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吳冠中:「像」並不一定美,美又不一定像什麽

2024-10-15國風

吳冠中

美的信仰——吳冠中抽象美解讀

◎劉巨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20世紀80年代初,吳冠中先生給裝潢系學生上人體課時,課堂上一位女模特,裸體側躺在模特台上,腰身修長,胸胯豐滿。吳冠中先生激動地對學生講:「大家看,這是三百裏大道,從一座高峰通向另一座高峰。三百裏,不能短,只能長!」學生們被他的講話所吸引,因為學生眼中所關註的是一個人體或人體比例、解剖結構、色彩節奏、體量韻律等,誰也沒想到人體與三百裏大道有關系。

吳冠中【美國大峽谷】 紙本彩墨 1990年

但這對於吳冠中來說,人擬物化、物擬人化的思維,亦如呼吸空氣一樣自然和本能。他把黃土高原視為一群臥虎,江南民居視為瀑布,水鄉白墻上發現了女王…一堆城外的垃圾,也錯認為殘枝敗葉的荷塘。 他常說:「藝術源於直覺和錯覺,錯覺是繪畫之母。」 三百裏大道的人體,反映出女裸體在吳冠中眼中已是某種曲線關系的聯想,目的是啟發學生感受認識女裸體的舒展美,把學生帶入了純粹的抽象境地。


吳冠中【水鄉行】水墨 宣紙 1997年

正如塞尚視樹木、山巒、人體、蘋果,都是由相同意義的曲線所構成。從他開始,繪畫不再是照自然表象去塑形,而是調節其抽象關系。

通常一條抽象的曲線是多義的、泛形的,是什麽物也是多重的、可變的,故引起的聯想也常是多向的。對於吳冠中來說,一條曲線是什麽物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構成的抽象關系是否美,是否有生命力。抽象的形色、線猶如一個空框,永珍皆聚在有無間。但是,一般人分別心太重,內在抽象的空框看不見。吳冠中面對人體,則緊緊咬住構成人體美的抽象曲線,並將其曲線之美誇張,拉長到心滿意足的境地,擴張到三百裏大道的壯闊場景。這是他內心風景超越現實人體的美感。

吳冠中【雨花江】紙本彩墨 2006年

他常說:「形在象之下」,「我們要‘抽’隱匿於自然形態中的形式美之‘象’,可惜抽不出或抽不好,要抽這種‘象’,比之描摹自然的外貌困難得多」。 通常學生們描摹刻畫物件頗多,「抽」其「象」太少,總以為如實地描摹人體,按照人體解剖、結構比例畫得「像」是真功夫。但吳冠中先生教學重在追尋美,找回遺失的美,掃除美盲。

吳冠中【墻上秋色】 布面油畫 1994年

他認為善於抓到美才是真功夫。他說:「‘像’並不一定美,美又不一定像什麽」,「對於初學者,解剖結構占主要位置,隨著學習的進展,抽象結構因素應愈來愈突出。如果開始學習時根本不談抽象結構,只在解剖結構中討生活,感覺會日益麻木,以後恐怕也難以再接受抽象結構的觀念。這樣永遠進不了藝術殿堂」。 可見,繪畫的抽象結構,既是繪畫創作的一種方法,也是一個進入藝術大門的關口、中間站,更是繪畫美的本體和空框。

【小鳥天堂 】水墨設色 1989年 大英博物館藏

解剖結構屬於形而下,抽象結構屬於形而上,藝術作為形而上的行為,自然解剖結構隸屬於抽象結構。吳冠中所說的從一個高峰到另一個高峰的三百裏大道,自在表述一種人體伸縮的韻律美。如同米開朗基羅所創造的人體,解剖結構都已化作抽象的花紋般韻律,到處顯現出抽象的動感,給人雷霆萬鈞之力的悲壯美。這是大師手下解剖結構與抽象結構的契合。抽象的韻律,像人體內的血液迴圈一樣,生生不息,又到處充滿著動態的平衡。

吳冠中【峭壁】 紙本設色 1984年

吳冠中把中國傳統繪畫的精髓視為「韻」,他旨在捕捉那自然生命體內抽象的韻律和運動形式,或伸展、或蹲伏、或飛翔、或噴湧,一切皆進入自在而獨立的抽象美宇宙中。應該說吳冠中把中國傳統氣韻生動的精髓,提升到了更為廣闊的巨大聯系中。

吳冠中【獅子林】水墨設色·宣紙 1983年

我們參看他20世紀80年代所創作的【獅子林】畫面4/5的面積畫的是抽象的點、線、面,似石頭非石頭,邊緣嵌入廊與亭,底邊引入水與魚,抽象的點、線運動占據了畫的主體。獅子林本身似乎是一個引子,一個借口,一個素材,真正引發他激動的是生發他獅虎豹聯想的那堆似是而非的石頭。

