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稍加變化,一江兩岸構圖有了新鮮感

2024-01-27國風

一江兩岸是傳統山水畫的常用構圖,由於畫面被分為三部份,又稱為「三段式構圖」。據說這種構圖方式是元代畫家倪瓚總結整理出來的,後人喜歡倪瓚畫中脫俗氣質開始紛紛效仿。很多清代畫家常用一江兩岸構圖創作一些山水小品,很多名家的【山水冊】中,都會出現一幅這樣的畫作。在四位清代畫家的【山水冊】中遴選幾幅畫,看看他們是如何致敬經典的。

戴熙生活在晚清時期,他的畫風受王翚影響,看上去典雅秀潤。他喜歡用化繁為簡的方法,打破正統派風格的飽滿構圖,再現自然山水的本色。他的作品體現出極高的詩意美感,賞畫的同時能吟誦出優雅的詩句。他運用一江兩岸構圖沒有做太多調整,旨在突出空間的深遠。按照畫家提供的視角,可以看到霧氣中的鄉村與天空融為一體。

戴熙 山水畫

從本質看,一江兩岸構圖相當於平遠法構圖的變形。古人說,「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在遙望的過程中,畫紙上多了一道江河,畫面空間層次過渡自然。有些畫家在運用一江兩岸構圖的同時,繼續變形,希望捕捉到平淡天真的韻味,提高作品的意境。

比如清代宮廷畫家董邦達的這幅畫,他細致刻畫前景,讓前景成為視覺中心。前景高山遮擋住江河一側,進而繼續遮擋部份遠山。有人說,山水畫就是紙上堆疊空間的藝術。這句話有一定道理,董邦達寫實能力很強,他在創作中強調了實景山水的面貌。他豐富了一江兩岸構圖的氣勢,讓山水顯得雄渾高大。哪怕墨色淡雅,用筆較細,依然畫出豪氣。

董邦達 山水冊

清初金陵匯聚了大批畫家,他們共同創立了金陵畫派。這個畫派的最大特點,按地域命名,而不是按照繪畫風格命名。這樣一來促進了藝術的繁榮,畫家合力讓多種風格並存,人人可以取長補短。藝術創作需要畫家身心投入,技法上反復錘煉,思想上不能保守。看這幅金陵畫派樊圻的作品,就知道他在創作上有多麽大膽了。

他運用一江兩岸構圖,徹底弱化了遠景。遠處沙汀江岸若隱若現,幾乎可以忽略。前景寫實,刻畫工整。越遠越淡,越遠越虛,很符合肉眼觀察的效果。他用傳統構圖方法,描繪實景山水,為後人留住了金陵城當年的風采。

樊圻 山水冊

如果說變化,當然要提到清初畫家石濤。他改變了一江兩岸構圖的走向,結合對角構圖法則,畫了這幅作品。遙相呼應,互不幹擾,他提供了一個新的觀察視角。很多畫家都知道要形成自己的風格,要賦予作品時代特征。當別人小心謹慎還在「微調」的時候,石濤已經大步向前了。

不要小看由平行轉為對角,其中包含了畫家對構圖法則的重新整理。石濤說,「我用我法。」人們喜歡他,崇拜他,就是因為他用自己的方法闡釋對自然美的熱愛。

石濤 山水冊

這幾幅一江兩岸山水畫,或秀雅、或曠遠、或惜墨如金,都在變化中完成對傳統的致敬。這樣的畫作擺脫了前輩的影響力,在傳統中挖掘出新鮮感。

拓展閱讀

山水畫的空間感,看看他們怎麽表現
畫工如此精妙,卻不知是何人作品
古雅清新,畫風奇趣,叔侄二人畫風相近
他在致敬石濤,你看出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