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北京行游影记(134)—北京国子监(二)

2024-01-16旅游

辟雍的兴建与清乾隆皇帝有关。在乾隆登基的第二年,他亲临国子监讲学,对教学环境不甚满意。乾隆48年,乾隆终于忍无可忍,下令兴建辟雍教学场所,派当时担任工部尚书的刘墉主办此事。走过宽阔的石桥,踏上六级台阶,跨过高高的门坎,进入殿内。国子监辟雍大殿原设计有四根立柱做支撑,时任户部尚书的和珅提出,去掉四根立柱,改成斜角架大梁的结构。此提议使殿内没有了柱子遮挡,显得更加宏伟宽敞,同时还节省了4400两银子。

殿内井口天花,正面以龙彩绘,无梁无柱一览无余。其实,辟雍殿内并非无梁,而是采用斜角架梁的办法。

自乾隆皇帝起,每逢新帝即位,都要来此做一次讲学,以示中央政 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

各位皇帝不仅「临雍讲学」,还在辟雍内题匾,辟雍内正北上方匾额「雅涵於乐」是乾隆帝亲题。

辟雍殿内有三幅数码画卷,一幅是【临雍讲学】。皇帝稳坐龙椅,先由满汉大学士讲「经」,再由满汉祭酒讲「易」,称之为助讲。随即乾隆帝亲自宣讲【四书】中【大学】里的一段话:「为人君者止于仁,……」。

另一幅是【东华门出行】。

还有一幅是【西口跪迎圣驾】。

汉白玉做护栏的环绕水池,构成了"辟雍环水"的古代形制。

在辟雍殿环形水池的后面,有一尊孔子塑像。

这尊孔子像和孔庙的一样,也是孔子行教像。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敬献。

随着孔子的目光,回望辟雍殿。

彝伦堂,元代称为崇文阁,是学校藏书的地方。明永乐年间重建,改称彝伦堂。辟雍未建之前,皇帝临雍讲学,均在此设座。门上匾额为清朝康熙皇帝御书。

在彝伦堂的门前,有一块空地,这块空地叫灵台。灵台,也称露台,是国子监召集监生列班、集会和上大课的地方。

在灵台的东南角上立有一座日晷。日晷仪也称日晷,是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

在灵台上,有王羲之的书法碑刻—兰亭序。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主要职责是协助国家举行科举考试,负责对国家最优秀学子的教育工作,规范士子的德行、操守,也有一定的监国功能。辟雍殿居中,庑廊位于两边,这就是国子监的建筑格局。

隋初国子寺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国子学与太学并立,是专门研习儒家经典的经学学校。唐承隋制,国子监下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六学,为传授儒家经典经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辟雍两旁的东西六堂,是监生们的教室,即率性堂、诚心堂、修道堂、广业堂。

六堂相当于现在的年级,崇志、正义、广业三堂相当于一年级,学期一年半;修道、诚心两堂为二年级,学期一年半;率性堂是最高年级,学期一年。六堂没有开门。

从另一个方向看向辟雍殿。

在国子监太学大门内,分别建有东西两座碑亭。

东碑亭此碑四面均刻文字,比较特殊。正面碑文【国学新建辟雍环水共成碑记】,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御笔所书,主要记述了辟雍建置情况和理论依据。西侧碑文为大臣董浩奉旨所书【张廷玉三老五更议】原文,东侧为乾隆皇帝御书】题张廷玉三老五更议】,碑阴为满文【三老五更说】。

这是西碑亭

西碑亭御碑正面满文【国学新建辟雍环水工成碑记】,碑阴为汉文【三老五更说】。【三老五更说】是乾隆四十三年(1778)所著。为乾隆帝解释经文,阐发「御论」之作。立此碑文,意在倡导尊贤爱老,弘扬传统美德。

在国子监参观直到到下午5:30国子监闭馆。充分利用了这次来北京办理签证按指纹的空余时间。

国子监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仅仅次于曲阜孔庙。

这次孔庙和国子监的参观游览让我收获满满。

在国子监大门两边,也有两座牌坊,上书「国子监」三个大字。

现在这条街也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在孔庙大门的另一边,国子监与孔庙之间,同样立有一座下马碑,以示对圣人之尊重。

参观完国子监,此行北京行游,圆满了。

参观完国子监返回北京站,在寄存处取了行李,直接进站乘车。

此次北京行游,完美,乘坐北京到合肥的T35次列车返回徐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