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明月、清風、詩意

2024-09-23國風

薄暮分時,閑坐橋頭,細風搖葉,樹影婆娑,風兒滑過肌膚帶來絲絲愜爽。

薄暮分時,細風搖葉,樹影婆娑▲

高懸夜空的明月,不時被縷縷青雲所繞。

夜,闃靜而清寧,草叢間偶爾傳來蟋蟀的「清唱」,青蛙也不甘寂寞地「呱呱」伴奏著。蟲鳴醒耳,有明月清風相伴,一顆心被自然滌洗潤澤著,頓感澄澈而清朗。

這大半年裏,筆者因業務的需要,一直穿梭於各個國家之間,常把我從睡夢中拽醒。昨夜寂寥難耐中忽見月色盈窗,凝望間心兒就被窗外那輪皎月融化了,它清冷的柔光撒下來,靜夜也朦朧間起了詩意。

忽見月色盈窗▲

再過幾天就是中秋佳節了。關於中秋節,古人留下了許多經典畫作,反映了人們對月亮和團圓的美好向往。

古往今來,我們與先人共沐在同樣的月光中,皓月清輝照亮過無數文人墨客的心靈。仰望天上的月亮,他們心中升起無盡的遐想,寫就了一首首動人的詩詞,潑灑了一幅幅唯美的書畫。千百年來,高懸在夜空上的月亮依舊皎潔,棲息在詩畫裏的月色依然動人。秋漸濃,月正圓,品味名篇佳作裏的賞月景、覽月人,體味秋月帶給世間美好、詩意寄托。

秋漸濃,月正圓▲

其中,宋代畫家李嵩的【月夜看潮圖】和【雍正十二月行樂圖】中的【八月賞月】都是傳世佳作。

中秋觀潮已是一大興事,而夜晚觀潮,則又別有一番景象。【月夜看潮圖】,所畫的是南宋時臨安(今浙江杭州)中秋夜觀海潮的情形。高懸的明月下,浪潮卷湧成一直線地奔馳而來;江畔華美的平台閣樓上,隱約可見有人穿梭、呼指著。整個畫面沒有擁塞的車水馬龍、也沒有激情喧鬧的人海,取而代之的是遠山江帆、月影銀濤,一幕祥和而又沒有紛擾的景致。李嵩以極為細膩的情感與筆觸,描繪了精妙的樓閣與粼粼江濤,也寫出了蘇軾「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的詩情,是一幅情景精致的傑作。

李嵩的【月夜看潮圖】▲

而筆者經年參觀天津博物館收藏的【月下把杯圖】更是與中秋佳節的氛圍十分契合。

【月下把杯圖】以清麗淡雅的設色和生動的自然勾勒,展現了豐盈的意境,深深觸動了觀者的心靈。此畫由南宋著名畫家馬遠繪制,他是「南宋畫壇四大家」之一,與李唐、劉松年和夏圭齊名。馬遠的藝術風格以小中見大而著稱,他善於透過一角或半邊的景物表達出廣闊的空間,因此被稱為「馬一角」。

馬遠的【月下把杯圖】▲

從【月下把杯圖】的取景和構圖中,我們可以清晰感受到馬遠獨特的藝術風格。

畫面的留白部份占據了大部份空間,但並不顯得空蕩。天空中的圓月以柔和的月光將留白部份巧妙填滿,月下的眾人、桌子、竹子、山石和欄桿等元素都恰到好處,沒有任何多余的部份。畫面左下角的樂器演奏者僅被勾勒出半身,而右下角的桌子也只畫了一半,畫面兩側的竹枝、圍欄、近石和遠山則延展了整個畫面,留給觀者想像空間。這種構圖技巧不僅令觀者感受到畫面的層次感,更增強了整體的和諧美感。而畫作上題的詩句則更進一步點出了與畫面相輔相成的美,使觀者在欣賞畫作的同時,也能體會到詩詞所傳達的意境。

宋代佚名的【月下臨流圖】▲

那曾朗照古人也暉耀今人的如練月華,從漫漫暗夜穿透吾心,似一束光波帶著亙古能量註入心流。

枝搖葉晃間,縷縷清風隔窗而入,輕拂鬢絲消我憂煩。植物的馨香在空氣裏漫逸,心間累積數月的郁結滯悶,被清風明月清空了。面對浩瀚天穹蒼茫宇宙,心胸豁然開朗。秋夜望月訴心,與風兒漫語,心也融入自然萬物中。歲月倉促,浮生若夢,相信時間這「神醫」,定會慢慢療癒一切。

枝搖葉晃間,縷縷清風隔窗而入▲

一次秋夜漫遊拙政園,誤闖誤遊竟進了那座我心儀已久的「與誰同坐軒」。

雖無胡床可倚,但憑欄遠眺,前有一池碧水,後有秀山所靠。那屋面、窗洞、石桌、軒門,連軒頂與墻上匾額,皆為扇狀,古樸素雅。無論隔窗而看,還是倚門所望,目之所及,如徐徐展開一卷古畫,處處皆景,禪味十足,靜坐亭中頓感圓融空靈。暄暄烈日映得池水波光瀲灩,思緒也隨之翩飛。

與誰同坐軒▲

若在月上梢頭之夜,閑坐亭中,點一支紅燭,品一杯香茗,團扇輕搖螢火忽閃,那四野裏的婆娑樹影,定也如蘇軾筆下的「峰千朵」般詩意朦朧吧。

皓月當空,清風徐來,雲兒如絲拂於蒼穹,要與誰坐,明月清風足矣!正如蘇軾所雲,江上清風,山間明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原本就是造物主對世人恩賜的寶藏。可被俗務所纏,功利羈絆之人,誰又有和光同塵,感悟自然佳境的超凡慧心,我們更多的時候,已鈍感到對美視而不覺。

雲兒如絲拂於蒼穹,要與誰坐?▲

這個多年未遇、歷時最久的苦夏高溫天,日日熱浪翻湧酷熱難熬。

入夜,閑坐異國他鄉的荷花池畔,月色如水朦朧輕柔,風兒拂柳搖荷,被陽光暴曬一天的竹葉,在清風裏「颯颯」地哼著小曲。明月如詩清風若歌,陣陣荷香在空氣裏漫逸,路燈映照下,紫薇在枝頭燃燒,這無懼酷暑的剛烈之花,開得紫氣盈盈又粉若丹霞。

被陽光暴曬一天的竹葉,在清風裏「颯颯」地哼著小曲▲

遠處纏繞於枝椏間忽明忽暗的小彩燈,惹得一群孩童你追我趕在樹叢中奔跑,也瞬間將我送回童年。

月光下,我們在大河邊嬉耍,夜空繁星點點,螢火蟲這黑夜的「小精靈」在稻田飛舞,驚得蛙聲如鼓。「風月平分破」,那獨屬於我們的清風明月夜,也因我們的嬉笑歡叫而其樂無窮。

唐代 李白【題宛溪館】

吾憐宛溪好,百尺照心明。

何謝新安水,千尋見底清。

白沙留月色,綠竹助秋聲。

卻笑嚴湍上,於今獨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