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東晉)王羲之 行書 【快雪時晴帖】 「二十八驪珠」「天下法書第一」

2024-10-19國風

一、【快雪時晴帖】的藝術魅力

【快雪時晴帖】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中國書法史上的璀璨明珠。其筆法圓勁古雅,提按頓挫節奏起伏平胡,以圓筆藏鋒為主,起筆與收筆勻整安穩,從容不迫,骨力中藏。整帖雍容古雅,圓渾研媚,或行或楷,無一筆掉以輕心,無一字不表現出意致的流利秀美。

結體勻整安穩,以方形為主,行書中帶有楷書筆意,富有輕快的節奏感。帖中 「羲之頓首」 以行草開頭,「山陰張侯」 以行楷收筆,形式優美而富於層次。例如 「快」 字左右相向,顧盼生情;「雪」 字上部傾斜,末筆調整重心,於平正中見險絕,於險絕中寓平正。

用墨清和爽朗,給人以清明之感。在妍美中又有厚重之感,書文並茂,帶來文學與藝術的雙重享受。其獨特的節奏韻律,猶如涓涓細流,舒潤輕靈地流淌,又不失遒勁筆勢。

此帖被後人推崇,一方面是其藝術價值極高。從點畫到結體,再到章法,無不展現出王羲之精湛的書法技藝和深厚的藝術修養。另一方面,它承載著歷史的厚重。歷經千年,從唐初賜丞相魏征,到輾轉於眾多名家之手,最後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其流傳過程充滿傳奇色彩。眾多名家的題跋,如趙孟頫的小楷、乾隆的禦筆等,為其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快雪時晴帖】不僅是一件書法作品,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見證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歷程。

二、在書法史上的地位

【快雪時晴帖】被視為僅次於【蘭亭序】的行書代表作,在歷代書法名品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從書法風格來看,它與【蘭亭序】有著相似之處,卻又獨具特色。【蘭亭序】以其豐富的變化和磅礴的氣勢著稱,而【快雪時晴帖】則以其平胡典雅、從容不迫的韻味引人入勝。該帖在筆法與結體上,與【蘭亭序】有不少共性,卻又收住了鋒芒,體現出一種樸素的人文關懷。

在歷史長河中,【快雪時晴帖】對後世書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唐代李邕【麓山寺碑】與【李秀碑】的筆法與體勢能看到此作的影子;元代趙孟頫晚年的行書也遠祖【快雪時晴帖】。眾多書法名家取學此作,足見其在書法傳承中的重要性。

它被古人稱為 「天下法書第一」,雖有爭議,但這一贊譽也體現了其在書法史上的崇高地位。在中國十大傳世名帖中,此作與王珣的【伯遠帖】和王獻之的【中秋帖】並稱 「三希帖」,並位列首位。乾隆皇帝將其與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合稱為 「三希帖」,且置於首位,足見對其珍愛有加。

【快雪時晴帖】不僅是書法藝術的瑰寶,更是歷史文化的見證。它歷經千年,輾轉無數藏家之手,題跋數量眾多,鑒藏印章目不暇接,充分證明了其珍貴程度。在書法史上,它猶如一顆璀璨的明星,照亮了後世書法發展的道路。

三、行書特點

【快雪時晴帖】充分展現了王羲之獨特的行書特點。用筆圓轉靈活而又平穩。帖中筆畫轉折流暢自然,毫無生硬之感。例如 「果為」 二字的連線,並非一個動作的結束,而是一個連續轉折的過程,控制好節奏與力度後,呈現出流暢完整的用筆過程。起筆藏露兼用、中側並施,使得線條豐富多變。轉筆調鋒極為流暢,如 「快」 字左右相向的兩部份,呼應關系明顯,「夬」 的右肩略微高聳,末筆右頓,調和了傾斜的姿勢;「雪」 字上部向左傾斜,末一橫畫收筆有向右下的筆勢,調整了整個字的重心。

結字上因勢生發,收放自如,開合有度,絕不雷同,字形妍美。每個字的結構都根據筆畫的走勢和整體的布局進行巧妙安排,既不失平衡美感,又富有變化。如帖中 「羲之頓首」 以行草開頭,「山陰張侯」 以行楷收筆,形式優美而富於層次。同時,重心忽左忽右,全域依然勻整安穩,不失平衡,俯仰生情,神完氣足,表現出悠閑逸豫的意致。

