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盘点下中国的国宝级文物

2024-04-30旅游

博物馆文物分为石器-陶器-青铜器-瓷器(汉俑+唐三彩+宋瓷+元青花+明彩+清景泰蓝及珐琅)-漆器-珍宝(玉+金银+工艺品)-书画文献及石刻。这些文物主要集中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两个国家级的大博物馆内,上海、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湖南、淅江、山西等省级博物馆内也有不少,还有就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四川三星堆博物馆等一些特色文物。下面就分类盘点下这些博物馆内的中国国宝级文物。

一、石器分为打制器及磨制石器,磨制石器的出现是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

二、陶器是划分早、中、晚期新石器时代的依据,并有一定的地区性。

1、早期:质地粗糙的夹砂红陶,饰绳纹等简单图案。1962年江西万年县前6875±240年的仙人洞遗址中的圆底罐。

2、中期:裴李岗文化(前5500~4900年)泥质或夹砂红陶及少量灰陶+泥条盘筑法,有篦点纹、弧线纹、划纹、指甲纹、乳钉纹、绳纹等。三足钵、双耳壶。磁山文化(前5400~5100年)捏塑法、大地湾文化(前5200~4800年)红黑两色的陶器。

3、晚期仰韶文化出现彩陶(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作颜料):有动物纹、几何纹、编织纹。1953年发现的西安半坡村文化遗址(前4800~4300年)中的人面纹彩陶瓶;1953年发现的河南陕县庙底沟文化(前3900年前后);1924年发现的甘肃临洮县马家窑文化(前3300~2900年)舞蹈纹彩陶盆。大汶口文化、屈家岭文化。

4、未期龙山文化(前2500~2000年)黑陶:最后阶段加水熄火,让烟熏黑。商代高岭土烧制的白陶(故宫残片复原的商代白陶壶);商未出现使用模制和轮制的印纹陶。

三、青铜器:铜与锡、铅的合金,锈蚀后变为青绿色。中国最古老青铜器是距今约5000年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单刃青铜刀。范铸法(模铸法)+失蜡法(春秋晚期)+浑铸法(分铸法、叠铸法)。

1、何尊(宝鸡/1963年):铭文「宅兹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2、马踏飞燕(甘肃武威/1969年):甘肃省博物馆。东汉青铜器。中国旅游标志。

三、介于陶瓷之间的甬与唐三彩

商代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北齐白瓷釉上施以绿彩;唐三彩是以含高岭土的白色黏土为原料,先高温素坯,上含助熔剂铅釉后低温烧成。各种着色物熔于铅釉中相互交融,形成以绿、黄、蓝三色为主的釉色。

四、瓷器:创制于东汉,技术成熟于唐代,宋代蓬勃发展。陶-俑-唐三彩-宋瓷-元清花-明粉彩斗彩及五彩。

1、宋瓷

北宋五大名窑「汝(河南汝州)、钧(河南禹县)、官(汴梁附近)、哥(南方)、定(河北曲阳)」。南宋龙泉窑、长沙窑、元景德镇窑。汝窑胎薄釉厚+细开片+底部支钉痕迹。前后不足20年,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官窑略带粉红色+胎厚+大纹片+紫口铁足。传世很少。定窑以白瓷为主钧窑素烧+施釉彩二次烧,釉色"窑变"形成红色,釉层厚有"蚯蚓走泥纹"。哥窑釉面不规则开裂纹片。

2、青花(釉下彩)

景德镇湖田窑以氧化钴原料描绘+透明釉+原焰烧制,明宣德发展到顶峰。白色瓷坯上以氧化钴(稳定青花)+氧化铜(极易挥发釉里红)两种釉下彩绘,以1200℃的还原焰烧造,表面呈现蓝、白、红相间的青花釉里红。

景德镇元青花瓷胎体厚重,底多无釉。宣德青料以苏泥勃青为主,多见「铁锈斑痕」。清康熙五彩青花发展到高峰,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明成化斗彩:青花描轮廓线,上釉入窑经1300度高温烧成胎体,再用红、绿、黄等色填满预留的青花纹饰中二次入窑低温焙烧。

明万历青花五彩:以褐色或赤褐色勾勒轮廓,釉下青花及红、黄、绿、茄紫、孔雀绿诸彩装饰。画面粗犷,色彩艳丽。

五、书法

大篆(甲骨文、金文)-小篆(李斯)-隶书(西汉末年)-汉隶(蔡邕)-小草(张芝)-楷书(三国钟繇)-行书(东晋王羲之)-北碑南帖-隋唐楷书-宋帖学-元、明赵孟頫姿态雅丽-清刘墉和邓石如突破帖学开创碑学。蔡邕的汉隶改变了汉字的书写方式和审美趋向,使文字有可能成为艺术品。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王羲之集楷、行、草书法于一身,【兰亭序】把书法艺术推上一个颠峰。赵孟頫的优美妍媚,赵佶的「瘦金体」、郑板桥的「六分半书「,金农的「漆书」都是非常富有个性。

1、王羲之353年【兰亭集序】:唐太宗从僧人辩才手中得到,确立了其「天下第一行书」的地位。唐太宗离世后【兰亭集序】真本绝迹,可能在唐太宗昭陵之中。现在存世的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冯承素/神龙本、虞世南/天历本,湖南省博物馆的褚遂良/黄绢本。

2、乾隆三希: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台北)、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

3、唐初欧阳询、中唐颜真卿,晚唐柳公权的楷书被后世奉为习字的模范。张旭、怀素将草书表现形式推向极致。

4、宋代帖学限制了书法的发展。宋初【淳化阁帖】共10倦,2003.4月安思远将四、六、七、八卷转让上海博物馆。

六、绘画

故宫博物馆【洛神赋图卷】【游春图】【五牛图】【步辇图】【韩熙载夜宴图卷】【写生珍禽图】【清明上河图】【十咏图卷】【千里江山图】【延陵挂剑】;南京博物馆明徐渭【杂花图卷】;淅江省博物馆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七、石刻

1、秦四山刻石:【琅琊刻石】【峄山刻石】【泰山刻石】【会稽刻石】

2、四大名窟:云岗、龙门、敦煌、麦积山。乐山大佛。

3、【喜平石经】:175-183年汉灵帝诏令,蔡邕、李巡等人主持将儒家经典教材刊刻于巨型碑石之上,立于太学,供儒生抄录校对,创石经之先河。杨龙骧【洛阳记】中记载有46石,隶书。分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陕西博物院、河南博物院、洛阳石刻艺术馆等地。

4、秦石鼓文(故宫)

注中国消失的文物:

1、殷墟甲骨文(一部份)

2、和氏壁:唐末帝李从珂玄武楼自焚,玉玺消失。

3、大禹九鼎

4、秦十二金人

5、北京人头盖骨(6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1929年挖掘。1941年底下落不明。

6、【兰亭集序】可能在唐太宗昭陵之中。

7、【永乐大典】:明末清初真迹不知所踪,现在只剩下嘉靖帝陵的复制品。

8、慈禧夜明珠

9、华佗【青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