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四大天王,該怎麽看?

2024-08-03國風

小時候看大鬧天宮的時候,就覺得舉著傘和琵琶當武器的四大天王很威嚴,甚至讓人有點害怕。長大了點看了封神榜,知道了他們叫做魔家四將,再大一點,出門旅遊,發現他們又出現在佛寺的天王殿中,這可被搞糊塗了,四大天王究竟是誰呢?

初唐 甘肅敦煌莫高窟第331窟 四大天王

01

四大天王,到底是誰?

四大天王最早出自古印度的婆羅門教神話中的二十諸天,又稱護世四天王,是帝釋天的下屬。在古印度民間文學中,如【阿闥婆吠陀】【摩羅衍那】【摩訶婆羅多】等,都曾提到四方守護神,在之後的開發中被佛教吸納,成為護法神。

遼金 山西大同華嚴寺天王殿

南方增長天王和西方廣目天王

佛教有句話說:「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裏的「三界」是指佛教中的欲界、色界和無色界。人類社會屬最低等級的欲界,天神雖居住在欲界,但屬於欲界六重天之上。離人間最近的是六重天的第一天,四大天王正是居於此。 分別駐守在須彌山山腰犍陀羅山的四座山峰,守護四大部洲。

遼金 山西大同華嚴寺天王殿

北方多聞天王和東方持國天王

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守護四大部洲

佛教中的 「四大天王」分別指東方的持國天王、南方的增長天王、西方的廣目天王及北方的多聞天王。 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天王」,也就是世界的保護者。四大天王在中國又稱四大金剛,是東、南、西、北四方的守護者。

首先是東方持國天王,梵名Dhrta-rastra,漢譯為東方天,又稱為治國天、安民天、順怨天。他居住在須彌山之黃金陲。關於他的尊形,依據【陀羅尼集經】的描繪:

身著天衣,嚴飾精妙,與身相稱。左手臂垂下握刀,右手臂屈而前向仰掌,掌中有寶光物放光。

遼金 山西大同善化寺天王殿 東方持國天王

【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經】中則記載:

東方持國天王,其身白色, 手持琵琶, 守護八佛的東方門。

東方持國天王是帝釋天的主樂神,他的職責是保護東方國土,保護眾生,保護東方弗提婆洲人民。

南方增長天王,梵名Vinuadhaka,漢譯為增長天,意思是他能使一切眾生善根增長。他居住在須彌山南半腹的琉璃陲。關於他的尊形,是保護南方閻浮提洲人民的天王。

遼金 山西大同善化寺天王殿 南方增長天王

【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經】記載他的樣子是這樣的:

南方增長王身青色, 執寶劍, 守護八佛之南方門。

西方廣目天王,梵名 Virūpāksa , 漢譯為廣目天,又名西方天。相傳廣目天是大自在天的化身,由於前額有一目,稱為廣目天。【佛母孔雀明王經】卷上說:

此西方有大天王,名曰廣目,是龍王,以無量百千諸龍而為眷屬,守護西方。

他的尊形為紅色,甲胄上著天衣, 右臂持三股戟,左手纏繞一龍, 是保護西方瞿耶尼洲人民的天王。

遼金 山西大同善化寺天王殿 西方廣目天王

北方毗沙門天王,梵名Vaisravana,漢譯為多聞天,居住在須彌山第四層北面。由於時常守護道場,聽聞佛法,故稱多聞。他的皮膚是綠色的, 右手持傘,左手持銀鼠, 表福德之義。是保護北郁單洲人民的天王。

遼金 山西大同善化寺天王殿 北方多聞天王

多聞天王的法器有時候是傘,有時候是幡,有時候是塔

佛教的四大天王,一般供奉在寺院大雄寶殿前面的天王殿裏,中間是當來下生彌勒佛,兩邊是四大天王。這四大天王中, 只有北方的毗沙門天王(多聞天王)有時會單獨供奉, 一般都是四位天王一起,被供奉在寺院的天王殿內。

