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畫中景與畫中情,情景交融的山水畫

2024-01-11國風

山水畫的創作受山水文學影響很大,古代畫家很早就認識到,想要作品動人,需考慮到作品的韻味意境。畫家筆下的山水,不僅有山川形貌,還包括文人雅士對山水的感受。精神需求與審美感受成了創作山水畫的重中之重,畫中景與畫中情兼顧之後,就有了情景交融的超逸畫卷。看到這幅陳煥的【秋澗山行】,讓人想到兩句詩「青山似繭將人裹,不信前頭有路行。」

這就是情景交融的魅力,運用詩畫一體的手法,讓人從畫中感受到文人雅士的生活態度。陳煥是明代畫家,生活在萬歷年間。他的風格受吳門畫派影響,有些像文徵明。從畫中體會逸趣,而不是單純炫耀筆墨情趣,讓山水畫的創作有了根基。無論是山石的畫法,還是雜樹的畫法,寫實中略帶誇張,把人們的關註點引到情感表達之上。

陳煥 秋澗山行

當然了,僅憑一幅畫,不足以體會情景交融的妙處。看過這幅清代畫家戴本孝的【湖山清影】也許會有更深的體會。戴本孝生活在清代初期,他沒有像大多數畫家那樣學習四王的風格,而是靠攏野逸派的風格。畫中山水用淡墨枯筆表現山石肌理,區分陰陽變化,畫出雄奇偉岸的氣象。墨色運用得當,有雲煙若隱若現,呈現出溫潤清雅之美。

言為心聲,可以言誌。山水畫也有這個功能,從筆墨運用、構圖樣式、細節刻畫可以看出畫家的所思所想。戴本孝描繪的景色好像人間仙境,不沾染世俗氣息。他是一位隱居山林的雅士,性本愛丘山。疏曠清新的畫風,讓人看到了不肯入仕的文人風骨。他是文人中的清流,只願意在山野間行走,看看山色,聽聽松風。

戴本孝 湖山清影

到了清代中期,畫家們越來越喜歡仿古創作。技法是前輩的,構圖是前輩,甚至傳遞的精神內容也是前輩。這如何完成情景交融的使命呢?真情和實景,可以讓人產生強烈的代入感,容易產生共鳴。像這幅【春山新沐】,前景仿王翚山水,遠景仿五代董源,他為什麽要這樣畫呢?

從畫面構圖可以看出,空間處理十分精彩。戴熙透過曲折流動的河水,表現遠近變化。他用動感美烘托氣韻,達到了情景交融的目的。很多畫家筆下的山水是靜止的,缺乏生命力。戴熙讓畫面充滿生趣,改變了仿古山水生硬呆板的面貌。有了活力,有了律動,就不怕面貌雷同了。人們賞畫的時候,會被生機吸引,似曾相識的感覺反而成了優勢。

戴熙 春山新沐

傳統山水畫始終面對一個爭議,那就是像不像真山真水。從近代開始,很多人嘗試創新,要畫出新式山水。嘗試的初衷,就是為了解決形似。其實大可不必,山水畫看的是氣勢,從氣韻入手,感受神似的美妙。形似與神似,不應該簡單理解為了寫實還是寫意。無論用什麽方法創作,都是為了帶來美感。

清代畫家翟大坤的【秋山行旅】,沒有計較於還原客觀真實。畫中的情境依然讓人充滿感動,這就是情景交融的魅力,體現了畫家的追求。

翟大坤 秋山行旅

賞畫,是獲得藝術享受的方法。前輩畫家立足傳統,把借景抒情運用到極致,讓人在自然美中感受到藝術美。

拓展閱讀

秋水淡無痕,樹蔭如華蓋,清代畫家筆下的江南秋意
除了寒意還能看出什麽,兩幅不一樣的雪景山水
兩幅【三顧茅廬】,創作理念不同
流水輕舟漂何處,溥心畬【煙雨歸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