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書薦丨【即用是體:陽明學深度解讀】——以中國哲學整體為視野,全面深入解讀陽明學

2024-09-09國風

【即用是體:陽明學深度解讀】

傅錫洪 著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內容簡介】

陽明學是一門追求在生活中契入良知、發揮良知作用的學問。本書以中國哲學整體為視野,以二程、朱子、陸象山等為參照,以現實的人為根本關懷,以把握宗旨、以意逆誌為具體方法,以本體、工夫關系為主線,以陽明晚年思想為歸宿,對陽明學展開了全面、深入解讀。解讀所得的主要新觀點為:對陽明而言本體是展現在現實世界中的規範性力量;工夫是一元兩層本體工夫;即用是體是陽明體用論乃至整個思想的特色;知行合一包含本來合一、能夠合一和應該合一三層意思;心即理包含性理直接出於心和性理統攝事物之理兩層含義;良知與天道是既一體又同構的關系;陽明工夫論的內在理路是簡易與真切的互蘊;「良知」意味著即用是體;無善無惡有無所謂善惡和自然好善惡惡兩項含義;真誠惻怛對陽明思想具有總結性意義;等等。

【作者簡介】

傅錫洪

中山大學博雅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山大學青年拔尖人才計劃入選者。先後獲復旦大學哲學學士、哲學碩士和日本關西大學文化交涉學研究博士學位(國家公派)。主要從事宋明儒學、東亞儒學和儒家宗教性問題研究。完成1項國家社科基金青年計畫和多項教育部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計畫,在【哲學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50多篇,譯文和綜述多篇。10余篇文章獲【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和人大影印報刊資料摘編或轉載。

【目錄】

導論/001

第一編 本體

第一章 知行合一/051

第一節 直接針對朱子忽視本心之知的問題而提出/053

第二節 知行合一的三層含義/059

第三節 重建知與行、我與萬物的原初關聯/068

小結/078

第二章 心即理/082

第一節 陸王與朱子的異同/083

第二節 「心即理」的含義與宗旨/096

第三節 「心即理」意味著理生於心/122

小結/151

第三章 良知即天道/158

第一節 不僅同構而且一體/162

第二節 化育萬物的功能職責/177

第三節 不滯於萬物的運作方式/190

小結/202

第二編 工夫

第四章 中晚年工夫論的轉折與連續/211

第一節 中年工夫論以切要為焦點/214

第二節 格物工夫受本體指引和推動/221

第三節 本體指引和推動作為中年工夫論的普遍特征/225

第四節 致良知的提出與陽明工夫論焦點的變化/229

小結/234

第五章 晚年工夫論中的致知與誠意/238

第一節 突出致知使工夫變得可靠且簡易/240

第二節 突出誠意可以促成致知工夫的落實/245

第三節 致知與誠意各有所指而又相互蘊含/253

第四節 陽明工夫論演進的內線上索/259小結/263

第六章 兩層工夫/265

第一節 朱陸對工夫階次的不同理解/268

第二節 陽明對兩層工夫的選擇/282

第三節 兩層工夫各自的特點/298

小結/317

第七章 工夫論的內在理路/320

第一節 從早年經歷看陽明工夫論的要義/324

第二節 簡易與真切相互需要/331

第三節 簡易與真切相互促進/336

小結/342

第三編 體用

第八章 性/351

第一節 心性合一於現實世界/356

第二節 即用是性,離用無性/362

第三節 性的直接性與充足性/370

小結/373

第九章 「良知」/379

第一節 「良知」意味著即用是體/382

第二節 陽明對朱子學及明道、象山、甘泉之學的揚棄/409

第三節 「良知」之前的言說及其局限/429

第四節 「良知」本身的局限及陽明後學的分化/437

小結/451

第十章 未發已發/454

第一節 作為潛在思想資源的五峰、南軒的主張/457

第二節 主要針對朱子的兩層區分而來/467

第三節 良知即已發而為未發/476

第四節 從兩個層次展開/482

第五節 兩種可能質疑及其回應/496

小結/502

第十一章 動靜合一/508

第一節 動靜合一的第一層含義/510

第二節 背離第一層動靜合一的兩種問題/514

第三節 動靜合一的第二層含義/520

第四節 動靜合一的第三層含義/523

小結/528

第四編 四句教

第十二章 無善無惡/533

第一節 無善惡可言與離用無體的體用論/536

第二節 自然以及勉然好善惡惡的工夫/549

第三節 道德境界與天地境界/560

小結/569

第十三章 兩種【大學】詮釋,兩種四句教/571

第一節 可以實施的正心工夫/576

第二節 兩種正心詮釋的交織/579

第三節 平日四句教/583

第四節 定本四句教/588

小結/592

第十四章 天泉四句/597

第一節 好善惡惡的兩條工夫提升之路/598

第二節 只能在用上說體/603

第三節 龍溪與陽明的離合/609

第四節 徹上徹下的四句教/614

小結/621

第十五章 嚴灘四句/622

第一節 龍溪揭示的無心工夫/623

第二節 嚴灘四句的本意/629

第三節 另一條隱含的工夫提升之路/633

小結/637

第五編 真誠惻怛

第十六章 真誠惻怛之工夫/641

第一節 真誠惻怛的思想淵源/643

第二節 借助真誠工夫以呈露惻怛之仁/650

第三節 借助惻怛之力以維護真誠狀態/654

第四節 真誠惻怛與誠意、致良知的關系/659

小結/661

第十七章 真誠惻怛之本體/663

第一節 真誠惻怛是工夫的動力和準則/664

第二節 真誠惻怛是針對克除私欲的問題而來/666

第三節 真誠惻怛之動力源自生生之仁/669

第四節 一體之痛感即是化知為行、為善去惡的根本動力/672

小結/676

第十八章 真誠惻怛的總結性意義/679

第一節 本體與工夫的統一/682

第二節 動力與準則的統一/686

第三節 勉然與自然的統一/689

小結/692

征引文獻/695

初出一覽/709

後記/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