魔家四將:來自封神榜宇宙

受各種影視劇、神魔小說的熏陶,很容易把魔家四將和真正的四大天王混淆。

魔禮青、魔禮紅、魔禮海、魔禮壽幾人是【封神演義】中的神話人物。 封神原著在介紹這幾位時,說到大哥魔禮青,身高二十四丈。由此可以推斷,其他三個人的身高也應該和他不相上下,畢竟他們是同胞的兄弟姐妹,身高差距不會太大。商代的一丈就是現在的1.695公尺,這麽算下來,這四兄弟在商代簡直是哥斯拉一樣的存在。

封神演義中的魔家四將

他們原型是鎮守佳夢關的大將,是通天教主之徒,在商周大戰中死於黃天化之手,死後進入封神榜,被加封為「四大天王」。

魔家四將初登場於【封神演義】第三十一回 【聞太師驅兵追襲】,魔家四將原先是商朝佳夢關守將,共兄弟四人,被征調到前線。四人的出場在一開始是戰績赫赫的,導致姜子牙騎著四不相逃去,這一戰打得姜子牙高掛免戰牌,無計可施。

魔家四將接了文書,拆開看罷,大笑曰:「太師用兵多年,如今為何顛倒!料西岐不過是姜尚、黃飛虎等,‘割雞焉用牛刀’?」打發來使回去。他們四人點精兵十萬,就興師討伐西周;與胡升、胡雷交代府庫錢糧,一應完畢。

第四十一話【聞太師兵伐西岐】中四將先被楊戩重挫,後盡數死在炳靈公黃天化的攢心釘之下。

魔家四將影視形象

最後於第九十九回【姜子牙歸國封神】中被姜子牙封為「四大天王」,輔弼西方教典,立地水火風之相,護國安民,掌風調雨順之權。

今特敕封爾為四大天王之職,輔弼西方教典,立地水火風之相,護國安民,掌風調雨順之權。永修厥職,毋忝新綸。

他們有四件法寶,其中 增長天王魔禮青,掌青雲寶劍一口,職風;廣目天王魔禮紅,掌碧玉琵琶一面,職調;多聞天王魔禮海,掌管混元珍珠傘,職雨;持國天王魔禮壽,掌紫金龍花狐貂,職順。

也就是說,雖然魔家四將也有個「四大天王」之名,但他們並不是供奉在佛寺中的四位天王,只是存在於「封神宇宙」中的「四大天王」。

區別與聯系

說到這裏,相信有心人已經發現了,魔家四將在名稱上、形象上和佛教四大天王極為相似,但其具有自己的原型及來歷。

有人說,這是【封神演義】作者許仲琳借鑒了佛教四大天王的形象,藝術加工創造的「同人」四大天王,所以與佛教中的四大天王有所區別。

封神演義書影

也有人說,四大天王最後的中文化就是【封神演義】中的魔家四將。不光姓名中文化,連家譜上的輩分也有了。

其中,老大是南方增長天王的對應魔禮青、老二是對應東方持國天王的魔禮紅、老三是對應北方多聞天王的魔禮海、老四是對應西方廣目天王的魔禮壽,他們生時稱作「魔家四將」或魔家四兄弟,按照中國人的習慣甚至也可以呼之「魔氏四傑」「魔門四雄」,死後才封為四大天王。

德聚堂刊本【封神演義】

哥四個的四件兵器也是特別,分別為: 青風寶劍、混元珍珠傘、碧玉琵琶、紫金花狐貂。 值得一提的是,提到這些設定的都是成書於明朝的兩部神話誌怪小說,【西遊記】要早於【封神榜】幾十年時間,【封神演義】約成書於隆慶、萬歷年間,【西遊記】作於嘉靖年間。

