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關註現實,反映民生疾苦,於濆【辛苦吟】

2024-04-30國風
壟上扶犁兒,手種腹長饑。 窗下投梭女,手織身無衣。
我願燕趙姝,化為嫫母姿。 一笑不值錢,自然家國肥。

於濆是唐末著名詩人,傳世作品不多僅有幾十首。他在詩壇上的地位無法與李商隱、杜牧等人並肩而立。他關註現實,用詩句反映民生疾苦,讓他在唐末詩壇上自成一家。他寫過一首【辛苦吟】,說出了黎民百姓的真實生活。

唐朝自安史之亂後,運勢從昌盛轉為衰弱。安史之亂由藩鎮節度使平息,此後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朝中皇帝面對權力分化沒有太多辦法解決,匆忙間扶持宦官勢力造成了宦官專權。唐末的宦官權力大到不可想象,他們甚至可以透過宮廷政變決定皇位繼承人。 亂象 頻發,受苦的是黎民百姓,尤其是農民的生活苦不堪言。

於濆在鹹通年間步入官場,經歷宦海沈浮,最終只是個泗州判官。判官,主要負責案件的審理與判決,從事一些輔助工作。在擔任判官期間, 於濆接觸民生民情,對百姓生活中的種種窘迫了解深入。在現實中尋找靈感,用通俗的言語寫出深刻道理,成為他的創作風格。

晚唐詩風變得有些不接地氣,很多詩人追求華麗的語句,在聲律對仗等寫作技巧方面刻意工整。這就造成了詩歌創作陷入形式主義的誤區,詩歌成了文人炫耀才華的手段,而不能反映時代風貌、詩人性情。 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一位成就不俗的現實主義詩人,其中的意義可想而知。

於濆采用「白描」的手法,從生活片段入手,揭示百姓貧苦。他關註的是農民群體,倘若生逢盛世,農民哪怕辛苦也能有口飯吃。農民都活不下去了,流民的生活該有多麽悲慘啊!他看到田埂上扶犁開地的農民,勤勞耕種一年也不得溫飽。農民的妻子在家中也沒有閑著,起早摸黑織布。天天織布,一年到頭給自己做件衣服的能力也沒有。

種地的人吃不上飯,織布的人穿不上衣,這樣的生活讓人無法忍受。當現實與常識出現反差,說明有大事將要發生。「燕趙姝」泛指美女, 嫫母是傳說中的人物,相貌醜陋、人品賢德。於濆用一組對比旨在說明,如果有權有勢的人不再貪圖享樂,任人唯賢,那麽大唐的江山才有可能守住。

於濆的擔憂很有道理,他預感到李唐王朝的統治岌岌可危。農民起義首先在浙東爆發,裘甫、王仙芝、黃巢等人發動農民起義。起義範圍幾乎遍布大唐全境,到處亂戰讓百姓生活徹底陷入絕境。

這首詩名為【辛苦吟】,與其說辛苦,不如說悲苦。唐末有那麽多有才華的人,不止於濆一人對時局走向做出判斷。他們往往身居廟堂,縱觀全域。在這些人中,能夠揭示底層百姓生活的詩人恐怕只有於濆了。農民的利益受損,農民的負擔加重,農民辛苦,這才是現實主義詩人該有的觀察角度。

拓展閱讀

一生好入名山遊,愛寫山水詩的李白
明末文人寫的「盜夢空間」,小說【西遊補】
五柳先生是誰,陶淵明給他立傳
朱棣為什麽要遷都,天子守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