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楊萬裏最富哲理的一首詩,清新自然源於生活,一生至少讀一次

2024-06-08國風

說起楊萬裏,總會被他悠然閑適的筆觸所吸引。

不論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的夏日清新,還是「兒童急走追蝴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天真童趣,都給人以美的享受,是撲面而來的溫柔與治愈。

然而鮮少有人知曉,這樣清新爛漫的勾畫卻是在楊萬裏年過百半後寫下的。彼時他歷經沈浮,卻仍心懷熱忱,方能在紛雜的人間中,尋到盛放的煙火。

而他的筆下, 不僅有返璞歸真的生活情趣,更有富於哲理的深厚思索,每每讀來,備受啟迪。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楊萬裏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政入萬山圍子裏,一山放出一山攔。

這首詩抒寫了下山的真實感受,看似日常的內容,卻蘊藏著別有深意的勸說。

前兩句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當頭棒喝,警醒世人。不要說從山嶺上下來就沒有困難,騙得人們下山時盲目歡喜。

生活中,很多人認為上山需要攀登,下山則無需費力,其實上山和下山一樣艱險,稍不註意便會陷入險境。

其中「莫言」二字,打破常規心理,既是自誡,亦是提醒。「賺」與「錯」的對比,則點明行人被自己的主觀感受所欺騙。此處作者看破不說破,設下懸念,自然引出後續的說理。

後兩句 「政入萬山圍子裏,一山放出一山攔」 道清緣由,富有哲思。 當你真正行在在山中時,會發現走來走去還在萬山環繞的圈子裏,你剛攀過一座山,另一座山便又會出現阻攔去路。

本是稀松平常的生活見聞,但在「一山放過一山攔」的形容中,卻多了幾分擬人情態,使得高山有了靈性,而登山時的真切感受便會撲面而來,從意外、好奇,到痛苦、厭煩,再至恍然大悟,層層環繞,充滿理趣。

自此,詩中所蘊藏的哲理也剝落而出,原來登山正如人生一般,困難重重,切莫因一時的成功所陶醉。

而這首淺白卻富含理趣的詩,不僅是楊萬裏的隨筆見聞, 更是他半生沈浮後的感慨頓悟。

生於南宋的楊萬裏與同時代的諸多文人誌士一般,擁有著相同的家國情緒,他力主北伐收復失地,反對屈膝投降偏安一隅,故而不得重用流離輾轉。

公元1188年,孝宗采納洪邁之議,認為往昔權臣配饗高宗廟祀,年過六十的楊萬裏對此不滿,據理力爭,更指責洪邁為人不公、獨斷專行,有「指鹿為馬」之嫌,最終觸怒孝宗,被貶一方。

第二年,孝宗禪位於光宗,楊萬裏被召回京,復召還朝的楊萬裏仍舊直言敢諫,曾連上三道奏折,要求光宗愛護人才、疏遠奸佞。後來楊萬裏因失職引咎請辭,得到光宗挽留,但因孝宗仍對楊萬裏心存不滿,再度任職地方。

公元1192年,楊萬裏因不滿朝中政策,上書諫阻,得罪權臣,再次被貶。然而這一次,楊萬裏卻未曾就職,並於八月謝病致仕,自此幽居不出,與世隔絕。

也正是這一年,楊萬裏外出遊覽,見群山環繞,方在感慨之中寫下【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回顧半生,楊萬裏歷經坎坷,行至暮年時,詩中所流露的情感,何嘗不是壯誌難酬下的失意苦悶。

官場之中,有群山峻嶺相環,舉步維艱,困難重重。換做旁人,或許早已心灰意冷,然而看似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楊萬裏卻始終懷有滿腔氣節,就連去世前的折子中都落筆剛毅: 「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唯有孤憤!」

原來,縱使「一山放出一山攔」,楊萬裏都從未放棄過心中的理想與熱忱,山峰雖艱險,仍願攀高峰。這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孤勇與堅守,令人動容!

或許生活波折叢生,但只要初心不改,步步堅韌,終能清風徐來,滿園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