但是,從另一方面上來講,魔家四將有自己的來歷和傳說,佛教四大天王也有自己的設定與傳說。 因此小探君更傾向於,魔家四將並不是四大天王,只是在某些方面有些相似罷了。

02

四大天王造像的沿革

有關四大天王起源的傳說說法各異,佛教傳說四大天王是在眾神膝蓋中誕生的。【律經】中記載:四大天王在遠古飲佛光的時代分別是百靈鵬、小靈鵬、大息龍、小息龍。他們尊崇佛陀,在釋迦牟尼如來的時期,他們一起發願,願成為守護世間的護法,於是百靈鵬和小靈鵬分別變成廣目天王和多聞天王,大小息龍分別變成持國天王和增長天王。

四大天王很早就在佛教藝術中出現了,早期的四大天王多以佛傳故事中的【四天王奉缽圖】形象出現。

佛傳故事浮雕

公元一世紀 砂巖 秣菟羅博物館藏

這些浮雕刻畫的是佛傳故事之一,【佛本行經集】卷三十二中所講的佛成道後在樹下冥想,路過的商人想用米糊和蜂蜜供養佛,四大天王得知佛沒有可受供養的缽,便各自將缽奉上的故事。四大天王手捧缽立於佛的四角。

四天王奉缽圖 2- 3世紀

四天王奉缽 2-3世紀

二商主奉食與四天王奉缽 2-4世紀

這裏面的四大天王的服飾與當時印度王侯貴族的裝扮基本相同,這是民間信仰開始逐漸融入佛教的表現。

印度佛教藝術主要從古龜茲傳入中國內地, 這個時候大概是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時期。 這時候的四大天王的造型藝術風格從最初單純、質樸的古印度風格逐漸演變,形成具有世俗化、民族化的風格特征,從最初的西域面孔和服飾逐漸演變成漢人面孔和中國古代武將打扮。 天王形象開始逐漸符合中國國人的審美風格。

龜茲地區早期保存較好、最具代表性的石窟有森姆塞姆石窟和庫木吐喇石窟。這是庫木吐喇石窟第34窟毗沙門天王,其服飾與安西大都護府時期常見裝扮相差無幾。

7-8世紀 庫木吐喇石窟第34窟

穹窿頂與毗沙門天王

天王身穿盔甲,左手放在小腹前持劍,右手向上高舉。造型雖然較為簡潔概括,但也生動有趣。從背景的藍色、頭飾、服裝上的土紅色以及穿插其中的白色塊來看,繪制這幅畫的畫師並沒有過多強調天王的內心刻畫,而是更多地強調宗教中的神性。

這幅天王圖是在柏孜克瑞克石窟第20窟主室北壁上的。這一時期對天王的面貌、服飾已逐漸精致細膩,偏寫實,服飾偏向當時貴族著裝。

唐 行道天王圖 新疆吐魯番柏孜克瑞克千佛洞第20窟

原藏於柏林東亞藝術博物館 二戰毀於戰火

到了隋唐,四大天王的形象開始脫離了所謂「至高無上」的神性,開始有了世俗化傾向。這幅是敦煌莫高窟第17窟中的天王,這幅畫像中的天王相貌似凡人,雙手合十在胸前,腳下踏著祥雲移步向前,雖身穿盔甲,但其並沒有脫離傳統菩薩形象,與經典中敘述的天王形象有所不同。

五代-北宋 行道天王圖 敦煌莫高窟第17窟出土

中唐時期天王樣式開始出現密教特征。 如榆林窟第15窟前室南北壁的南方增長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這一窟中的毗沙門天王(多聞天王)形象大致為中國最早出現的手中持寶鼠寶棒(幢)的毗沙門天王形象。

中唐 南方增長天王 榆林窟第15窟

中唐 北方毗沙門天王 榆林窟第15窟

值得註意的是,在唐代毗沙門天王信仰非常流行。 這是因為在唐代毗沙門天成為了戰神信仰,這和唐代的西北戰事很有淵源。

唐代的毗沙門戰神信仰,源自於闐等地的毗沙門神信仰。北齊那連提耶舍譯【月藏經·分布閻浮提品】說:

「爾時,世尊以於填國土付囑難勝天子千眷屬、散脂夜叉大將十千眷屬、羖羊腳大夜叉八千眷屬、金華鬘夜叉五百眷屬、熱舍龍王千眷屬、阿那緊首天女十千眷屬、他難阇梨天女五千眷屬,毗沙門王神力所加,共汝護持於填國土。」

中唐 四王獻缽

新疆阿克蘇森木塞姆石窟第42窟

自唐初以來,西北邊陲戰事屢起,唐朝數次用兵安西和吐蕃。在安西一帶的將士們長期征戰中,接受了當地的文化影響。

這個時候,密宗祖師不空及其弟子,在天寶十二年(753),亦在「西北邊陲,請福疆場」,西北諸將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等均與不空來往密切。不空亦在河西開譯場、行密法,其【毗沙門天王經】可能就譯於此時。

唐 北方大聖毗沙門天王 鎏金四天王盝(lù)頂銀寶函

法門寺地宮出土 寶雞市法門寺博物館藏

毗沙門信仰、西北戰事、密宗行法,都在這裏融會起來。安史之亂,諸邊將都先後東返,在軍事上參與了平亂和擁立肅宗復京的重大活動,不空也東歸為鎮護國家而行法。 這樣於闐的毗沙門信仰從西北邊疆一帶也隨之傳入內地,直接促成了唐朝毗沙門信仰的形成和普及。

唐 毗沙門天 河南洛陽市龍門石窟奉先寺

山西五台縣佛光寺東大殿佛座背面束腰處繪有一幅毗沙門天王與麗仕降魔鎮妖壁畫,該畫繪制於晚唐時期,畫中天王頭戴寶冠,眉毛上揚,目透綠光,肌肉隆起,身披甲胄,衣帶飄揚。左手用力按在一夜叉鬼頭頂,右手持劍,另一個夜叉鬼被天王壓在右腿下。誇張的肌肉和動作凸顯出天王的剛毅威猛。

唐 毗沙門天王與麗仕降魔鎮妖壁畫(局部)

山西五台縣佛光寺東大殿

南唐 四王獻缽 南京市棲霞寺舍利塔

此鋪壁畫筆法簡練,設色素雅,墨線勾勒清晰,形象生動傳神,由於該鋪壁畫的位置較為隱蔽,光線較為昏暗,因此能夠保存如新, 從此畫中能看出唐代吳家樣的繪畫風範。

到了宋代,藝術處在上升發展階段,統治者對繪畫極其重視,文人畫興旺發展,在宮內設立翰林書畫院,但對於壁畫的重視程度遠不如唐代。這一時期的寺院壁畫風格仍沿襲舊粉本,唐代畫風影響較大。宋元時期四大天王形象在服飾、動態、法器、神態上逐漸成熟穩定。

北宋 漆雕毗沙門天王像

溫州市慧光塔出土 浙江省博物館藏

遼 四大天王

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藏

明代四大天王壁畫主要集中在北京、山西、河北等中原地區。明朝時期的天王造型因受粉本雷同、宗教內容相對穩定、宮廷畫風影響和各地畫工在全國範圍相互流動,因此在這個時期繪畫風格上有較高的同一性。四大天王的法器、服飾造型、神態和技法等都較為相近。

明 多聞天王 北京法海寺

明 四大天王

山西大同市寶寧寺水陸畫

清代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這一時期的佛教藝術總體趨勢上呈停滯乃至衰落狀態。這個時期的繪畫創新點不多,呈現程式化特點。清代四大天王影像皆傳承前朝粉本,其中宮廷唐卡繪畫和版畫中的四天王形象與法海寺壁畫中的四天王在動勢、服飾、法器等方面有很大程度的相似。

清 毗沙門天 四川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