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池廟是為唐代著名散文家柳宗元所建。柳宗元字子厚,早年參加王叔文革新派的政治活動,後被長期貶官,最終死在柳州刺史任上。傳說柳宗元死後成了 「神」,並托夢給他的部將,要求把廟建在羅池,於是便有了羅池廟。
廟建成後的第二年,柳的部將到京城 「請書其事於石」,刻成了韓愈撰文,沈傳師楷書的【羅池廟碑】。然而,這塊碑石久已遺失,現只有宋拓本留存。
南宋寧宗嘉定十年,有人將蘇軾書寫的韓愈【柳州羅池廟碑】碑文末尾部份的【迎享送神詩】,精工摹刻於石上,形成了如今的【羅池廟迎享送神詩碑】。
此碑現存於廣西柳州柳侯祠。據記載,該碑楷書十行,每行十五六個字,單字大小有四寸左右。雖說是用蘇軾真跡上石刻成,但刻工極佳,神氣十足。
蘇軾的楷書學自顏真卿和楊凝式,用筆豐腴跌宕、藏巧於拙,極富情趣。
此碑與唐碑差別很大,蘇軾善於變化,融宋書特有的尚意之風入碑,在筆法及結構上都形成了宋代碑刻特有的風格。字大小錯落有致,用墨濃重,用筆溫厚而不失險勁,法度嚴謹卻不失變化,端莊流麗兼而有之。也正因如此,被歷代書家評為東坡 「書中第一碑」,明王世貞評論說:「東坡書【羅池銘辭】遒勁古雅,為其書中第一。」
二、獨特的藝術風格
(一)用筆險勁
【羅池廟碑】雖仍是三分筆,卻在溫厚中透出險辣,展現出獨特的得氣得勢之態。比如 「我」 字,其 「戈」 法不取鉤,而是一瀉而下,猶如奔騰之水,氣勢磅礴。「事」「兮」 等字末尾均以铦利之鋒芒挾裹而出,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這種用筆方式,既體現了蘇軾對傳統筆法的繼承,又展現了他大膽創新的精神。在書寫過程中,蘇軾將自己的情感與個性融入其中,使得每一個字都充滿了生命力。
(二)結字率性
此碑在結字上也盡顯率性之美。「鵝」 字特大,且用行書書寫,與其他字形成鮮明對比,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反差。眾多 「兮」 字,隨手妙變,形態各異,或端莊大氣,或靈動活潑。這種字大小錯落有致的布局,使整個碑刻充滿了節奏感和韻律感。蘇軾在結字上的率性而為,並非隨意塗鴉,而是在遵循書法基本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
(三)融勢入碑
蘇軾善於發展變化,將宋書尚意之風巧妙地融入碑刻之中,開創了宋書特有的風格。他以自己深厚的文學素養和藝術造詣,將對人生的感悟、對自然的贊美以及對社會的思考融入書法作品中。在【羅池廟碑】中,我們可以看到蘇軾不拘泥於傳統的束縛,大膽創新,將自己的個性與情感融入每一個筆畫之中。這種融勢入碑的創作方式,不僅使碑刻具有了更高的藝術價值,也為後世書法創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總之,【羅池廟碑】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了中國書法史上的經典之作。它不僅展現了蘇軾卓越的書法技藝,更體現了他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創新精神。
三、極高的藝術價值
被歷代書家評為東坡 「書中第一」,明王世貞稱 「東坡書【羅池銘辭】遒勁古雅,為其書中第一」,此碑端莊流麗,兼具多種書法之美。
【羅池廟碑】之所以能獲得如此高的評價,與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密不可分。此碑在筆法上,用筆險勁,溫厚中出險辣,法度中兼氣勢。正如侯鏡昶所言:「【羅池廟碑】用筆險勁,此刻更具法度,但兼有氣勢,與唐碑各家調然相異。」 這種獨特的用筆風格,使得碑刻既具有嚴謹的法度,又充滿了靈動的氣勢。
在結構上,字大小錯落有致,給人以強烈的節奏感和韻律感。相同的字不同寫法,同一種筆畫表形多樣,如銘詞中有 20 個 「兮」 字,幾乎無一個寫得雷同;六七個 「之」 字,也是寫得各具風神。這種變化豐富的結構布局,展現了蘇軾深厚的書法功底和創新精神。
此外,【羅池廟碑】還出現了一些減筆字和簡體字,如 「粳」 寫成 「亢」,「船」 寫成 「舡」,「來」 寫成 「來」;「輿」 寫成 「與」「屬」 寫成 「萬」 等。這些字雜於多筆畫的繁體字之中,和諧而富有情趣,為後世研究漢字的演變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蘇軾的書法強調 「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缺一不為成書也」。【羅池廟碑】完全具備了這五點,它既有遒勁古雅的神韻,又有端莊流麗的氣質;既有嚴謹的法度,又有靈動的氣勢;既有深厚的骨力,又有豐腴的血肉。它是蘇軾書法藝術的傑出代表,也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總之,【羅池廟碑】以其極高的藝術價值,成為了中國書法史上的經典之作。它不僅為後人提供了學習和欣賞的範本,也為研究蘇軾的書法藝術和宋代書法史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瀏覽/下載:(宋)蘇軾 楷書 【羅池廟碑】
轉存/下載全站高畫質資源(
歷代國畫、書法、古籍
):
誇克網盤 誇克網盤分享
百度網盤 https://pan.baidu.com/s/1-e88yY7whq-1pJHo-66xsg?pwd=l8lk
UC網盤 墨韻書香國畫書法古籍分享 - UC網盤分享
資源持續更新,免費下載,喜歡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