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孔子:永不妥協的大生命】:值得好好讀一讀的孔子

2024-07-27國風

孔子在中國傳統文化乃至於現在的文化語意都非同尋常,譬如中國在國外用於傳播文化的機構就命名為「孔子學院」。而認識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讀【論語】,此外基本上沒有第二條捷徑。

孔子生之時,地位雖然也不低,曾一度擔任魯國的司寇,但大多數時候卻幾近於「累累若喪家之狗」。他熟悉傳統禮制,年輕時便以廣博的禮樂知識聞名於魯,後與弟子周遊列國積極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思想學說,卻不被重用。晚年的孔子致力教育事業、修訂六經,以此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廣闊天地。他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就是一句話:「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去世後,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論語】裏的孔子雖然多數時候都只有只言片語,卻極為傳神,遠比史家筆下的孔子更真實一些。【論語】全書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見解主張。

孔子雖然被尊為儒家學派創始人,但儒家學派與孔子一派並不能畫上等號。相對來說,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教育原則等都非常豐富,有時甚至是非常接地氣,看不出來高高在上的樣子。比如對於鬼神之說,孔子最鮮明的態度就是「子不語怪、力、亂、神」,事實上對鬼神之說采取的是一種不以為然的態度。孔子曾經說過:「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主張重人事而輕鬼神。還曾經說過:「祭神如神在。」意思就是說表示出虔誠的態度就可以了。由此可見會儒家其實並不全是書呆子,也講究靈活變通——這倒是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孔子並沒有死讀書、讀死書或者說讀書死。

到底應該怎麽來認識孔子呢?文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李山的【孔子:永不妥協的大生命】一書對孔子及其主張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讀。他對孔子的解讀還是非常有趣的:孔子的一生,是少年喪父、中年無妻、老年喪子又喪徒的一生,也是見其進、未見其止的一生——但不論身處何地,有何境遇,他始終不忘自己的理想。這個解讀好像迥異於很多時候大家對於孔子的印象,但也的確是所言不虛,還是非常到位的。

明代史學家、文學家、心學家李贄在【贊劉諧】中說:「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在相當程度上道出了孔子對中華文化的影響確乎是極其深遠,遠超其他諸子百家,也遠遠勝過了後來的程朱理學。當時乃至後來人們對孔子貼上的種種標簽,看似雜亂無章,實則反而說明和證明了孔子本人及其學說的復雜性、豐富性。孔子的確是一個「永不妥協的大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