖」,地名称为「黄埭」。「黄」者,春申君之姓;「埭」者,堵水的土坝,亦称埭岸。当时,民间有一首儿歌唱道:「啷啷啷,啷啷啷,爷娘去开黄浦江,尔后再开春申塘,领头的大爷叫春申君,住在伲村黄泥浜。」

黄埭原系一个小村落,住户不多。大约至北宋年间,金兵进犯中原后,北方的百姓逃难来到南方,此处聚居日多,形成村庄。明代,在此曾设黄埭市(集市),清代后期升为镇。如从命名为镇算起,也有一二百年了。

黄埭历史悠久,早在三国吴赤乌四年(241年),建有兴国寺。随着村落的发展,居民沿河造屋,渐成为街,设立店面,商业繁荣。今东起斗姆阁,西至西塘河的一条老街,长达一千七百余米,就是历史所形成,基本上仍保持着旧貌,这是先人留下的遗产。老街有庙桥、香花桥、洪墓桥三座古桥,其中街东的庙桥系石拱桥,建于晋代。清诗人朱国冀作诗曰:「百尺危桥小市东,绿杨影里月腾空。最怜玉镜方当满,更爱冰轮未及中。纵目可探山水窟,耸身疑即广寒宫。夜游乐事凭俯仰,皓魄澄波上下通。」西街有城隍庙,庙前竖立两根旗杆,人称「双竖旗杆城隍庙」,明隆庆元年(1567年)始建于莲花庄,后移至西街。城隍即春申君黄歇。凡寺庙内的老爷,各地都是统一的,唯城隍老爷例外。谁为当地百姓做了好事,建有功绩,百姓即封他为城隍。春申君在苏州治水有功,苏州百姓封他为城隍,今苏州城隍庙内的城隍即是春申君。黄埭城隍庙祀春申君,也是合乎情理的。西街230号为「熙余草堂」,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熙余草堂」的匾额,为清末针神沈寿之夫、书法家余觉所书。草堂坐北朝南,平面布局二路四进,有门厅、前厅、正厅、门楼、后楼。左路有书房、花厅、附房等,后有花园,是一座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现已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埭是座水乡古镇,古街古桥,古寺古庙,风景古朴典雅,旧有「八景」和「十八景」之说。「八景」为文人所题,有「东桥夜月」「西市晓钟」「舸城田舍」「沪渎渔村」「金山烟水」「蠡墓风帆」「三闾古柏」「分水禅灯」。每景均有题诗。如「西市晓钟」云:「市烟树里碧重重,古寺香消旧有踪。五蕴蒙将三里雾,万缘归向一声钟。能回骚客吟情澹,更破幽闺睡思浓。曙色欲分鸡唱晓,蒲牢深省继铜龙。」

「十八景」,则是民间百姓所题,类似顺口溜,亦饶有兴味。即:三层贞节坊牌楼,小桥杨柳间枝桃,万笏朝天寺前墩,双竖旗杆城隍庙,金钩钓鱼兴国寺,钉鎝栏杆香花桥,仙人脚印洪墓桥,生意兴隆中市桥,塔桥狮子眯眯笑,千年古柏三闾庙,香水浴堂老芳桥,沪渎鱼舟落水篙,安桥浜内出多娇,壕场角繁荣乐陶陶,千总衙门石崇大王庙,桂香堤又名相思坝,文昌阁小会考,庙桥望月映波涛。

清代末期,由田少云创作,弹词名家马如飞改编、朱恶紫整理的【黄埭十八景】传统开篇,今照录如下:「世外桃源足自豪,黄埭小镇乐逍遥。宜人景物知多少,古迹重重仔细瞟。三层牌楼今尚在,小桥杨柳间枝桃。万笏朝天高墩上,卖度乡人闹一朝。威灵显赫庄严相,双竖旗杆城隍庙。金钩钓鱼兴国寺,钉鎝栏杆香花桥。仙人脚印洪墓桥,此地兴隆中市桥,塔桥狮子眯眯笑,千年古柏三闾庙,香水浴堂芳桥堍,沪渎渔舟落水篙。分水墩相对龙王庙,安桥浜内出多娇。壕场角好一片荣华地,千总衙门去落了。行过了桂香桥,文昌阁上小会考,相思坝子建造,遗爱在人道义高。庙桥望月无双比,黄埭荡内起波涛;岁岁来迎福来招。」这段开篇,在当时唱得十分流行。

(原载于【苏州日报】2014年10月17日 B03版)

作者:潘君明

编辑: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