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探寻纳鲁窝集

2023-12-09旅游

大伙房水库夏景美不胜收

人类的文明多由一条大河的源头诞生并延续向远方。辽东的每个城市都有河,每条河都对流经的城市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抚顺不但有河,而且还是辽吉两省柴河、清河、浑河、柳河、太子河、富尔江六条大河的源头,大河一路奔流不息,滋润和养育着两岸人家。

在流经抚顺境内的大小河流中,我独对家乡的浑河倍感亲切。儿时父亲陪我捉鱼虾,傍晚在橡胶坝旁金黄色的波斯菊下休憩,浑河就是那记忆里最温暖、最亲切的背景。

一天,我驾车在河堤路上,浑河于身旁一路相伴,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自己在浑河岸边生活了30余年,饮水思源,浑河的源头在哪儿?那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浑河源头在我心里就像是一个秘境,吸引着我前去探寻。

周末的早晨,老傅、老高和我相约一起出发到浑河源头一探,路途并不短,为消磨这一路颠簸的时光,老傅给我们讲了一个跟浑河源头相关的历史故事,至今令我印象深刻。故事还要从一个叫何秋涛的人和一个叫「纳鲁窝集」的地方开始说起……

在清代的一个夜晚,一队人马在城门外正借着月色匆匆整理着行囊,这里的每个人都低头不语,神色自若,带队的人正是「通达时务,晓畅戎机,足备谋士之选」的刑部主事何秋涛,而他们此行目的是前往东北执行一个秘密任务。那时,正值东北边界地区的局势日趋紧张,沙俄方面虎视眈眈,在大多数人还未真正意识到危险即将到来之前,何秋涛便带着特殊使命,提前赶赴东北考察森林分布等情况。在出发前,他早已成竹在胸,选定了沿浑河主河道的方向,一路溯流而上,计划寻崎岖山路一直走到浑河源头,想必定会有所收获。

当一行人走到抚顺龙岗山一带时,何秋涛抬头远望,只见这里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浩瀚无垠,如海浪般连绵起伏的山峰覆盖着苍劲挺拔、连众人都难以合抱的参天大树。低头看时,脚下那一路追踪的溪流被一汪清泉所阻,泉水的背后是层层密林,再也看不到任何小路,这一行人终于找到了浑河的源头。在这之后,何秋涛克服重重困难,在东北又考察了多处原始森林,写下了对后世有极高参考价值的地理方志名著【朔方备乘】。一生治学严谨的何秋涛,特别在专著中记录下了这原始森林考察的第一站,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纳鲁窝集」。

「纳鲁窝集」就是浑河源头的所在,如今的清原满族自治县湾甸子镇。「窝集」在满语中指茂密的森林,这让我不禁想到,在金庸【鹿鼎记】当中所提到的鹿鼎山,满语叫「呼玛尔窝集」,两个「窝集」均为一个意思,「纳鲁窝集」翻译为「像韭菜一样茂密的森林」。在小说【鹿鼎记】的结尾曾写到,已经获得藏宝图的韦小宝,并没有去打开那足以推翻清朝的财富宝藏,给读者留下了永久的悬念,

「纳鲁窝集」也属于被清朝当作龙脉的长白山余脉之一,谁又能确定这里不会埋有宝藏?「纳鲁窝集」后来改叫湾甸子镇,是因这里水湾林甸众多而得名,如果说抚顺是因森林覆盖率高而被誉为「森林之城」的话,那么这里就是「森林小镇」。来到这儿,我们并不急于寻找源头,而是寻一高山,登山远眺,俯瞰全镇。当我们爬到山顶,只见脚下林海莽莽、溪水淙淙,好似一幅秀美清丽的山水画卷,我想这也难怪唐代名将薛仁贵在行经此地时,因贪恋眼前的美景而不慎滚落马下。薛礼征东,英雄气概,没想到却因此地的美景而出现了「小失误」。也许是当地人为了记录这一难得小事,又也许是为了更加彰显此处的美景,自那以后脚下的这座山便叫滚马岭。浑河的源头就在这滚马岭的一处山坡下,隐藏在湾甸子林场的密林深处,幽静而神秘,少有人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下山寻到了神秘源头的所在。浑河其实有许多源头,但根据河源唯远、与主流方向相同等诸多标准,这里在很早之前就被确定为是浑河的正源。在这静谧的山中,茂密的绿植涵养了大量的水源,无数看不见的细流从葳蕤细草中流出,在山脚下汇聚成一汪纯净的山泉,随后,顺着已经被冲刷成型的小沟壑缓缓流出。

我听说浑河因涨水时水流湍急,水色混浊而得名,更有努尔哈赤故意搅动浑河之水,使浑河「浑上加浑」,以期壮大声势,迷惑下游明代军队的民间故事,使人们对浑河水色浑浊的感官印象进一步加深。但当我来到浑河源头时,俯身在河流清涧之间细看,水质却晶莹透亮,清澈见底,丝毫不能将「浑浊」一词与之联系在一起。若不是看到在清澈的水底下有细沙在缓慢移动,很难发现这水原来一直在不停地流动,我用手捧起这水亲尝一口,清凉中带有淡淡的一丝甘甜,通体舒畅。

