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透過自我的滿足去界定生命的幸福|十畝之間,去擁抱所得

2024-01-17國風

「 馮遠作品 |【詩經】畫意篇 |【十畝之間】」

「歸去來兮」。回家去吧!田園快要荒蕪了,為什麽不回去呢?夕陽無限好的一天裏,身著農裝拿著農具,耕耘獨屬於自己的小天地,一盞清茶、一壺濁酒,享受難得的好時光。

正所謂「勤靡余勞,心有常閑;樂天委分,以至百年」。人這一生,只要不遺余力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樂於聽從上天和命運的安排,心中自然會悠閑自得。

「因此,歸隱鄉裏,淡泊名利,回歸自然,又有何妨?」。

【菜根譚】有言:「以我轉物,逍遙自在。」人是天地萬物的主宰,以自己為中心去運轉萬物,就不為物所累,便能逍遙自在。人之活著,要想遠離煩惱、活得瀟灑,就要明白得與失、成與敗、禍與福可以相互轉換的道理。看得透人生迷障、命運多舛,自然就會心胸開闊、從容淡定。

願每個人都有「悠然見南山」的豁達與勇氣...

畫意系列

畫意系列

馮遠詩意圖-「詩經」畫意篇-【十畝之間】

馮遠作品【十畝之間】

魏風 ·十畝之間

——【詩經】

【十畝之間】原文

夕陽斜暉,照進了一片一望無垠的桑樹園裏,繁茂濃郁的桑樹葉掩映之下,是一派閑適輕松的晚歸場景,結束了一天的采桑工作,桑樹園裏女子們呼喚同伴的聲音此起彼伏,喜氣洋洋,輕松歡樂,一天采桑工作的辛苦與煩勞,都被這樣的愉悅氣氛撫平了。

雖然【十畝之間】是以表現采桑女勞作為主題的歌謠,但是詩歌的情感基調卻是輕松的,歡樂的,不見對繁重工作的抱怨,也不見對壓迫不得反抗的無力,這就與【詩經】中收錄的其他勞作主題詩歌形成了鮮明對比,這樣的閑適自得,這樣的歡快無憂,與陶淵明在【歸園田居】中傳達的超然情感貌似而神異,「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這份豁達與開朗,聞之,心動,望之,心怡。

馮遠作品【十畝之間】-「桑樹」

那些青春的朝氣,那些勤勞的收獲,那些忙碌後的滿足和晚歸時的歡樂,都在詩歌中那些自然拖長了地語調中得到了體現,為了表現這種溢滿詩歌的喜悅情感,畫家也以滿來填充畫面,將畫面的構成要素處理的滿滿當當,滿滿當當的桑樹林,滿滿當當的笑臉和滿滿當當收獲後的背簍。

如果空是為了表現距離,邀請走進,預留位置,那麽滿應該就是表現充盈,分享所得,享受收獲吧,因為只有足夠的鋪滿才足以表達這份溢位畫面的喜悅吧,不然,那些充斥的綠色生機、那些躍動的生命情趣、那些的溫情的守護見證,又將何去何從。

整片充盈出畫面的綠色桑樹園,將女子們團團圍住,也將即將跳出畫面的鮮活的生命體驗團團圍住,他們廣袤無垠,厚重而繁密,是收獲的象征,也是希望的象征,即便有著枝繁葉茂的桑樹掩映,那些顧自流動著的脈脈生命力,也依然頑強而堅韌吧,不然,這些盎然的活力,這些逼人的朝氣,又怎會川流不息,永無止境呢。

馮遠作品【十畝之間】-「桑樹」

女子肩背手挎的背簍裏,也是裝得滿滿的桑樹葉,葉子從背簍中溢了出來,舒展而新鮮。女子們臉上的笑容也滿得溢位了嘴角,笑彎了眉眼,或回眸問候,或側臉相迎,或探身向前,每個人的笑容都鋪滿了臉頰,在晚霞的映照中,更顯溫暖與和樂。好似只有這樣方方面面的滿滿當當才能抒發出這樣飽滿的情感,才能使這樣祥和愉快的晚歸場景充滿生命的厚度。

而滿又不只是畫面構成中的滿,更隱含了情感傳達和勤勞傳承的滿,因為這樣歡樂的場面中,不僅有年輕女子,還有一位傾身向前的老者,她隱在人群的最深處,只露出了上半身,歲月的痕跡已經堆滿了她的笑臉,她欣慰且滿足的看著眼前這些年輕的面孔,她一定是一位充滿智慧且懂得感恩的老者吧,不然這成片的桑樹林、這溢滿背簍的桑樹葉,又怎會如此讓人充滿希望呢?因為種桑養蠶的傳遞、勤勞質樸的傳遞、笑對生活艱辛的傳遞,一定與這位老者有關吧,不然這夕陽余暉照耀下的桑樹園,又怎會如此歡樂且充滿對生活的喜悅呢?

