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余秀華【一朵雪】:有多少需要相守的顏色,才能完成沒有缺口的心

2023-12-09國風

好詩寫心聲,因有感而發。轉眼小雪節氣已過,大雪節氣也到了。北方早已下過幾場雪。一個人安靜的時候,很適合讀詩。本期我們分享余秀華的作品【一朵雪】。

【一朵雪】

詩 / 余秀華

混跡在整個荒原。整個冬天時間的荒蕪

有多少需要相守的顏色,才能完成沒有缺口的內心

如果僅僅一筆,它的一生就被覆蓋

但是唱吟都在拖泥帶水的人世裏

包括蝴蝶和一個曖昧溫暖的春天

它在半空的時候和夢撞見,落下來就清新了

如果一個世界足夠單薄

它的緘默便完成了與整個時間的對峙

和解

剩下的事情,就是在不遠的地方

找到等待它的一滴水

把它覆蓋

余秀華這首作品雋永含蓄,深得詠物詩的要旨,亦即:詠物既要貼合事物的特征,也要巧妙地體現自己的情懷、感悟和心誌。這在很多傳統古詩裏的詠物篇章中完美地得以體現。比如詠菊「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比如「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等等。

傳統詩詞裏的詠雪篇章,一些是對雪花飛舞之狀的喜愛而作,如謝道韞「未若柳絮因風起」,板橋句「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都不見」,納蘭詞「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另一些是寫靜態雪景的,「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白樂天的句子如「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靜中有動,感覺尤其好。放到現代詩中該怎麽寫呢?下面我們就細細地讀一讀余秀華這首【一朵雪】。

這首詩共有四節,每節三行。全篇沒有包含一個「雪」字,而又從不同的角度突出了一朵雪花的身世特點,結合詩人自己的獨特生活感受與情懷,尤其展示出一種楚楚動人的詩意。

一開頭女詩人以荒原、荒蕪之冬為背景,作為一朵雪花在孤寂蕭瑟的特定時空裏生存的環境因素,從而烘托出一朵雪輾轉飄零的淒楚形象。詩人這麽寫它:「混跡在整個荒原。整個冬天時間的荒蕪 / 有多少需要相守的顏色,才能完成沒有缺口的內心 / 如果僅僅一筆,它的一生就被覆蓋」。

詩人習慣於在第一行裏運用略去主語「一朵雪」,或者說直接以題目為主語,來強調謂語動詞「混跡」所呈現給人的那一種飄無定所、顛沛流離的狀態。在荒涼原野的天空和荒蕪的冬天出沒——詩人一起筆就用擬人手法把一朵雪的高潔形象給點畫出來。在這樣毫無生機的時空裏,一朵雪花有著隨遇而安的通透,有著和光同塵的智慧,於是,本來短暫的一生裏也似乎有了漫長的期待。

這種期待無疑讓一個淒涼的季節和一顆荒蕪的心充滿了生機,充滿了對一種美好情緣和生活的向往。這種向往可以是「今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頭」的渴慕之思。

一個女人內心的缺口需要那一朵雪花象征著相約相守之意的白色來融合、覆蓋,進而痊愈。但是,她的詩句寫得是如此的蘊藉含蓄,卻又讓人瞬間就明白一顆晶瑩玲瓏的心在渴望什麽。這需要多少片近乎晶瑩剔透的白色才能讓她的心愈合得不再有缺憾呵。

第二行裏的委婉自問,包含了一個女人無盡的綿綿情思、惘然之意,自有柔情萬千。相守的顏色只是一種象征,它的矜持之意在於能夠長相廝守。可在一朵雪短暫的生涯裏,即使它的生命簡單得只用一筆就能繪出它的形狀,給出它的色彩,那麽它這一生也會很快被覆蓋,逝去。相守一生永遠就是一種夢想和缺憾。第二行自問,第三行自答,而所答亦非理想的結果。讀後叫人傷感不已。

第二節緊承第一節的第三行裏設想的問答之意,並跳轉到現實世界裏來,一反混跡荒原的無聲身影:「但是唱吟都在拖泥帶水的人世裏」。

唱吟,是女詩人賦予一朵雪的人格化。這種人格化是女詩人自身特有的心聲。一旦雪花有了這種吟唱的形象,就更加令它有了豐富的內涵。它在天空載歌載舞地來到這人世,它在表達快樂嗎?顯然不是。因為詩人又賦予它拖泥帶水的生活軌跡。這軌跡同樣是詩人自己的親身經歷。

詩人已經不止一次用「拖泥帶水」來形容自己的生活。記得她在給詩人陳先發的一首作品裏這麽寫道:「湖邊的蘆葦搖晃,腥味濃稠 / 我這拖泥帶水的一生啊。那些撲到岸邊的浪 / 都退回為水了」。 所謂的拖泥帶水,勢必包含了顛沛流離的生活,艱辛坎坷。蕓蕓眾生,大抵如此。為什麽詩人這些句子能打動我們?因為她寫到我們心坎上去了,她的生活之路和我們差不多的。

一朵雪的吟唱既有對含辛茹苦的生活的抗爭,也有對美好理想、浪漫情懷的追求:「包括蝴蝶和一個曖昧溫暖的春天 /它在半空的時候和夢撞見,落下來就清新了」。

第二節對一朵雪的描寫可謂神來之筆,特別是第三行,堪稱金句。予心於物,形象感人,寄情於象,不著痕跡。詩歌金句有時在一首詩裏能獨辟佳境或佳意,有時與全篇相融相連而成妙境或妙意。前者可謂點鐵成金,後者可謂畫龍點晴。第三行這一句屬於後者。這一節正是女詩人在泥裏生活在雲端寫詩的完美體現。

在天上與夢撞見,落下來清新不俗,想必那一朵雪的夢裏一定包含了童話世界,仙人之境,浪漫之旅。想著一個世界的銀裝素裹,置心其間,誰不感到清新脫俗呢?這就是一朵雪帶給我們的氣息和體驗,是女詩人化之為詩的理由。

第一節從一朵雪撫慰人心的顏色的角度寫,第二節從一朵雪吟唱和夢想的經歷,以有聲的角度來寫,第三節則從無聲的角度來寫對這人世的理解與寬宏。

一朵雪也是一個世界。雖然它看起來很簡單,幾乎可以一筆落成;顏色也不鮮妍奪目,只是素白無瑕。說它孤零單薄,看它沈吟不語,但它內心的每一處玄關都有自己的決絕和堅忍。它拒絕內心的荒蕪,就形成了與時間的對峙;它堅忍直到一個春天的來臨,才漸漸達成了與時間的和解。而愛與不愛,始終無以言表,只以行動來表達它的態度。

第四節所表達的仍然是一種理想境地。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讓情懷和夢想落地:「就是在不遠的地方 / 找到等待它的一滴水 / 把它覆蓋 」。夢想和情懷落地的時候,這朵雪也耗盡了畢生的精力,走到了生命的終點,但它不枉此生,不負此行,正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縱觀余秀華這首【一朵雪】,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擬人手法的運用,十分貼合詩人對生命、生活軌跡的閱歷、感悟。這也恰恰是古人對詠物詩「體物為妙,功在密附」的成功反映。關於這首詩,諸位詩友感覺如何?歡迎一起討論交流。歡迎關註白馬侃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