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大系統觀全像註【道德經】:第一章

2023-12-10國風

【大系統觀BBB】

西方有些詞,與「道」意義很相近,或者說它們就是「西方的道」。比如最早的赫拉克利特的「邏各斯」、柏拉圖的「理念」、亞里斯多德的「共相」,以及後來康德的「物自體」等等都屬於「道」。在歐洲中世紀基督教哲學時期,尤其是經院哲學時期,存在著「唯實論」、「唯名論」。這些思想都在討論「道」與「名」、「有」與「無」的問題。簡單粗暴地說,在西方,「道」叫「形而上學」,「有」叫「存在」,「無」叫「虛無」。

大系統觀認為:

所有事物都可以看作一個系統,系統的核心是吸子,系統吸子是虛實疊加態的,它承載著系統的使命、意誌、目的、意義、功能和全像。系統吸子要經過物化才能形成系統,物化前,它是虛的,即處於「無」狀態;物化後,它就是實的,處於「有」的狀態。「有」是會消亡的,會重歸於「無」;「無」是會生發的,會再創造出「有」。

不論系統吸子是否物化,它的全像,亦即道,都是存在的,是永恒的,但這個全像或者道,是無法完美描述的。

從道的角度看,物化成什麽樣的系統,是吸子中的全像決定的,這個全像就是「道」。完全完整的全像是不可能獲得的,也就是說,完美的道不可能被我們完全掌握,你怎麽描述這個道都是不完整的,所以「道可道,非恒道。」

從名的角度看,吸子一旦物化成一個系統,它就會有個「名」。而依據全像物化出來的各種系統或者具體事務,我們為了辨識它,都要給它取個「名」。同一個系統或事物,不同的人可能會取不同的名,而隨著時空的演變,這個名字也是會變化的,所以「名可名,非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