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民間上墳傳統:「上墳不帶四果,家中不惹災禍」,哪「四果」?

2024-08-25國風

導語

在中國人中,最為講究的就是一個「孝」字。

所謂「百善孝為先」,這一點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更是被反復強調。

孝敬老人,不僅是道德層面的要求,同樣也是法律層面的規定,敬老愛親在古代甚至成為了一種制度上的要求。

然而中國人的孝道觀念不是僅僅停留在敬重老人、侍奉雙親這一點上,就連先輩們,也始終占據著人們心中的重要位置。

為了表明對先人的敬重,祭祖的行為在歷史上就一直占據著人們的生活。

水果之講究。

祭祖的方法多種多樣,比如焚香跪拜,叩首膜拜等行為,而供奉祭品,尤其是水果,也成為了一項重要的環節。

然而,上墳並不是隨便找個水果就可以的,其中的講究非常的多。

中國地域遼闊,各地風俗都有所不同,每個地方都會流行各種各樣的小迷信,在這其中,上墳帶什麽水果也就成為了迷信的一部份。

對此,各地也有不同的見解,多數是和漢字的諧音有關。

比如北方人就不推薦帶梨,如果你拿著一箱梨上墳,就會迎來旁人的‘笑’話。

一句「你這是來分離的嗎」,足以讓你嘲諷無數。

而梨和‘離’的諧音也被傳的開來,有了傳言:上墳帶梨,祖宗離你而去,死了。

別出心裁的人可能還會加上一個「久」,就成了‘久離’,意思也就是祖宗已經去世很久了的意思,聽起來非常令人難過。

梨是不能帶的,那麽香蕉行不行呢?

還是不能。

要知道,香蕉也有「焦」的發音,因此這玩意在上墳途中容易「焦」頭爛額,好運全沒了,在這「焦」的催化下,祖宗也不願意來拜祭。

除了這兩種水果外,還有榴槤,不建議帶去上墳,因為這個東西一方面氣味特別的大,不好聞;另一方面榴槤切開之後是戈壁般的荒涼景象,因此被認為是不太重要的祭品。

而葡萄則是一件很「棘手」的事,雖然葡萄本身沒什麽不吉利的,但是它是成串的,這一點就給人一種不好的感覺。

因為成串的東西,不符合「壽」的意思,因此不會被許多人選擇帶去祭祖,其實這和習俗有關。

於是乎,許多人不知如何選擇的時候,在網上查閱資料後紛紛選擇了蘋果,但是蘋果真的好嗎?

答案固然是肯定的,只要它與封套沒有關系,就能當做祭品使用。

同樣還有柚子,柚子圓潤飽滿,外形上與蘋果沒有差別,同時還象征著祖宗圓圓滿滿,因此受到眾人的歡迎。

但是柚子的核子比較多,而且又是裝在一起的,這一點和葡萄一樣,因此有人排斥它。

對此,也有人說柚子已經移動到了首選水果之外的位置。

由於地域差異,對於上墳水果的選擇也是五花八門,但是蘋果、橘子、柚子、梅子等圓潤飽滿價效比高的水果,卻是作為首選水果而存在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水果價效比不夠高的,被認為不適合在上墳時帶去,比如有一些籽,不用多說大家也知道是什麽水果了,就是石榴、櫻桃等水果。

這些水果非常漂亮,但是石榴籽多且密集,而櫻桃籽也不少,不太吉利,無法在上墳時使用。

由於西瓜沒有水靈靈又黑亮亮的籽,因此一般不會有人挑剔它,但西瓜凹凸不平並且體積較大,因此多被認為是不適合上墳的水果之一。

因此,上墳時盡量選擇沒有外界評價或者宣傳的小眾水果是最好的,比如蘋果、桔子、栗子、梅子等都是可以帶去上墳祭祖的,不趟渾水才最好。

但是像我們所熟知的一般來講荔枝、桃子、相思果、大棗、龍眼等都能用,但不要太多,否則易招災。

祭祖產生的原因。

祭祖是中國的一項傳統文化,而它又起源於何處呢?

現代社會強勢入駐我們的生活,使得人們對傳統文化逐漸淡化了,大家可能都不知道中元節是什麽節日。

其實中元節又被稱為鬼節,傳說在七月十五這一天,有鬼門關開啟,因此亡魂都會回到人間,並在這一天到處遊蕩,這一說法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於是中元節慢慢變成了人們聚會吃飯的一天。

其實最開始中元節是一個祭祀謝土的節日,這一活動早在漢朝時期就已經流行。

它和秋收有一定關系,人們在秋收結束後,會將第一批收成到手裏的食品進行祭祀,以此向大地表示感謝,因為秋收時候地裏已經幹枯,它代表著夏天即將結束,因此謝土這一活動便應運而生。

之後這一活動與古代先民尊重祖先的觀念相互影響,由於農田本身就和祖宗有關,因此謝土與祭祖巧妙結合,共同演變為今天所稱之中的元節。

據傳中元節最開始始於齊國,此後逐漸興起並成為全國通用的一項活動以後,則將其分為了春分、夏至和冬至等三個時節,每一個時節都有不同的意思。

其中七月十五,中元節便從古代謝土演變而來,為的是向先祖們表示感恩,而八月十五,也就是如今我們的中秋節則是表達對自然、農田等一切事物最為感謝,並祈求豐收。

中元節迷思。

如今社會發展迅速,人們每天都忙碌著工作,人們腦海中醞釀出來財富,揮汗如雨換來的金錢,都能夠換取短期內更高級更美味的食物,這些食物能夠很快被消耗掉,而祭祖帶去中元節的食物大部份都無法摘掉他的包袱,因此在吃飯時,我們似乎已經習慣性的不再過度關註傳統習俗。

但是隨著微博大火後,中元節被「翻紅」,人均一個盛大的聚會,目的不再是祭祖,而是宣傳,一個人吃熱鬧全家當配角,更有甚者甚至會請演員來助興,這真的是這個傳統節日所需要的嗎?

從古至今,其實大家都知道中元節不能該亂拜佛,但是大家還是盲目跟風,為了潮流,總這樣落入別人的手裏嗎?這樣的行為真的落入了人們傳統習俗所忌諱的問題之中,這樣是不是會影響實際上亡者呢?

因此單純「好玩」的行為港口小心這樣的結果,並且現代社會越來越商業化和娛樂化,這種行為逐漸泛濫,確實會影響傳統文化的發展方向,我們要合理的發展適合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更要尊重我們自己的文化。

如此看來,其中也存在著一定誠信問題,因為對待亡者可不能胡思亂想天馬行空,一切都還是以真實為主,這樣才不會給自己帶來負面影響。

結語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直以來都非常偉大,我們要尊重我們的文化,把它發揮到極致,同時也要和國際化接軌,使其形成多元化,才能更好的發展。