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為什麽這類作品容易在國展中入選,是評委的喜好還是創作容易發揮

2024-02-18國風

我們分析楷書的入展比例,最明顯的還是魏碑統一了天下 ,按百分比來計算,100件作品中有六成至七成是魏碑書體作品,早以成了公開的秘密 ,靜下心來反思這個問題,為什麽評委特別喜歡這類書風呢?其原因有三:

第一:表現形式的多樣性

唐楷的高度讓後人無法超越,唐楷的法度森嚴,歐顏柳趙每種字型要求點畫特別精道,屬於功夫深厚,味道純正的書體,筆法字法要求嚴格,多一點嫌長,少一點嫌短的傳統功夫派。唐楷每一種字型都有很高的辨識度,寫得象帖已經很不容易了,原帖中再度做加減變化,想表達的招式,傳承了上千年,一代又一代的書法好手都已嘗試過 ,始終很難變出花樣來。原因是每種字型都有一定的限制,立下來的標準如標桿一樣是無法跨越的。

魏碑書體,一碑一樣,鑿刻工具所限制,直線條為多,圓融的線條為輔,結體天真爛漫,不強求一點一畫的「標準件 」,更容易在結體性情上得到了發揮,長一點,短一點,大一點,小一點,不計小處的工拙,追求整體的感觀,這樣更容易產生多樣性。國展書法作品追求繼承傳統以求創新求新,繼承的同時評委希望看到創新的作品,這剛好符合魏碑一碑一樣的表現形式,結合不同的書寫工具,對於原碑而言,似於不似都可以寫出不一樣的趣味來。關於多樣的趣味變化,唐楷的表現手法自然是受到了局限。

第二:視覺沖擊效果

對於唐楷而言,寫成中小字更容易發揮,如果將唐楷放大來寫,一旦超過12公分,其線條的中段一定要加強變化,很多入展的唐楷作品,線條的中段一般都添加了隸書和篆書的筆意,否則很難「立足 」的,楷書圓融的線質,線條的質感要求極強,唯有借篆隸才能寫出正大氣象來。魏碑書風的大字,常以側鋒轉中鋒,直線的切筆和折筆,很容易形成三角造型,三角造型極具外形的穩定性,中側互用對中鋒為主的線條,顯然魏碑筆法字法更容易表達一些。

這樣對比下,唐楷的大字要求很強的筆墨功夫,魏碑的開張和方折處理,似乎更容易上手。對於展廳而言,魏碑的大字更容易表現,相比而言,魏碑更討巧一些。

第三:書風的共性更容易尋找

唐楷作為普及發展的書體,筆法和結體有一定的獨特性,筆法的不到位就很難寫出結體的味道來,結體和筆法是兩套不同的體系,只有將兩套體系都能掌握,才能寫出具有「唐味 」的書法來。如果結體規律掌握得再清楚,筆法不到位的話,一樣寫不出那種趣味來。

關於上述的觀點,魏碑書體的可塑性就強很多,掌握了一定的筆法,單點畫進行組合,只要不違背大的結體規律,一樣可以寫出很漂亮的字來,魏碑書體的拆解技巧,唐楷是不能照用的,單這一點就可以磨滅很多初學者的興趣。如把唐楷的點畫進行肆意組合,很容易寫成「四不像 」。

對比之下,結體的變化組合,而魏碑書法可塑性非常強,筆法上處理得幹凈利落,就可以將字形變誇張變化,字徑的大小,筆畫的粗細斜正,可以根據字與字之間要求去切合轉換,二次創作的空間更加自由,相比唐楷而言,一系列的筆法字法便得到了限制。

可以直白的理解,魏碑的優勢可以進行點畫拆分、組合、拼接、收放、安排,再一次融合創作,筆法字法很容易形成統一化,關於這一點,唐楷是不可能強拆拆換 的,不信請試一試,唐楷的內聚氣息一下子就沒有了,這一點魏碑的方、切、側、形的組合,更容易達到協調自然。果然是內部基因決定了外部造型 ,筆者這麽認為,您認為對嗎?

我是四海易術一個退休的糟老頭子,寫兩筆喝兩口是我的愛好,每天分享一點關於書法的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