章法上順勢取勢,不激不厲,從容有節制,氣韻生動。第一行上下的 「行氣」 一貫,每個字橫向的筆畫,傾斜的角度大致相同,而同一行字的重心也都在同一中線上。第二行間距疏朗,重心錯落。「果為」 有連筆,其他的字間距較疏,重心也有偏右偏左的變化。第三行自然作結,美感豐富。最後 「山陰張侯」 四字,氣完而神足。

【快雪時晴帖】的這些行書特點,充分展現了王羲之精湛的書法技藝和深厚的藝術修養,也為後世書法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和啟示。

四、歷史背景

羲之晚年毅然辭去官職,追求隱逸自然的生活,專心信仰道教,縱情山水之間。這種生活狀態使得他的書法藝術更能表現與抒發個人性情。

東晉時期,書法受到其他學派影響,但總體在儒家思想背景下發展。王羲之的書法風格雖受魏晉玄學思想影響較大,總體基調仍保持儒學觀念,呈現出自然爛漫且具有平淡中和之態的意境,這也是其書法作品被後世帝王喜愛和推崇的原因。

在東晉時代,信劄是常見交流形式。人們依靠奇洛基傳書,書寫地址需詳細,當時書帖中多涉及信使之事。【快雪時晴帖】即是王羲之在大雪初晴時寫給友人 「山陰張侯」 的問候信劄。

東晉時期的書寫環境也有其特點。筆多用鼠、兔毫等偏硬毫或兼毫筆;墨以松煙墨為主,三國韋誕對其配方進行革新,東晉時已日臻成熟,為二王書風奠定基礎;紙為白而亮、表面平滑受墨、紙質堅韌的麻紙,後期出現麻與楮皮、桑皮等混合紙;硯南方多用陶瓷硯,北方則多用有雕刻的石硯,硯式多為有足硯;書寫用家具資料缺乏,但從漢代畫像及唐代高幾案的發展演變來看,魏晉南北朝時期可能存在高幾案,只是其是否用於文人書寫尚無詳實資料證實。

【快雪時晴帖】自東晉誕生以來,歷經多個朝代的流傳歷程。唐代初年魏征擁有了它,後來傳給褚遂良;北宋初年,又讓蘇易簡得到了,後來轉到米芾手中;南宋時期,則在高宗內府;明代又輾轉多人之手;到了 1746 年,即乾隆 11 年,成為皇帝的收藏品。清朝滅亡後,被收藏入北京故宮博物院。後來因戰爭先後轉移到貴州、南京等地。1949 年初,再次被轉移,現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

五、作品介紹

【快雪時晴帖】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行書書法作品,全文共 4 行,28 字,是一封以愉快心情對親朋友人的問候信劄。內容為 「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其尺寸為縱 23 公分,橫 14.8 公分,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此帖被譽為 「二十八驪珠」,被古人稱為 「天下法書第一」,與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被乾隆合稱為 「三希」,且此帖列於首位。從唐初開始,【快雪時晴帖】就備受珍視。唐初賜丞相魏征,後傳於褚遂良。唐末宋初歸蘇易簡,又傳於蘇家子孫蘇舜元、蘇舜欽兄弟之手,後轉歸米芾。南宋初入高宗內府,明代由多人收藏,元朝時先為張氏所有,後入元內府,又為涿鹿馮銓所得。清乾隆十一年(1746 年)進入內府,乾隆將此帖與王獻之【中秋帖】、王洵【伯遠帖】同貯於養心殿溫室內,額其室為 「三希堂」。

歷代文人、君王對【快雪時晴帖】珍愛有加。元趙孟頫跋曰:「東晉至今近千年,書跡傳流至今者,絕不可得。【快雪時晴帖】,晉王羲之書,歷代寶藏者也。」 乾隆皇帝更是對其愛不釋手,書 「神乎技矣」「天下無雙,古今鮮對」 等 7 題,在冊中書寫了七十多則題記,外加兩幅書畫,並蓋了多枚收藏印章。【快雪時晴帖】在歷史的長河中,歷經眾多名家之手,其珍貴程度不言而喻。它不僅是一件書法藝術的瑰寶,更是歷史文化的見證。

瀏覽/下載:(東晉)王羲之 行書 【快雪時晴帖】譽為 「二十八驪珠」「天下法書第一」「神乎技矣」「天下無雙,古今鮮對」-墨韻書香 歷代書畫古籍下載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