我抬头环看四周,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周围皆为草木,如青纱帐一般将这浑河源围了起来,万籁皆以寂,但余细水音,这空灵的气度、神秘的气质,堪比千里之外的西双版纳。这儿的森林覆盖率极高,所以在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也极高,老高在一旁打趣说:「若是冷不丁来到这里,待时间长了不得醉氧啊?」听到他的话,我仿佛真的感觉到了一丝那来自吸入富集氧气的醉意。

观滴水而知沧海,我盘坐在浑河源头旁,心中思绪不禁随着这源头向下游流去,想象着这涓涓细流最终是如何成为了一条滔滔大河,奔流入海……

红河谷漂流,绝佳漂流之地

源头的河其实并不叫浑河,而叫红河。红河从滚马岭的山麓中逶迤而出,沿岸山势百转千回,怪石林立,林海松涛,两岸盛开的山花映红河水,赤橙如霞,因此而得名红河。红河之后一路蜿蜒向西,奔腾流入如今享有「中国北方第一漂」美誉的红河峡谷,形成了一段全程12.8公里的绝佳漂流之地,最后在清原镇马前寨村与在英额门镇桦树哨村发源的英额河汇聚成一条河流,从这里开始,始称浑河。

沿着202国道在清原镇马前寨村头的马前寨桥边,就可以看到红河与英额河的交汇之处,后来,我们也曾专程来到过这里。我们沿着马前寨桥西侧的机耕小路,向两河的交汇点走去,正值夏季,那天又逢下着淅沥沥的小雨,周围闷热潮湿。当我们走到河滩处,眼前忽然出现了一片沼泽,土地湿软,草木丛生,在几个小泥坑中还蓄积着不少水,早已不知是河水还是雨水。我抬起脚试着踩在看起来比较结实的地方,不料这一脚踩下去,整只鞋都陷了进去,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将脚拔出来。

沼泽挡住了去路,前方又有一排茂盛的榆树遮住了视线,我们既走不到那交汇处,更看不到那交汇处,无奈只能望河兴叹。我是多么想赤着脚走到不远处的两河交汇口,一只脚沉在英额河中,另一脚沉在红河中,细细品味两条河中哪一条更为清澈,哪一条河的水温更暖和,哪一条河的水流速度更快,哪一条河的鱼儿更多……

红河与英额河在马前寨汇合成为浑河,随后一路翻涌着注入库容达20多亿立方米,惠及辽宁2300万人的「大水缸」——大伙房水库,这是中国在「一五」期间举全国之力而建成的第一座大型水库,也是当时全国第二大水库。浑河流入大伙房水库后,如一位坚毅的旅人暂时小憩,为之后的旅程积聚着体力,水面也一改之前喷薄奔涌之势,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不时泛起的「鱼花」,引得白鹭争相俯冲觅食,搅动了这原本的平静。傍晚的湖面霞光潋滟,一抹斜阳映碧波。在经过大伙房水库短暂休息后,浑河这位「旅人」又重新迈开脚步,从古战场萨尔浒附近而出,一路奔向抚顺、沈阳、辽阳、鞍山等辽宁中部城市群,在盘锦与太子河汇流而成大辽河泻入渤海,至此完成了全长495.6公里的征途。

我们三人走出浑河源头的这片森林,来到湾甸子镇内,亲身体会小镇风情。蓝天白云下,一栋栋民居掩映于苍翠群山的脚下,小镇内不论是楼房还是平房,都盖得整整齐齐,雨后的墙面被洗刷一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光亮,整洁而又美丽。我们走在小镇的大街上,路边栽种的各色小花,形成两道鲜艳的花带,让人看了心旷神怡,阵阵幽香吸引着蝴蝶和蜜蜂驻足,我忽然想起,世界四大名蜂之一——黑蜂所产的蜂蜜就是当地的特产,优良的蜜蜂品种配上极好的环境,相信这里卖的蜂蜜绝对是上佳的品质。

静谧之境难寻,可总会有那么一处,能够成为让我们心灵得到休憩的港湾,我想「纳鲁窝集」湾甸子镇便是这其中之一。

在回家的路上,我看着路边飞驰而过的树木陷入了沉思。家乡抚顺肩负着守护浑河上游水质安全的重大使命,为保护好这片国家一级水源地,多年来从浑河源头到大伙房水库,再到浑河流经市内的每一处地带,抚顺不惜以牺牲部分经济发展为代价,坚持不懈地进行着生态的保护与治理。一方面家乡对大伙房水库水源保护区内的浑河、苏子河、社河这3条主要入库河流的河道及上游的80余个小流域完成了综合治理,修复河道生态600多平方公里。另一方面,关停了保护区内200多家工业企业,搬迁或关闭了100多家畜禽养殖场,对近300户村民进行生态移民搬迁,退耕还草3万亩,育林造林70多万亩。正因浑河源头得以保护,森林植被得以恢复,才使得我们的浑河始终与林草青纱相伴,也正因为家乡严格坚守生态保护的红线,才使得我们能放心地喝到眼前的这一杯清水。

我们点滴的努力,终归会获得大自然的回馈。在森林深处、浑河岸边,让草木回归草木,溪流回归溪流,我们回归自我,我坚信在每年秋天俯身采种子的人,在来年都会拥有一整个美丽的春夏。唯愿家乡风调雨顺,源头活水,生生不息!

大伙房水库秋景怡人

(抚顺市委宣传部供图)

文字:韩存东

编辑:徐博彦

检校:水 天

责编:景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