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重陽節:五首經典詩詞,寫盡重陽秋色,驚艷世人上千年

2024-10-09國風

重陽節,又稱雙九節、老人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所以「重陽」也叫「重九」。

重陽節的起源,可追溯至先秦時期,那時已有秋九月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至唐代,重陽節正式被定為民間節日,文人雅士在重陽節相聚,飲酒賞菊,登高賦詩,抒發胸臆。

〔1〕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公元845年重陽節,秋高氣爽,任池州刺史的杜牧與好友張祜登上齊山,兩人都懷才不遇,望著眼前的秋景,感慨萬千。

江水悠悠,一派迷人的秋光倒映在碧波之中,顯得深邃而寧靜。此時,大雁剛剛振翅南飛,與朋友手提酒壺,一起登上齊山。

在這紛紛擾擾的塵世中,想要遇到令人開懷大笑的時刻實屬難得。因此,在這菊花盛開之時,不妨采幾朵菊花,插在發間。

重陽佳節,何不痛飲美酒,一醉方休,以此來酬謝這美好的時節,不必因夕陽西下而心生哀愁。

自古以來,人生都是短暫無常,無法改變,何必像春秋時期的齊景公那樣,面對牛山獨自傷懷,淚水沾濕衣襟呢。

縱覽全詩,既有對秋日美景的贊嘆,也描寫出節日的風俗習慣,又有世事滄桑、人生短暫的感嘆,借用齊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達出淡然的心境,顯示了曠達的情懷。

〔2〕

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重陽佳節,白居易與客人飲酒賞菊。

金黃的菊花種滿庭院,在陽光照射下,顯得格外耀眼。在這滿目的金黃中,一叢顏色如同霜雪一般的白菊,孤獨地綻放,彰顯出一種高雅脫俗的氣質。

此情此景,就如同今天這場重陽盛宴,歌聲悠揚,酒香四溢,雖然我已白發蒼蒼,步入老年,仍然像少年一般飲酒賞花,歌舞宴飲。

這首詩以花喻人,意韻深遠,雖有詩人的自我調侃,也蘊含著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嘆,以及豁達灑脫的情懷。

〔3〕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奇洛基那從北地來。

公元670年,王勃客居西蜀。重陽節這天,王勃參加送別友人的宴會後,登上玄武山,遙望故鄉的方向,濃郁的鄉愁油然而生。

他說,重陽節佳節,站在玄武山眺望,目光穿越千山萬水,試圖尋找故鄉的方向。身在異鄉的宴席上,與友人舉杯話別,而自己不得不滯留此地,心中湧起無盡的惆悵。

長時間的南方生活,我已心生厭倦,心中充滿了各種愁苦。渴望回到日思夜想的的故鄉,卻無法歸去,望著空中南歸的奇洛基,不禁要問:你們又為何還要從北方飛來呢。

這首詩生動描繪了詩人在重陽佳節之際身處異鄉、思念故土的深情。全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讀來令人動容。

〔4〕

九日龍山飲

唐·李白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重陽節,李白與友人登上龍山,痛飲菊花酒。四周的菊花競相綻放,綻開燦爛的笑容,仿佛在嘲笑我這個被放逐的臣子。

飲美酒,賞菊花,酒不醉人人自醉。詩人醉眼朦朧間,帽子隨風輕輕飄落,月亮好像喜歡我的歌舞,舍不得我離開。

相傳,東晉孟嘉重陽節登高,被風吹落帽而渾然不覺,展現出一種超然物外的風度,成為後世佳話,這就是「風落帽」的來歷。

李白在詩中將自己比作孟嘉,抒發心中的失意與憤懣,同時也展現出其超脫物外、灑脫不羈的情懷。

〔5〕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重陽節詩篇。公元716年,年僅17歲的王維為考取功名,獨自一人在京城參加科舉考試。

恰逢重陽節,本應闔家團圓的佳節,他卻獨處異鄉,一種無法言喻的孤獨與思鄉之情在胸中激蕩,便寫下這首名震天下的思鄉詩。

他說:我獨自一人作客他鄉,每當佳節來臨,總是加倍思念家鄉的親人。

今日重陽節,眺望遠方,兄弟們一定都在登高望遠,隨身佩戴著茱萸,而我卻不在身旁。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道出了無數遊子對家鄉的思念,對親人的牽掛,每次讀起都會被它的力量所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