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邊石蟹小如錢,喜見輪囷赤玉盤。半殼含黃宜點酒,兩螯斫雪勸加餐。
蠻珍海錯聞名久,怪雨腥風入座寒。堪笑吳興饞太守,一詩換得兩尖團。
蘇軾是北宋著名文學家,也是北宋著名美食家。他寫過一篇【老饕賦】,文章中的那位老饕應該就是蘇軾本人。老饕不是貪戀食物而是對抱著品鑒的態度進行品嘗。並不是吃過美食的人就可以成為老饕,老饕要懂得選材、烹製、裝盤、搭配、品鑒等一系列的知識。
蘇軾喜歡的美食有很多,東坡肉、荔枝等基本上人盡皆知,關於他愛吃海鮮的故事恐怕就沒幾個人知道了。宋代文豪愛吃海鮮,聽上去是不是覺得很夢幻。一點也不夢幻,有詩為證。蘇軾寫過一首【丁公默送蝤蛑】,講述他對海鮮的喜愛。
丁公默和蘇軾是同科進士,情誼當然深厚無比。蘇軾在湖州為官的時候,丁公默在處州為官。同在浙江,二人常常書信往來。有一次蘇軾給丁公默寫了一首詩,丁公默回贈蘇軾一份海鮮美食。蝤蛑就是梭子蟹,味道鮮美普通人很難品嘗到。處州位於浙江西南,靠近東海才有機會找到這份來自海洋的美食。
蘇軾先寫梭子蟹的個頭很大,個頭大意味著肉多,可以滿足口感。由於很多宋代人沒有吃過梭子蟹,蘇軾用對比的方法進行描寫。蘇軾說的「溪邊石蟹」就是河蟹,河蟹很多都見過,對比之下,人們對梭子蟹的大小有了直觀印象。接下來蘇軾還是進行了直接描寫,蒸熟的梭子蟹縮成一團好像一塊紅色玉石雕琢的盤子。不愧是老饕,還沒有描寫味道,就讓人垂涎欲滴了。
之後蘇軾寫了梭子蟹的食用方法以及味道。開啟蟹殼之後就能看到滿滿的蟹黃了,要搭配酒水邊吃邊喝才能品出美味。蟹螯掰開之後,裏面的肉像雪一樣白。為什麽像雪,而不是像玉?這就是蘇軾顯露文采的地方,一則首聯已經出現「赤玉」,可以避免重復。二則比喻新奇,更能讓人產生期待。
海錯,是各種海味的意思。一個「錯」字,突出海味品類繁多,數不勝數。蘇軾早就聽說過海中有珍饈美味,當他吃到梭子蟹後覺得果真如此,沒有辜負他對美食的期待。蘇軾吃梭子蟹的時候,正值刮風下雨,體感微寒。有了美食之後,一點也不介意壞天氣了。美食讓人心情變好,美食在口萬事無憂。
蘇軾最後對丁公默說,讓你見笑了,送你一首詩竟然換來了此等美味。好朋友之間才能用開玩笑的口吻這麽說,可見他沒有把丁公默當外人。一首詩既見證了蘇軾和朋友的友誼,又讓人了解了這道美食。
拓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