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7首幽默詩詞,捧腹大笑,你不知道的詩人還有這一面

2024-07-24國風

印象中,李白、蘇軾、辛棄疾等大詩人,或感懷家國,或放浪形骸,或寄情山水,或普都依依。

但你不知道的是,他們也有「幽默」的時候!

他們喝多了和樹較勁,諷刺朋友毫不留情,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今天分享七首幽默詩詞,讓你看到詩人更可愛的一面。

李白調侃杜甫為何如此消瘦?

【戲贈杜甫】

唐·李白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這是李白調侃杜甫的詩,大約寫作於李白與杜甫最後一次相遇時。

李白和杜甫曾相見三次,同遊梁宋,訪仙問道,再一次相遇時,李白問杜甫:請問老兄自從分別以後為何如此消瘦?恐怕因為這一段歲月裏作詩太過辛苦吧!

李白給人的印象,總是豪放不羈的,原來李白也有這麽皮詼諧可愛的的一面 。

辛棄疾醉酒戲松樹

【西江月·遣興】

宋·辛棄疾

醉裏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這是辛棄疾醉酒之後寫的一首詩,昨晚我在松樹旁醉倒,問松「我醉到什麽程度?」

我疑心松枝擺動要把我扶救,連忙用手一推說:「去!」

松樹一臉懵:關我啥事!

辛棄疾屬豪放詞人,突然這麽清新淡雅,形似白話的詩作出現在面前,還真有點不適應,對於辛棄疾,你還了解多少?

陶淵明斥責兒子不學習

【責子】

東晉·陶淵明

白發被兩鬢,肌膚不復實。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

阿宣行誌學,而不愛文術。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

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

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

這是陶淵明寫的一首責備兒子的詩,在詩中,陶淵明對幾個兒子那是一陣吐槽。

且看他怎麽說:身邊五個兒子,都不喜歡搞文學搞創作,阿舒十六歲,懶惰無人能比,阿宣快十五了,總不想著學習,阿雍阿端十三了,連六和七都不認得,通兒快九歲了,只知道天天找吃的。

最後,陶淵明感慨自己的人生:難道這是我的命嗎?哎,算了,不說了,先喝點酒吧。

我只想說,這果然是親生的。

陶淵明最後一句,能微妙看出他田園做派風格,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啊,連詩人陶淵明也不例外。

岑參榆莢當錢戲酒翁

【戲問花門酒家翁】

唐·岑參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

道旁榆莢巧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

一個老人家在賣酒,將上千個酒壺和酒甕擺放在在花門樓口。

岑參見了,靈機一動,說:道路旁的榆莢看起來也很像一串串銅錢,我摘下來用它買酒您可賣否?

我要是這老翁,我怕是有想打岑參的沖動。

每個人都有可愛的一面,岑參邊塞詩數量最多,成就最大,充滿著樂觀。誰能想到,他也有這麽調皮的一面。

任何事情和人,都是雙面的,甚至是多面的,我們看待一件事或一個人,不妨從多個方面去了解。

蘇軾調侃好友怕老婆

【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節選)

宋·蘇軾

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

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蘇軾最是愛調侃人的,好友陳季常懼內,據說,蘇軾等人經常找陳季常遊樂,引得陳夫人發怒。

蘇軾這樣形容朋友的夫人:夫人一句怒吼,嚇得手裏的拐杖掉落在地,心裏卻一片空白。

蘇軾,在一般人的印象裏,就是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從容的模樣,誰能想他還這麽皮的一面。

好友陳季常,恐怕已經習慣了這樣的蘇軾。

從這些點點滴滴的詩句中,我們又了解到了不一樣的蘇軾,和不一樣的古人生活。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菩薩蠻·勸君今夜須沈醉】

唐·韋莊

勸君今夜須沈醉,尊前莫話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須愁春漏短,莫訴金杯滿。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遇酒且「呵呵」,呵呵這個詞,怎麽聽著那麽耳熟?

這裏表現得是人生如夢,及時行樂的消極思想。

詞中呵呵是笑聲的意思,這裏指得過且過。

雖然詞中的思想比較消極,但是這裏的呵呵用的比較新穎,形似現在的大白話。

果然,文字是可以穿越古今的,我們現在用的詞古人在很久之前都已經用過了。

好詩是可以當飯吃的

【讀詩】

宋·楊萬裏

船中活計只詩編,讀了唐詩讀半山。

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絕句當朝餐。

早起乘船,本想流連山光水色,結果卻被那好詩所吸引,讀完了唐詩,讀半山詩集,一個勁地吟誦,如醉如癡,硬是把早餐忘了個一幹二凈!

就當我把王安石的詩當成了早餐吧!

拿「絕句」當早餐,有文化就是可以為所欲為呀!

千人千面,每個人都有很多面,我們熟悉的詩人也有這麽讓人意想不到的一面,學會接受不同人的不同面,看問題時,也要從不同面去了解,才能真正的懂一個人,一件事。

看完這些你笑了嗎?原來我們熟悉的詩人還有那麽多面是我們沒有了解到的,人生處處是學問,一個小點就能學習很多。

END

來源:微信公眾號「 一天一首古詩詞」

編輯:潘茜、楊敏(實習)

【聲明:本號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帳號,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其它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