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曹旭:蘇軾們警惕異化的詩詞

2023-12-09國風

文丨曹旭

少小不知愁,中年苦奔波,重暮淡泊。這是一般的規律,不為社會性質變化而變,不以政治強弱之異而異。因為那是人的自然性,在內裏無聲授意。自然的力量,又有誰能夠扛得住呢?有宋一例,範成大,楊萬裏,各家之說。前者在早期以主戰和談,正是力求作為,歲月中歲才放功業希望,自焚少做千余篇,歸入老年的田園之樂,在日常風光之中,睡起無情思,閑看童捉花,以「活法」養詩,以寫詩養生。

範成大也是曾經不辱使命,呈英雄本色,為國尚武,渴求中原恢復,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年老案牘勞作,上書請求解職,回歸故裏,詩風也為之一變,農家笑歌,泥土血淚,展開長卷圖畫,「笑歌聲裏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采菱辛苦廢犁鋤,血指流丹鬼質枯。」以清新婉麗、溫潤清雅之風,敘錄晚年村社淡泊。

對自然力有兩種不同的態度的人,一左一右,可以拿陸遊和蘇軾為例。陸遊年少,希以北渡復興建功,圖業自負,鼓唱用兵,極力主戰,只徒增遺憾,這一時期幾乎沒有什麽創作,42歲之前只存百余詩詞,可推之為積極用時的反映,破政壇排擠之際,於賦閑似隱之時,風格雖然趨於閑化,難抑歲月留痕徒增,但功業之心不衰,用時精神依然,時至暮年,依然夢回冰河鐵馬,難忘王師年年,意氣盎然,風格悲壯,臨死之際也將把這種願望寄予死後靈魂不朽的可能,可謂蓋世無雙,這是個抗自然的典型,垂死不悟,一生無悔。

保守些的,以順自然態度待世的是蘇軾,年少之時,以喜論古今治亂,不為空言,筆峰意氣,少年英發,但他早早就領悟了世事滄桑、人生多舛的真諦,特別是烏台詩案之後,以中年風霜,頓悟無執之妙,又不乏力風流,能進能退,能儒亦道,不僅晚年有「和陶歸田園居,」也仍然「大江東去,千古風流人物,」特別是中年敢稱老夫,狂熱少年,的確於滄海恒發,做砥柱中流,既浩人正氣,又靜達曠放,虛靜高潔,又淡薄超逸,前者屈子,後絕紅塵,獨步千年。

而「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裏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唱此曲的王朝雲,是多麽讓人悲傷啊,怎那「十年生死兩茫茫」的短松岡。

☆ 作者簡介:曹旭,河南省許昌市魏都區教師進修學校幹部,筆名陳草旭變,近年來有數百篇散文、小說見散文線上、紅袖添香、古榕樹下、凱迪社群等文學網站,合著有人物傳記【那年的燭光】。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易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