馮遠作品【十畝之間】-「采桑女」

但是,這樣的滿溢位畫面的喜悅情緒中,卻又隱隱的隱藏了一絲絲的憂傷,這一絲絲的憂傷那麽輕盈,那麽微不可見,但卻在隨著美麗的女子歡喜雀躍攜伴而歸時,在夕陽西下余輝透過繁密的桑樹林星星點點的灑落在桑樹葉上時,這種淡淡的憂傷開始彌漫,可能是因為那些充斥畫面的一眼望不到邊的桑樹林太過飽滿了吧,也可能是畫面中女子生動歡樂的神情太過於耀眼了吧,使這樣的滿溢,這樣的充盈,又顯得那麽遙不可及,那麽理想美滿。

可能畫家也感受到了這隱隱的、微不可察的憂傷,所以,為了疏解這些不確定,畫家為畫面中的女子,也為觀者預留出了一條走出去的通道,在這個通道的角落裏,不再有溢滿出畫面的桑樹,也不再有充盈的歡笑,一切都開始變得適中,變得柔軟,不那麽飽滿,也不那麽過度,剛剛好夠一個走出去的距離。如此,那淡淡的憂傷開始有了釋放的渠道,那滿溢的情緒開始有了消解的方向,那滿滿當當的綠色和層層疊疊的枝葉,開始有風拂過,開始有陽光穿過,畫面流動起來了,那些在畫面內充盈的、亂撞的喜悅與滿足也開始走出畫面,走向遼闊的遠方。

馮遠作品【十畝之間】-「采桑女」

這樣,畫面中的那些裝不下的外延內涵,也就找到了釋放的方向。為什麽這麽歡樂呢,為什麽即便辛苦勞作一天了還是這麽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呢,這條通往畫面之外的道路,為了我們更多表達歡快情緒的指向。

耕耘的喜悅來自於收獲的回饋,收獲的回饋來自於生活的滿足,生活的滿足來自於身心的閑逸,如此,我們是不是就可以真正理解了這樣的飽滿喜悅,真正感悟了這樣滿溢歡快,因為,這樣的喜悅是收獲後的豐衣足食,這樣的歡快是年復一年辛勤耕耘的守護與見證,那些經年累月的彎腰屈膝,那些日復一日的揮鋤翻土,那些風裏來雨裏去的守望,總歸是得到了最溫柔的回應。

到此,我們是否也找到了那一絲絲憂傷的來源,因為那樣的滿溢,那樣的充盈,終究是少了一些厚度,少了一些層次,所以,畫家看到了,表現了,如此,這樣喜悅的晚歸,才會更具溫暖的向度,才會更有溫情的回響吧。這些增加了溫度、增加了體悟、增加了的飽滿與充盈,才會是那真正咧開嘴笑的滿足吧。

還好,有了這條路,還好,溫暖的守護終究是有了可以擁抱的理由。

馮遠作品【十畝之間】

藝術家簡介

藝術家馮遠

馮遠,畫家、教授、公務員、文化學人,1952年生於上海。1980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研究生班,師從方增先先生。1996年起歷任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國家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長、藝術司司長、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文聯副主席、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兼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名譽院長、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館長、上海美術學院院長、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等職務。

作品多以反映歷史題材和現實生活為主,造型嚴謹生動、生活氣息濃郁,繪畫形式新穎,尤以擅長創作大型史詩性作品和古典詩詞畫意作品。代表作品有中國畫【長城】【星火】【母子圖】【屈原與楚辭】【世紀智者】【逐日圖】【世界】等;主要論著有【東窗筆錄】【重歸不似之似】【回到單純】【人的藝術和藝術的人】【水墨人物畫教程】等150余萬字;出版畫集畫冊10余種。從藝四十余年來,曾多次赴歐美亞多國舉辦個展、巡展,並做演講授課,作品被國內外多家博物館、美術館收藏。曾獲國家優秀教師和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作者簡介

作者、策展人陳遠誌

陳遠誌,資深媒體人、出版人、策展人。北京華夏思想者品牌管理公司總經理、中糧長城文化研究院院長。曾任【藝術鏡報】、【靜雅藝術網】總編輯;【新華月報】總經理,創辦【人民藝術家】雜誌。2006年至今在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軍事博物館、恭王府、中華世紀壇、李可染畫院、安徽省博物館、亞明藝術館等場館策劃並實施眾多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文化藝術大展。代表性展覽如下:【藝術鏡報】一、三、五、七周年紀念展、日出東方—馬克思在中國暨人民出版事業90周年紀念展、「錦繡中華——當代新徽派版畫作品展」、新時代、新徽派安徽書畫40年精品晉京展、‘日用即道’華夏思想者品牌啟動儀式暨全國名家書畫展」、「幹杯-華夏思想者生活藝術展」、「共融-華夏思想者青年藝術家聯展」、「共生-觀滄海-吳雪書法生活藝術展」等。

下期預告

下期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