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花7小時車程,只為看一眼酣睡800年的獨木雕臥佛

2024-05-31國風

絳縣太陰寺

古人選擇在絳縣東華山之麓建造了太陰寺。傳說中,沈香為了救出母親,揮舞斧頭劈向華山,結果華山被一分為二,一半墜於河西,一半墜於河東。如今,河西的半山即為廣為人知的西嶽華山,而落在河東的半山便是絳縣的東華山。當地居民也常稱之為"小華山"或"太華山"。

太陰寺,通常被人們稱作臥佛寺,坐落於絳縣衛莊鎮的張上村內,寺廟坐南朝北。這座寺廟規模宏大,南北綿延108公尺,東西橫跨8公尺,整體占地達到8748平方米,其歷史可追溯至北魏時期。

太陰寺不僅是一座古老的廟宇,更是研究古代建築技藝、壁畫藝術、雕刻藝術以及佛教發展史的重要文化遺產。經過多次考證,太陰寺還被確認為國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趙城金藏】的主要雕版印刷地 。

這座始建於唐代的寺廟,在金大定20年經歷了重修。因其寺內供奉著一尊以千年古木精雕而成的金代臥佛,而聲名遠播,由此榮獲"唐錦金繡"的雅稱。在寺廟雄偉的大門外,"唐錦"與"金繡"四個篆書大字熠熠生輝,彰顯著寺廟的輝煌歷史與深厚底蘊。

此外,從寺內門楣上鐫刻的"僧會司"三個大字中,作為古代管理宗教事務和佛教僧團、培養佛教人才的機構,"僧會司"的存在表明,太陰寺曾是佛教管理的一處核心地點,承載著培養僧才與管理教務的重任。

經過漫長的車程,我終於抵達了太陰寺。一走進寺廟,就被那種古樸而神秘的氣氛所吸引。現存建築主要由山門、北殿、南大殿組成,雖然北殿在民國五年不幸被燒毀,但後來從附近整體搬遷來的一座家廟,依舊保持著古樸的風貌。

一進入大殿,一尊長達4公尺的釋迦牟尼涅槃臥像靜臥於精致的木制佛龕之中,釋迦牟尼身披袈裟,安詳而莊重。這尊木雕臥佛不僅尺寸巨大,更是中國現存最早、保存狀態最為完好的一尊,極具歷史和藝術價值。佛龕之內,還有一組特別的壁畫,繪制於明代洪武年間,以吊唁為主題,歷史悠久且保存完好,令人贊嘆不已。然而,這樣珍貴的文物周圍卻並未設定任何保護措施,也不見工作人員的身影,讓人在贊嘆之余也感到一絲擔憂。

擡頭望去,佛龕的上方與兩側矗立著三尊來自金代的佛像彩塑。經歷了無數歲月的洗禮,他們的面容在大殿微弱的光線下略顯滄桑,但依然透露出一種沈靜與威嚴。這些佛像已經靜靜地守護了這座寺廟將近一千年,仿佛在等待著那個能將世間歲月的故事娓娓道來的有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