吳冠中【松魂】鏡心 紙本設色 1980年

巧妙的是吳冠中能根據獅子林中許多紛繁雜亂的物體,用點、線、面演奏出一首抽象的太湖石奏鳴曲,並抓住太湖石中最微小的抽象變化,放大出某種抽象的宇宙感,把獅子林盡收眼底。這種透過抽象的形式,似與不似的大膽處理,純化龐雜而紛繁場面的能力,應該說與中國傳統繪畫精神取得了內在而緊密的聯系,反叛了內容決定形式的題材決定論概念,推翻了物的重壓、主題的重壓、社會觀念的重壓。

吳冠中【高空譜曲】水墨·宣紙 2003年

一件優秀的繪畫作品,一定與平常正常的物件有差異,或誇張取舍,或聯想變異,真正的藝術家都是在不依賴外界物件的前提下,用一種關系創造出另一種關系,從中創造新的「整一」關系和動態平衡。吳冠中的抽象美就是追求那傳統美學中偉大的「整一」。「一」無分別,萬物溶化於「整一」中。為此,吳冠中和石濤相遇,他奉石濤為中國現代繪畫之父,吳冠中和石濤已經與整個自然緊密地溶化在一起。故吳冠中說:「我感覺自己離古人很近,離現代人卻很遠。」

吳冠中【荷塘】 紙本設色 1997年

抽象的「整一」也如同一個能量場,它把藝術家的思考,從有限跳入了無限。使萬物潛伏地生長在抽象中,不僅構成了點、線、面的抽象秩序,而且產生了抽象的高遠境界。因此抽象美應該理解為神秘的自然律,它已成為吳冠中內心風景走向自我、走向未知的路標和自白。水鄉、池塘、庭院、林木、花坡、高原,這一切在吳冠中眼中,都是他心靈的鏡子,也是點、線、面靈魂的鳴響,「物象之面貌往往次居第二位」,甚至只是借口或借題發揮。

吳冠中【雙燕】紙本設色 1988年

「形式美的構成因素往往上升為作品的靈魂,塊、面、點、線等之間的節律成為繪畫的根本,啟示這些節律的母體被解體或隱藏了,作品自然進入了抽象領域。」為此,抽象美應該說是吳冠中對生命的見解,也是他非時間性的終極性的藝術觀。既具有詩人的博大情懷、超越功利的高貴品質,更具有詩人思接千載、視通萬裏的想象能力和上帝創造的視野,以及在抽象蒼茫中走向未知的智慧和精神。

吳冠中【紫禁城】紙本彩墨 2006年

吳冠中的藝術所以有創造性,就在於他在寂寞中,在某種困難壓力或危險的氛圍中,長期堅守抽象美而走向藝術的大同。他常說:「繪畫是譜曲」,「不講形式,不務正業」,「我們的思想、內容、意境…是結合在自己形式的骨髓之中的,是隨著形式的誕生而誕生的,也隨著形式的被破壞而消失」。

吳冠中【竹海】 布面油畫 1985年

多年來,他高舉形式美、抽象美的旗幟,熱情地贊美它、信仰它、奉獻它,甘願為藝術而亡,其心靈和肉體早已被形式美、抽象美所溶化,自我也抽其象,不再是個人,成為了進入抽象宇宙遊走的遊魂。他說:「人啊,總想在宇宙中馳騁,征服宇宙,獲得最大的自由,所以人人欣賞‘氣魄’、‘氣勢磅礴’……正是由於這種追求與聯想,穿過三峽的時候,我們感受中的三峽比真實具象的三峽拔高多了,後者不過是點燃了藝術的火花。畫家畫三峽多了,但大都遠遠不能滿足人們感情的容量,因為作者太膽小,太拘泥於具象。」他稱贊詩人「千裏江陵一日還」,比畫家更敢於運用抽象手法。為此他稱贊:「藝術的盟主是詩」,這是他以一顆詩心誓為抽象美而殉道的由衷感嘆。

吳冠中【江南屋】水墨設色·宣紙 1995年

抽象美已是吳冠中的信仰,他以宗教般虔誠的精神,為朝拜抽象美的神聖,踏遍了祖國天南地北。同道們都稱他為「植物人」,因為他在野外寫生,一整天不吃不喝不拉不撒,一動不動,太陽曬得他面孔黝黑,全身幹瘦,像一個苦行僧,他用自己的腳步丈量著中國大地。

吳冠中【交河故城】 紙本設色 1981年

老鄉遇到他,總誤認為他是修雨傘的,因為他總有一個箱子背在身上。殊不知他的每根神經都像凡·高一樣,噴射著火焰般的藝術激情,他走到哪裏,大地就明亮到哪裏,抽象美像神秘的火焰一樣,深藏在自然大地的內在裏,也燃燒在他自己的心底。不論他作品中的點、線、面運動變化多麽復雜,根都生長在自然的最深處和他心靈的孤獨裏,他稱此為「風箏不斷線」。不斷線的抽象美已高高地放飛在天際,融入蒼穹,回歸了宇宙,其根還紮在祖國大地,生長在自我的內心。為此,他的藝術是世界的,更是中國的。 (文章來源【清華美術】第十一卷——當代抽象藝術 劉巨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