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不止「小西天」,這裏的頂級彩塑放眼全國也鮮有能及!一文中,我們領略了山西晉東南彩塑的迷人魅力。
這當中,地處山西晉城的青蓮寺,其唐代彩塑在國內實屬罕見,占中國70余尊唐代彩塑的七分之一。
青蓮寺素有「隋唐佛都」的美譽,歷史上還曾形成 「文青蓮,武少林」 的格局。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文青蓮,武少林」中的青蓮寺。
青蓮寺始建於北齊天保年間(公元550—559年),最初名為 「硤石寺」。
唐太和二年(828年),新建了新青蓮寺,也就是現如今的青蓮寺上院;唐鹹通八年(867年),古青蓮寺得以重修,並由硤石寺更名為青蓮寺。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上院被賜名為「福巖禪院」,下院依舊稱作古青蓮寺;明代時,福巖禪院復稱青蓮寺。
至此,由古青蓮寺(青蓮寺下院)和新青蓮寺(青蓮寺上院)共同構成了青蓮寺。
青蓮寺上院寺前是一處平台,上面建有東西閣,其後依次排列著天王殿、藏經閣、釋迦殿、大雄寶殿。
左右兩邊分別建有對稱的觀音閣、地藏閣、經堂、僧舍等。
青蓮寺下院由南北兩殿與一座舍利塔組成,由於正殿和南殿垮塌情況嚴重,已進行了現代復建。
現存的主要建築包含彌勒殿(正殿)、南殿以及東側的八角形舍利塔。
青蓮寺的建築風格多樣,既有宋代建築的古樸大方,如釋迦殿懸檐歇山頂,頭栱肥碩,飛檐騰空。
又有明代的藏式佛塔,青蓮寺下院東側的磚砌藏式佛塔建於大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高約25公尺,塔基為八角形須彌座,上有十八層相輪。
每年夏至會出現十幾分鐘沒有塔影的景象,因此也被稱為無影塔。
青蓮寺的彩塑乃是一大看點,也是寺內的精華所在,堪稱唐代彩塑之珍品。
彌勒殿中現存唐代彩塑6尊,是全國現存唐代寺觀塑像三處中的一處,其中垂足大佛全國僅青蓮寺獨有。
這些彩塑面容豐滿,肌肉健美,身式微曲,姿態自然。
尤其是釋迦牟尼彩塑,高約4公尺,雕塑精細,金光映人,其右手的處理自然妥貼,頗具重量感,與西方名畫【蒙娜莉莎】有相通之處,藝術價值極高。
南殿彩塑12尊,風格上沿襲唐風,註重寫實,生動且富有情韻。
此外,青蓮寺的碑刻石刻在國內也極為罕見。
像唐碑【硤石寺大隋遠法師遺跡記】,所展現的佛殿,布局完整,山門、圍廊、講壇、佛殿一應俱全,是研究唐代寺院格局和形制的絕佳資料。
還有羅漢樓後墻中部的一通【羅漢碑記】,上面刻著五百普通羅漢的姓名,這是研究佛教史的重要資料。
據考證,青蓮寺曾與著名的少林寺、法門寺比肩齊名,在佛教史上占據著重要席位。
北周武帝曾大力禁佛,寺中僧人不敢公開傳經布道,少林寺弟子便學習一些強身健體之術,逐漸自成一派。
一些慕武之人,便紛紛踏上拜師學藝之路,少林寺因此成為了武學傳承的聖地。
而青蓮寺當時以習文為主,在寺內設有書院,廣開才學之門。很多想習文的人便不遠千裏來到青蓮寺研習經典,磨礪文筆。
唐鹹通八年(867年),唐懿宗李漼親自敕賜 「青蓮」 之名。
皇帝親自賜名,那是何等的榮耀。青蓮寺的名聲更加遠播四海,與比其早建50余年的少林寺齊名。
此後,「文青蓮,武少林」 的說法便流傳開來,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如今,青蓮寺雖歷經歲月滄桑,但其蘊含的深厚文化和藝術魅力依然熠熠生輝。
青蓮寺背山面水,寺院高低錯落,周邊自然景觀秀美,有機會一定要來看一看!
我是彣玙,一個喜歡傳統文化的小白,我們下次見!
部份圖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