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這位閔行人是孔子七十五世孫,被教育界奉為山鬥

2024-07-15國風

墾荒的年代雖已遠去,

但召稼樓的迷人風采依然誘人,

召稼樓的鐘聲依舊在人們的耳際回響,

在歷史的上空回蕩。

「發現閔行之美」系列叢書誦讀活動的第十五季,我們邀請了上海市閔行中學東校的青少年來誦讀【月滿召稼樓】。今天,你將聽到的是【教育山鬥孔祥百】節選。

教育山鬥孔祥百

孔祥百,1866年生於召稼樓西北的陳行,字誌怡,譜牒載其為孔子七十五世孫。

孔祥百像

自幼端重嗜學,尤喜詩文,性格狷介,淡泊名利。塾師授以帖括(科舉考試的文體),而祥百沒有像塾師希望的那樣專註帖括,只是憑著自己的誌趣博覽隨寫,故「屢試屢躓」。戊戌變法開始,他才獲得黌門學子的名籍。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懷揣「教育救國」理想的孔祥百,受公費資助,跨出國門,東渡扶桑,進入日本宏文學堂師範科學習。學成歸國後,受聘三林學校教務,他躊躇滿誌,在美麗的天池湖畔,掀起了層層大波。

封建的學校規章制度被革去,學生自由全面發展成為新的教育目標。脫離生產實際、脫離社會現實的教材,被富有新思想、新知識的新課本所替代。改變教師為學校主體的管理模式,成立學生自治會,讓學生參與學校的管理,讓學生在教師的主導下自己管理自己,從而啟用了學校的機體。會議室裏,學生自治會組織的討論會,正在對學校的各項管理事項進行磋商,對教育改革的利弊進行廣泛的辯論。仰高亭內,學生自治會成員正在和有細微過失的同學進行「公開談判」,讓犯錯的同學自己認錯,自己懲罰,自己改正。

上海縣三林中學老校門

學生心悅誠服,效果顯著深遠。紀念館裏,由師生共同主持的反對列強侵占中國的報告會,反對張勛復辟的聲討會,為建立強國而認真讀書的演講會,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體育館裏,師生互動的球類比賽、體操比賽,接二連三、熱鬧非凡。師生「愛國之熱心」得到了昇華,師生互相關心,相互尊重的美德得到了弘揚,學生成績和動手能力有較大的提高,三林校園一衍生機,學校面貌燦然一新,三林學校聲名鵲起,譽滿滬上。這生動深刻的變化,皆先生雨化之功、育人之果。令孔祥百想不到的是,他創設的「學生自治」新樣式,竟被地方移植為地方自治的榜樣。這一世間奇事,折射出三林學校在社會上的作用和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之高。

孔祥百大刀闊斧地改革,改革取得的很大成績,震動浦江兩岸。不久,他被聘為上海縣教育委員、江蘇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舍監、浦東中學、民立中學教師。不管在哪裏,不管在哪個崗位上,他必以嶄新的教育思想,創造性地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斐然成績」,被教育界奉為山鬥。

愛鄉愛國是孔祥百生命的全部,也是他教育理念的根本。他沒有一刻不在思考怎樣使兒童從小樹立愛鄉愛國的思想。他認為「愛生於情,情生於知,不知其鄉,何以愛鄉,不愛其鄉,何以愛國」。他反對把學生訓練成會走路的百科全書,他特別註重培養學生優美的品格。本鄉及鄰鄉學校,只教兒童識字習算,學生對家鄉的人文史地、風俗物產一無所知,這樣的教育焉能激發兒童愛鄉愛國的情懷?於是,他在繁忙的教務之余,和沈頌平、秦壽農、胡祖德一起,編寫了一本「教科書樣式」的鄉土誌,供在校學生學習,供校外民眾閱讀。只有知之明,才能愛之切,「愛之切,則必有發揮光大之可能」,才能為家鄉為國家的改造和建設奮鬥奉獻。學以致用的【陳行鄉土誌】堪稱誌中「樣式之最」,也是品德教育的好教材,值得我們後人好好研究學習。

【陳行鄉土誌】

「師範」是孔祥百一生的自律,終生的踐行。凡要求學生做到的,祥百首先做到。學校教務之遐,則常年不懈地書法繪畫並有邃養。時人評他的書法神似翁同龢、楊守敬,繪畫近似蒲華、胡公壽(海派畫代表之一),成了頗有名氣的書畫家和鑒賞家,為學校書畫教育營造了良好的氛圍起到了示範的作用。在社會生活中。他尊賢親仁,表裏一致,決不以衣帽待人,凡村翁裏媼亦殷勤款接,相與話桑麻、談家常,述「兒時趣事」;向他請教文字的人或咨詢瑣事的人,祥百必與之詳細商榷討論,直至滿意而去,絕無怠慢之情,傲視之態;每逢假日,學生來訪,群集孔廬,大家「抵掌高談雜以諧謔」,先生則默坐靜聽,間亦莞爾。執掌鄉議事會時,他秉持公德民主,議案符合公理,契合民意,深得民心,廣受民眾支持。所有這一切,都源自孔祥百淵博的學問、純粹的師德。

【度帆樓詩草】書影

孔祥百殫精教課之外,博通名人詩集,致力於古體詩歌的創作。現僅存【度帆樓詩草】兩卷,選三首與君共享:「筍鞋曉踏寒煙裏,江邊宿鷺驚人起。打頭風雪一舟橫,老漁酣擁蘆花被。」(【曉起】);「掌中炸彈轟如雷,一條血路對面開。奮足踏過亂屍堆,後勁紛紛滾上來。前鋒已得大炮台,平地一聲呼快哉。噓嗟乎,南山兮可摧,東海兮可埃,此軍一往不可回。」(【敢死隊】);「老天斧鉞來何暮,幾多權力通天路。懸案不結經千年,不誅檜賊誅檜樹。」(【嶽墓鐵像】)。從詩稿中,人們讀出了祥百登閣作賦的才華,拔劍高呼的氣概,一往無前的勇氣,吹醒睡獅的壯誌,掄斧斬檜的決心——真是滿紙風雷,字字壯懷,句句稼軒。

1937年「七七事變」後,上海被日寇侵占,孔祥百義憤填膺,終至重病復發,於1938年憤懣而逝。

2023年5月起,區政協辦公室、區教育局、團區委和區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了「發現閔行之美」系列叢書誦讀活動,陸續邀請閔行區多所學校的青少年一起來讀好書、善讀書、懂歷史、愛家鄉,合力推動「閔行情」讀書活動落到實處。

第十五季,我們邀請了上海市閔行中學東校的青少年來誦讀【月滿召稼樓】。

浦江召稼樓所處的這塊土地,是上海農耕文化的起源地,所以,【月滿召稼樓】自然不僅僅單寫這座樓,而是浦江鎮這塊土地上的人和事,歷史沿革,風雲變幻。如今,召稼樓這本厚重的書已翻過去了沈重的一頁,這裏的歷史建築經過修復改建,成了上海著名的旅遊景點,成了浦江鎮妍妍向榮的縮影,昔日的風物有的已經湮沒,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有的依然存在,且生機盎然。今天我們把其中的一部份生動的故事集結於此,目的是為流布後世,發揚光大。

2024年7月起,第十五季正式開啟, 每個工作日的21:30 ,我們不聽不睡!

一起聆聽閔行聲音,發現閔行之美……

來源:今日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